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场之国按照什么结构写的
《牧场之国》课文是按照总分的结构来写的。
《牧场之国》的主要内容:全文通过对荷兰的牧场风光的描绘,表现出荷兰牧场在白天与夜晚时分的优美景色,展现出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自然环境,从而表达了作者对身为牧场之国的荷兰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牧场之国》的赏析:
《牧场之国》是一篇篇幅短小的抒情散文。全文第一段先点明了文章的主题,而后通过描绘牧场中动物的生存状态以及牧场在日夜环境下的不同情境,表达了牧场之美以及动物与自然鹅血共处的场面。文章语言自然清新,寥寥数笔间勾勒出牧场之国的美丽风光。
原文节选:
在天堂般的绿色草原上,白色的绵羊,悠然自得。黑色的猪群,不停地呼噜着,像是对什么表示赞许。成千上万的小鸡,成群结队的长毛山羊,在见不到一个人影的绿草地上,安闲地欣赏着这属于它们自己的王国。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相关内容
-
关于地理书籍的读后感1000字
关于地理书籍的读后感1000字,,关于地理书籍——《中国国家地理》读后感前几天,我读了《中国国家地理选美》,真正领略到了全国各地不同的风光。这本书里分别有“中国最美的十大名山”、“中国最美的五大湖”、“中国最美的十大瀑布”等等评选,充分展现了中国各个地区的风采。山峰连绵不断,草原一望无际,河水碧蓝碧蓝的,丹霞火红火红的,还有纵横千里的沙漠,与世隔绝的海岛,晶莹透亮的冰川,灌木丛生的森林。这本书里对...
-
夏天里的成长教学反思优点与不足
夏天里的成长教学反思优点与不足,,《夏天里的成长》是六年级上册习作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次习作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昨天,我进行了《夏天里的成长》第一课时的教学,一节课下来效果不甚理想。在教学时,我按照常规课的第一课时进行,解决字词,理解难懂的词语后,让学生初读感知,找出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因为这篇课文语言浅显,结构分明,学生很快就找到了。在引导学生看看围绕中心句从...
-
六国论结构
六国论结构,,这篇史论分析六国灭亡的原因,探讨它们对付秦国应该采取的正确策略,目的是为了总结历史教训,告诫北宋统治者不要重蹈六国赂秦而亡的历史覆辙。文章共五段,先总后分,有论有证,由古及“今”,脉络分明。首段提出中心论点:六国破灭,弊在“赂秦”,为全文设下总纲。紧接着第二、三两段分别论述赂秦之国和未赂秦的国家灭亡的具体原因。第四段提出六国避免灭亡的办法。最后一段抒发作者感慨,借古言“今”,点明题旨...
-
赵州桥采用了什么结构
赵州桥采用了什么结构,,赵州桥的结构 :主拱由28道相互独立的拱券并列而成,建桥时先砌中间的,再砌两边的,每道拱券宽约35厘米,每石长度不同,自70厘米至于109厘米不等,各块 条石 之间用二个“腰铁”相连。每条拱券坏了可单独修理,因外侧的拱券易风化损坏,明代时桥西侧的5道拱券塌落,在明清时重修(没有修复记录,可明显看出与中间的石料不同),1955年对东侧塌落的5道拱券进行了重修。中间18道拱券还...
-
景泰蓝的制作按照什么结构
景泰蓝的制作按照什么结构,,文章自始至终扣住景泰蓝制作过程中手工操作这一特点,不论是在说明每道工序时,还是文章的开头结尾,都不忘突出这一制作特点。制胎是“打”,掐丝是“粘”,点蓝是“填”,烧蓝是“烧”,打磨是“磨”,镀金是“镀”。开头点明景泰蓝是“手工艺品”,结尾一再强调“全部工作是手工”。文章突出“手工”,赞扬了手工艺工人的聪明才智,辛勤劳动和他们的特殊贡献。景泰蓝的工艺程序是,制胎→掐丝→点蓝...
-
黄河颂仿写母亲
黄河颂仿写母亲,,《黄河颂》仿写母亲:哦,母亲您有明亮的双眼,清丽的面庞仅一个明媚笑層,就让花儿开得芬芳。清风您送爽,树荫为您遮阳;雨时有伞,晴时有光。哦,母亲您是多么辛苦,我是多么得幸福,倚偎在您的怀里,等待您的哺育。如今终于成人,您却已老去,哦,母亲纵使韶华逝去,青春不再,我依然爱你如初。《黄河颂》诗人从自然特点、地理特征、黄河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等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概。《黄河颂》在结构布...
-
登鹳雀楼千里目是指
登鹳雀楼千里目是指,,《登鹳雀楼》这是一首登高望远诗,出自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笔下。一手五言绝句,却把景色描绘得如此雄伟壮阔,用眼前情景悟道人生的哲理。这首诗的精髓之处就是这句“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里的千里目不是说有千里眼,而是指远望之目。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要是想把这千里的风光景物都看到,就要攀登上更高的城楼上。这里写出诗人积极进取的乐观心态、还道自己心怀大志,同时也告诉世人,人要站得高才能...
-
阿里山纪行书评100字
阿里山纪行书评100字,, 《阿里山纪行》是一篇游记,但又不同于一般游记。它通过对阿里山的游历,不仅展示了阿里山的秀美风光,更借此传达了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希望,体现出作者高度的爱国热情和主人翁意识。写景抒情是该游记的两件大事,因此首先明确重点景物,有利于更好地把握作者的感情。1.作者围绕阿里山,主要写了哪些景点? 文章主要写的景点,可以通过两个反问句看出,“不到阿里山,何以能说到了台湾?”“...
