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潮内容相关的古诗
《钱塘映江楼宴坐观潮》
年代: 明 作者: 郑善夫
钱王此开济,旋入宋山河。
潮汐秋来壮,雷霆水上多。
尚传江有怒,翻恨海无波。
飒飒攒陵树,悲风日夜过。
《十七日观潮》
年代: 宋 作者: 陈师道
漫漫平沙走白虹,
瑶台失手玉杯空。
晴天摇动清江底,
晚日浮沉急浪中。
《和运使舍人观潮》
年代: 宋 作者: 范仲淹
把酒问东溟,潮从何代生。
宁非天吐纳,长逐月亏盈。
暴怒中秋势,雄豪半夜声。
堂堂云阵合,屹屹雪山行。
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
巨防连地震,群楫望风迎。
踊若蛟龙斗,奔如雨雹惊。
来知千古信,回见百川平。
破浪功难敌,驱山力可并。
伍胥神不泯,凭此发威名。
相关内容
-
蝶恋花密州上元苏轼阅读答案
蝶恋花密州上元苏轼阅读答案,,(1)下列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灯火钱塘三五夜”,点出灯夕的盛况。“明月如霜”,写月光之白。元宵夜月正圆,灯月交辉,引来满城男女游赏。B.“更无一点尘随马”,化用苏味道《正月十五夜》诗“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句,进一步从动态写游人。说“无一点尘”更显江南气候之清润。C.“昏昏雪意云垂野”一句,表面上意象凄冷,却是写出了作者心中的希望,有一种“瑞...
-
观潮课文作者
观潮课文作者,,《观潮》课文节选自《喜看今日钱塘江潮》, 作者赵宗成、朱明元。1980年至1995年间,赵宗成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上海记者站副站长,朱明元为当时记者,目前均已退休。《观潮》原文: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扩展资料《观潮》是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作者是赵宗成、朱明元。写的是八月十八钱塘江观潮的事。《观潮》在文中,作者不但运用比喻、形容、衬托等方法直接描绘了潮水汹涌澎...
-
观潮二类字组词
观潮二类字组词,,观潮二类字组词:1、潮:潮水(cháo shuǐ),涨潮(zhǎng cháo),潮汐(cháo xī)2、称:称重(chēng zhòng),称量(chēng liáng),对称(duì chèn)3、盐:海盐(hǎi yán),盐水(yán shuǐ),粗盐(cū yán)4、笼:笼罩(lǒng zhào),笼子(lóng zi),灯笼(dēng lóng)5、罩:面罩(mi...
-
郑成功那个年代的历史背景
郑成功那个年代的历史背景,,郑成功(1624-1662年),座驾:闪电追风马,兵器:龙泉剑,经典之战:收复台湾 。明清之际民族英雄。汉族。本名森,又名福松,字明俨,号大木,福建省南安市石井镇人。明天启四年农历7月14日(公元1624年8月27日)诞生于日本长崎县平户千里滨。其父郑芝龙,其母名田川氏。祖籍河南省固始县汪棚乡邓大庙村。弘光时监生,隆武帝赐姓朱、并封忠孝伯,这也就是他俗称“国姓爷”的由来...
-
观潮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观潮主要讲了什么内容,,主要描写了被人们称为"天下奇观"的浙江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的景象。课文先写了潮来前江面风平浪静,人们焦急盼望的情景,再写潮来时那雄伟壮观、惊心动魄的景象,最后写潮过后余波奔涌。文章语言优美,词汇丰富,句子变化错落有致,读来令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全文共分成4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概括的介绍钱塘江大潮。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写潮来前的景象。第三部分(第3-4自然段)...
-
古代文化常识天文地理
古代文化常识天文地理,,【阴阳】阴:山北水南,阳光不易照到之处;阳:山南水北。【江河】古代“江”专指长江,“河”专指黄河。【关内、关外】汉朝前,“关”特指函谷关;明清时以至现在称东北三省为“关外”。【山东、山西】“山”特指崤山,后来有时指太行山。【古今地名】大都-北京大梁、汴梁、东京、汴京-开封京口-镇江金陵、建业、建康、江宁、石头城-南京临安、钱塘-杭州姑苏、吴郡-苏州淮上、江都、维扬-扬州会稽...
-
柳永词两首比较鉴赏
柳永词两首比较鉴赏,,柳永词两首分别是:望海潮·东南形胜和雨霖铃·寒蝉凄切。1、望海潮·东南形胜柳永〔宋代〕原文: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译文:杭州地处东南方,地理...
-
司马光年代有缸吗
司马光年代有缸吗,,没有,“司马光砸缸”实际上砸的并不是缸,在史籍上记载的是“司马光破瓮”。司马光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
-
锦瑟为谁而鸣
锦瑟为谁而鸣,,锦瑟为谁而鸣选自己白香山的这首《忆江南》。向世人展现出了江南风物最为美好的一面,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而国际大都会上安市则更是江南炫目的一道风景。不过,丑就在美的身边,畸形靠近着优美,粗俗藏在崇高的背后,恶与善并存,黑暗与光明相共,正是这座处处展现着美丽与活力的都市。白居易曾经担任杭州刺史,在杭州呆了两年,后来又担任苏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余。在他的青年时期,曾漫游江南,...
