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自由毋宁死历史背景

18世纪中叶,北美要求独立的呼声越来越高,面对这种情况,英国政府软硬兼施,采用各种手段,力图维持它与北美殖民地的宗主国关系。殖民地某些人由于在利益上与英国有联系,主张效忠英国;有些人对未来谁来统治他们漠不关心,他们愿意向任何一方出售商品,谁给的价钱高就卖给谁。还有些人对于反抗英国感到悲观,极力主张和解。在种种压力下,北美殖民地独立的步伐始终是"慢慢吞吞、勉勉强强"的。第一届大陆会议只字未提独立问题,进入70年代,莱克星敦已经打响了独立的第一枪,独立已摆到了议事日程上,成为人们谈论的热点问题,然而各种意见仍然争执不休,不能统一。

60年代,亨利就在弗吉尼亚州议会上提出了一系列决议,坚决反对英国向殖民地人民征收印花税。在独立问题上,亨利更是个激进派。他主张北美殖民地不惜以自己的生命和鲜血来换取独立,摆脱对英国的依附关系。1775年3月23日,他在弗吉尼亚州议会上发表了这篇演讲。

亨利的主张明确,态度坚决,立场十分鲜明,这已为社会所知。然而这篇演讲是在议会上发表的,议会是宣传自己主张的讲坛,也是政治斗争的场所。要使自己的主张能为众人接受,争取各方面的理解和支持,就要讲究策略。所以演讲一开始,亨利并未用激烈的语调,义正辞严的态度,令其演讲的内容充满剑拔弩张的火药味。而是采用委婉的态度,舒缓的语调,首先肯定了在他之前发言的几位议员的良善用心。然后婉转地道出自己的主张与上面几位议员有所不同,避免惊人之举。演说开始这种求同存异的做法,表现了亨利的政治智慧,也为下面的发言争取众多的拥护者打下了基础。

在议员中,主张效忠英国的人虽有,但只是少数。对这极少数人,要靠言词来打动他们,使他们转变立场,几乎是不可能的。相比之下,主张与英国妥协、避免武力冲突的议员较多,这部分议员是争取的对象。他们主张和解,反对战争的理由主要有两点:一是对英国抱有各种各样的幻想;二是认为英国武力强大,自己势单力薄,万一战争爆发,后果不堪设想。对此,亨利看得很清楚,他的演讲就是针对着保守派和温和分子的,因而演说在内容上紧紧扣住上述两点,一步步详细阐述,一段段逐层批驳,最后归引到结论上来:"唯一的出路只有诉诸武力,求助于战争之神。"演说内容的安排,体现了亨利的政治策略,也说明了一篇演说的结构,要受到演讲者追求的政治目的的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