-
阿里山纪行书评
阿里山纪行书评,,《阿里山纪行》作者通过移步换景,形象地描绘了游览阿里山所见的迷人风光,把阿里山一幅幅富有鲜明特征的画面呈现在读者眼前。抒发了作者独特的感受,由衷地赞美“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赞扬台湾人民的生态意识和利用生态发展旅游的理念,含蓄地表达两岸人民的心融会起来的共同愿望。文中因为神木巨大,历史悠久,遭受巨创依然八面威风,雄踞山间,所以“神木”是“阿里山的标志、灵魂”。在遭受巨创之后他依然...
-
《西厢记》书评
《西厢记》书评,,《西厢记》的剧情直接取材于金代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王实甫的《西厢记》以《西厢记诸宫调》为基础,在一些关键的地方作了修改,从而弥补了原作的缺陷。这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删减了许多不必要的枝叶和臃肿部分,使结构更加完整,情节更加集中;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是让剧中人物更明确地坚守各自的立场——老夫人在严厉监管女儿、坚决反对崔、张的自由结合、维持“相国家谱”的清白与尊贵上毫不松动,...
-
平板和电脑的区别
平板和电脑的区别,,1、形态上的区别笔记本的结构要比平板电脑更复杂,能提供更多的接口,能支持更多的外围设备,笔记本大部分采用非触控操作,偶有采用触控屏幕的,而平板电脑大部分采用触控操作,也有部分产品采用可拆卸键盘或者滑出键盘。大部分的平板电脑都是一块板子,正面一个液晶触控屏,结构很紧凑简洁。2、重量上的区别平板电脑的重量基本不会超过1千克,10寸的平板电脑在600克到900克之间,而7寸的平板电脑...
-
谈中国诗运用的论证方法
谈中国诗运用的论证方法,,1.串通文义,理清层次。理解本文首先需要掌握文章结构。此文结构最大的特点在于开篇立论,明确论述的原则,然后逐层展开,分别论述,最后卒章显志,点明演讲的目的。阅读时,要在理清层次的基础上,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2.抓住特点,多维解读。本文显著的特点是,通篇比较,广引博征,在严谨周密的论述中运用了大量比喻,使文章多姿多彩,幽默睿智。阅读时,要抓住文本特征,从对比手法,引语含意,...
-
乡土中国男女有别内容概括
乡土中国男女有别内容概括,,《男女有别》概要:乡土社会中的感情是阿波罗式的,现代社会是浮士德式的。乡土社会是靠亲密和长期的共同生活来配合各个人的相互行为,社会联系是稳定的。因此害怕社会关系的破坏,故男女之间必须有一种安排,使他们之间不发生机动性的感情,这就是男女有别的原则。《乡土中国》简介:是费孝通著述的一部研究中国农村的作品。全书由14篇文章组成,涉及乡土社会人文环境、传统社会结构、权力分配、道...
-
圆明园的毁灭让我感受到了什么
圆明园的毁灭让我感受到了什么,,《圆明园的毁灭》让我感受到了侵略者野蛮、无耻的行径,还有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圆明园的毁灭》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14课的课文。用反衬手法写是为了通过昔日圆明园的辉煌壮观来让读者记住屈辱的历史,增强读者的民族使命感,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课文语言简洁,结构严谨,构思颇具匠心。题目为“圆明园的毁灭”,却用了大量的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把美的东西毁灭了,...
-
赤壁赋而卒莫消长也的卒
赤壁赋而卒莫消长也的卒,,卒:最终。 而卒莫消长也:终究没有增减。《赤壁赋》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赋,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作者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时。此赋记叙了作者与朋友们月夜泛舟游赤壁的所见所感,以作者的主观感受为线索,通过主客问答的形式,反映了作者由月夜泛舟的舒畅,到怀古伤今的悲咽,再到精神解脱的达观。全赋在布局与结构安排中映现了其独特的艺术构思,情韵深致、理意透辟,在中国文...
-
牧场之国哪里是动态美
牧场之国哪里是动态美,,牧场里有黑白花牛、白头黑牛、白腰蓝嘴黑牛,牧场里有老牛、小牛,牧场里有骏马、绵羊、猪群、小鸡、长毛山羊,牧场周围有船、汽车、火车……这是一个十分热闹的场所,所有的牲畜都在动,而且是一刻不停地动,因为它们是动物,但却动得悠然自得,动得慢条斯理,动的安闲自在。这是大自然特有的动态之美。牧场之国指的是荷兰。荷兰位于欧洲西北部。东邻德国,南接比利时,西、北濒北海。海岸线长1075公...
-
致云雀和云雀颂是一样的吗
致云雀和云雀颂是一样的吗,,不一样,应该是致云雀和西风颂,没有云雀颂。《西风颂》明亮阳光、积极向上的味道更重,《致云雀》抒情意境更优美 。《致云雀》是英国诗人珀西·比希·雪莱创作于1820年的诗歌。《致云雀》是一篇抒情诗,全诗21节。从赞美开始,以感叹告终,层次分明,结构严谨。全诗无一处不写云雀,同时,无一处不有雪莱的自我。云雀成为诗人理想化的自我写照。雪莱以独特的艺术构思生动地描绘云雀的同时,也...
-
家乡文化生活调查报告2000字
家乡文化生活调查报告2000字,,一、吃的讲营养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村居民的消费习惯、消费观念在逐步改变,食物消费注重结构的调整,注重讲究营养。XX年农村居民人均食品消费支出 1269元,比XX年增长28.3%,年均增长5.12%。主要表现为主食消费比重下降,农村居民人均主食消费308元,占食品消费支出的 24.32%,比XX年下降1.8个百分点,各种营养较丰富的副食类消费增加,如:XX年肉及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