读书目的与前提阅读答案

阅读《读书:目的和前提》,完成下列各题。

世界文学的辉煌殿堂对每一位有志者都敞开着,谁也不必对它收藏之丰富望洋兴叹,因为问题不在于数量。有的人一生中只读过十来本书,却仍然不失为真正的读书人。还有人见书便生吞下去,对什么都能说上几句,然而一切努力全都白费。因为教养得有一个可教养的客体作前提,那就是个性或人格。没有这个前提,教养在一定意义上便落了空,纵然能积累某些知识,却不会产生爱和生命。没有爱的阅读,没有敬重的知识,没有心的教养,是戕害性灵的最严重的罪过之一。

当今之世,对书籍已经有些轻视了。为数甚多的年轻人,似乎觉得舍弃愉快的生活而埋头读书,是既可笑又不值得的;他们认为人生太短促,太宝贵,却又挤得出时间一星期去泡六次咖啡馆,在舞池中消磨许多时光。可整天待在这些地方,难道就比我们一天留一两个小时去读古代哲人和诗人的作品,更能接近真正的生活吗?不错,读得太多可能有害,书籍可能成为生活的竞争对手。但尽管如此,我仍然不反对任何人倾心于书。让我们每个人都从自己能够理解和喜爱的作品开始阅读吧!但单靠报纸和偶然得到的流行文学,是学不会真正意义上的阅读的,必须读杰作。杰作常常不像时髦读物那么适口,那么富于刺激性。杰作需要我们认真对待,需要我们在读的时候花力气、下功夫。

(1)下列对第一段内容中心阐释准确的一项是______

A.世界文学是向每一位有志者敞开的。

B.获得教养不一定要读很多书。

C.获得教养必须要以个性或人格作为前提。

D.读书要仔细咀嚼,不要囫囵吞枣。

(2)作者倡导一种怎样的读书观?试分条概括。

(3)你怎样理解“不错,读得太多可能有害,书籍可能成为生活的竞争对手”这句话?

(4)第二段中,作者为什么认为读书必须读名著(经典),而不应只读报纸和流行文学?请联系《上图书馆》一文回答。

答案:

(1)C

(2)①读书不在于数量,重要的是要以个性或人格为前提(或:要敬重知识,注重爱的阅读);②从自己能够理解和喜爱的作品开始阅读;③必须花力气、下工夫读杰作。

(3)读书可能会挤占我们生活中很多宝贵的时间,但真正的生活离不开书。

(4)因为流行文学无法让人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教养,而只是为了“散心消遣”,而杰作需要我们集中心智,用心、用爱去对待,所以,读杰作才能获得教养。王佐良在《上图书馆》中写自己对图书馆读书生活的热爱,“上图书馆也有其奇趣”,阅读经典对人的成长意义是无法替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