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古诗300首全集
1、梅花 /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2、夏日绝句 /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3、江上渔者 / 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4、江上 / 王安石
江水漾西风,江花脱晚红。
离情被横笛,吹过乱山东。
5、 咏华山 / 寇准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6、 山村咏怀 / 邵雍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7、.泊船瓜洲 /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8、题西林壁 /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相关内容
-
登高拼音版古诗词译文
登高拼音版古诗词译文,,登高拼音版:fēnɡ jí tiān ɡāo yuán xiào āi , zhǔ qīnɡ shā bái niǎo fēi huí 。 风 急 天 高 猿 啸 哀 , 渚 清 沙 白 鸟 飞 回 。 wú biān luò mù xiāo xiāo xià , bú jìn chánɡ jiānɡ ɡún ɡǔn lái 。 无 边...
-
短文两篇古诗
短文两篇古诗,,以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和《记承天寺夜游》为例,两篇短文都不是古诗,其中《答谢中书书》是骈文,《记承天寺夜游》是散文。《答谢中书书》是南朝文学家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文章以感慨发端,言有高雅情怀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将内心的感受与友人交流,是人生一大乐事,反映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思想。作者正是将谢中书当作能够谈山论水的朋友,同时也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全文结构巧妙...
-
草船借箭300字作文
草船借箭300字作文,,周瑜嫉妒诸葛亮挺有才干,借商议军事,让诸葛亮十天造好十万只箭,诸葛亮将计就计,答应三天造好,还立下军令状。事后,诸葛亮向鲁肃借了20条船,每条船安排20名士兵,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有一千多个草把子放在船两边。诸葛亮断定第三天江上有雾。一二天都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三天的时候,诸葛亮请鲁肃来取箭。这时雾果然很大,他下令用绳索连起来,开道北岸,靠近曹营时下令把船头朝西,船...
-
草船借箭80字
草船借箭80字,,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让他十天内赶造十万支箭。诸葛亮却说只要三天,并当面立下了军令状,周瑜很高兴。诸葛亮请鲁肃帮忙,准备二十条船和一千多个草把子,还有军士和青布幔子,并请他不要告诉周瑜。鲁肃按照吩咐准备好了一切,等候诸葛亮调度。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分,诸葛亮才叫鲁肃一起去取箭。他下令把船连起来,向北岸开去。此时江上大雾迷漫,诸葛亮让船头朝西,船尾朝东,逼近曹军水寨,并让军士们擂鼓呐喊...
-
草船借箭300字
草船借箭300字,,周瑜嫉妒诸葛亮挺有才干,借商议军事,让诸葛亮十天造好十万只箭,诸葛亮将计就计,答应三天造好,还立下军令状。事后,诸葛亮向鲁肃借了20条船,每条船安排20名士兵,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有一千多个草把子放在船两边。诸葛亮断定第三天江上有雾。一二天都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三天的时候,诸葛亮请鲁肃来取箭。这时雾果然很大,他下令用绳索连起来,开道北岸,靠近曹营时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
-
司马光评价王安石
司马光评价王安石,,司马光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史学家,他写了一部伟大的史书要教皇帝如何从历史接受经验教训王安石是理学先驱,他掌权后改革科举,把孔夫子做的《春秋》从科举内容里剔出去了所以,司马光眼里看王安石搞得东西,就是根本没接受任何历史教训、用历史经验修正瑕疵的空想,理想、天真,逻辑完善不切实际不过我以为,两人之争实际上是新旧两党人的缩影。身为既得利益者的旧党为了自身利益往往可以弃国家与不顾,眼看他...
-
主谓反常搭配的诗句有哪些
主谓反常搭配的诗句有哪些,,主谓反常搭配诗句有:1、《黄鹤楼》崔颢: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2、《秋兴八首》杜甫: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阁峰阴入渼陂。香稻啄馀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3、《月夜》杜甫: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4、《谷口书斋寄杨补阙》钱起:泉壑带茅茨,云霞生薜帷。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闲鹭栖常早,秋花落更迟。家童扫萝径,昨...
-
鸿门宴剧情简介
鸿门宴剧情简介,,故事梗概:项羽得知刘邦入了关中,大怒,立刻回师咸阳,在函谷关外守候,范增已觉出刘邦必成大器,便命项羽设下“鸿门夜宴”一心诛除刘邦,项伯竟顾念和张良故人之情,向刘邦大军报讯,刘邦不得不去。鸿门宴当日,范增早已布下天罗地网,定要把刘邦人头留下,谁知刘邦竟以一跪化解了项羽之怨恨,加之樊哙相助,安然逃脱。《鸿门宴》是汉代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史传文,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司马迁...