-
关于描写落日的古诗句
关于描写落日的古诗句,,《乡思》[宋]李觏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渔家傲》(范仲淹)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杂曲歌辞水调歌第一》平沙落日大荒西,陇上明星高复低白居易《和元八侍御升平新居四绝句高亭》好看落日斜衔处,一片春岚映半环。杜牧《齐安郡中偶题二首》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李白《登新平楼》天长落日远,水净寒波流杜甫《落日》落日在帘钩,溪边春事幽。芳菲缘岸圃,樵爨倚滩舟。啅雀争枝...
-
现代诗二首《秋晚的江上》
现代诗二首《秋晚的江上》,,《秋晚的江上》归巢的鸟儿,尽管是倦了,还驮着斜阳回去。双翅一翻,把斜阳掉在江上;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秋江的晚上》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碧空清江、倦鸟归巢、夕阳西下、芦苇在夕阳的映衬下变得格外漂亮的画面。表达了作者无比喜悦的心情。从诗人的描绘中,我们欣赏到了秋天黄昏江上的美丽画面,感受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第一节:秋天的傍晚,夕阳西下,一群倦游的鸟儿扇动着翅膀飞...
-
观潮中心句是哪一句?为什么?
观潮中心句是哪一句?为什么?,,1、中心句;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作用;用渲染的手法揭示了描写对象,点明了题旨,揭示了中心,可以说集全文要义于首句。 2、围绕第一句“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来写的。3、作者不但运用比喻、形容、衬托等方法直接描绘了潮水汹涌澎湃、雷霆万钧的情状和声威,还从观潮的人数之多、热情之高间接地表现了大潮的奇特。这样直接描写和间接烘托将钱塘秋潮这一天下奇观,生动...
-
望海潮(东南形胜)描写景色的句子是
望海潮(东南形胜)描写景色的句子是,,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词的上半阙写的是杭州的繁华景象。前三句是对杭州总的概括。杭州地处东南,风景优美,它是三吴地区的重要都市,人才荟萃,财货云集。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地理和人文优势,所以钱塘自古以来就十分繁华。前两句...
-
观潮3.4自然段从哪方面描写了潮来时的景
观潮3.4自然段从哪方面描写了潮来时的景象,,《观潮》这篇课文的第3、4自然段描写了潮来时的壮观景象。写声音,从“闷雷滚动”到“山崩地裂”;写景象,从“一条白线”到万马奔腾……其生动优美、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把钱塘江大潮描绘得有声有色、气势非凡,使我们眼前仿佛浮现出大潮的画面,感受到大潮的响声越来越大,大潮越来越近,潮头越来越高,声势越来越猛。读来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深受震撼。扩展资料:...
-
边城结局为什么傩送不回来了
边城结局为什么傩送不回来了,,因为哥哥天保的死和傩送有很大的关系,傩送心里面满是愧疚,便离开不回来了。傩送喜欢翠翠,不知不觉陷入了爱情的纠葛。最后他知道自己没有任何希望,只能孤独地离开伤心之地,不知漂泊到什么地方。在艺术特征上,这首词的上片开篇以“东南形胜,三吴都会”,两个四字对句,气势磅礴地交代杭州地理位置的优越以及地势的开阔,自然过渡到“钱塘自古繁华。”“自古”二字又纵向突出了突出了杭州历史悠...
-
观潮flash怎么做
观潮flash怎么做,,教师可用flash动画软件制作《观潮》flash课件。《观潮》课文主题:本文描写了作者观看钱塘江大潮的盛况,展现了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突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与壮观,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观潮》写作特点:本课运用形象的比喻,生动地描绘了钱塘江潮水汹涌澎湃、雷霆万钧的情状和声威。 如:“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
-
观潮15分钟微型课教学设计
观潮15分钟微型课教学设计,,《观潮》微型课教学设计(一)、课文导入导入1、作家作品简介。2、导语:同学们看过涨潮的壮观景象吗?下面请同学们观看被前人称为“壮观天下无”的世界第一大涌潮——钱江涌潮。多媒体显示:钱江涌潮教师作简要讲解。(二)、背景简介(三)、确定目标充分调动学生以前学习文言文的旧知和经验,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商议本课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达成一致后将教学目标板书在黑板上或用多媒体展示在...
-
邹忌讽齐王纳谏年代
邹忌讽齐王纳谏年代,,战国时期。《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课文选自《战国策》。邹忌通过一件日常小事(比美)联想到国家大事,以讲自己的切身体会,以事设喻,巧妙地劝谏齐威王,结果是齐威王纳谏除弊,政治清明,使齐国国势强盛,威震诸侯。本文故事情节生动有趣,语言浅显易懂。在重章叠唱似的简短对话中,人物却形神毕肖。故事蕴含着深刻的现实意义。第一段:进谏的缘起。邹忌与徐公比美,发觉受蒙蔽,从中体味出国君不易听到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