-
古诗词中触摸清明:意境博大而深远
古诗词中触摸清明:意境博大而深远,,春分一过,清明再来。当我再一次细览古籍,不禁惊愕地发现,清明的意境原来是如此的博大和深远。清明是哀伤的。这是众多诗人对清明定下的主调,不然为什么选在这一天祭祀和扫墓呢?白居易有《寒食野望吟》诗:“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生死别离处,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写的正是清明节扫墓祭祀,缅怀先人,追悼...
-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古诗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古诗,,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作者】苏轼 【朝代】宋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此词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
-
端午日赐衣古诗拼音
端午日赐衣古诗拼音,,端duān 午 wǔ 日 rì 赐 cì 衣 yī(唐táng) 杜 dù 甫 fǔ宫 gōng 衣 yī 亦 yì 有 yǒu 名 míng,端 duān 午 wǔ 被 pī 恩 ēn 荣 róng。细 xì 葛 gě 含 hán 风 fēng 软 ruǎn,香 xiāng 罗 luó 叠 dié 雪 xuě 轻 qīng。自 zì 天 tiān 题 tí 处 chù 湿...
-
苏轼词两首赤壁怀古
苏轼词两首赤壁怀古,,《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是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此词通过对月夜江上壮美景色的描绘,借对古代战场的凭吊和对风流人物才略、气度、功业的追念,曲折地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功业未就、老大未成的忧愤之情,表现了作者关注历史和人生的旷达之心。全词借古抒怀,雄浑苍凉,大气磅礴,笔力遒劲,境界宏阔,将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给人以撼魂荡魄的艺术力量,曾被誉为“古今绝唱”。...
-
登快阁古诗赏析
登快阁古诗赏析,,《登快阁》古诗赏析:这是黄庭坚在太和知县任上登快阁时所作的抒情诗。诗人说,我这个人办完公事,登上了快阁,在这晚晴余辉里,倚栏远眺。前句是用《晋书·傅咸传》所载夏侯济之语;后句用杜甫“注目寒江倚山阁”及李商隐“万古贞魂倚暮霞”之典,还多有翻新出奇之妙。“痴儿”二字翻前人之意,直认自己是“痴儿”,此为谐趣之一;“了却”二字,渲染出了诗人如释重负的欢快心情,与“快阁”之“快”暗相呼应,...
-
登岳阳楼爱上古诗
登岳阳楼爱上古诗,,《登岳阳楼》是唐代诗人杜甫的诗作。这是一首即景抒情之作,前两联写登岳阳楼所见,用凝练的语言,将洞庭湖水势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和宏伟壮丽的形象真实地描画出来,勾勒出一幅气象万千的画面。颈联表现自己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尾联抒写出诗人眼睁睁看着国家离散而又无可奈何,空有一腔热忱却报国无门的凄伤。这首诗意蕴丰厚,抒情虽低沉抑郁,却吞吐自然,显得雄浑大气,气度超然。此诗...
-
黄鹤楼送别课文原文
黄鹤楼送别课文原文,,暮春三月,长江边烟雾迷蒙,繁花似锦,年轻的李白正在黄鹤楼上为大诗人孟浩然饯行。黄鹤楼俯临长江,飞檐凌空。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蓝天白云,一会儿远眺江上景色,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终于,李白举起了酒杯说:“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下。自从我结识了您,就一直把您当作我的兄长和老师。今天您就要顺江东下,前往扬州,不知我们何日才能再见面,就请您满饮此杯...
-
黄鹤楼送别课文讲解
黄鹤楼送别课文讲解,,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每当读起这首脍炙人口的名诗时,我头脑中总会情不自禁地浮现这样一种画面,暮春三月,长江边烟雾迷蒙,繁花似锦,年轻的李白正在黄鹤楼上为大诗人饯行。虽然两人即将要分别了,但都装得若无其事的样了,一会儿仰望蓝天白云,一会儿远眺江上景色,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这情。文中有句话说得好:“虽然我们暂时分别了,我们的友...
-
宋词两首念奴娇赤壁怀古
宋词两首念奴娇赤壁怀古,,《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是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此词通过对月夜江上壮美景色的描绘,借对古代战场的凭吊和对风流人物才略、气度、功业的追念,曲折地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功业未就、老大未成的忧愤之情,表现了作者关注历史和人生的旷达之心。全词借古抒怀,雄浑苍凉,大气磅礴,笔力遒劲,境界宏阔,将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给人以撼魂荡魄的艺术力量,曾被誉为“古今绝唱”...
-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表达的情感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表达的情感,,《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此词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景,表现出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脱俗的人生理想。上片着眼于雨中,下片着眼于雨后,全词体现出一个正直文人在坎坷人生中力求解脱之道,篇幅虽短,但意境深邃,内蕴丰富,诠释着作者的人生信念,展现着作者的精神追求。苏轼(1037—1101),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