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长与《山海经》1到2段的事件概括
![阿长与《山海经》1到2段的事件概括](https://www.zdzd.net/z/no/80.jpg)
《阿长与<山海经>》1到2段介绍了阿长的身份和姓名。
《阿长与<山海经>》文章通过记叙“我”儿时与长妈妈相处的七件事,刻画了一位虽然没有文化、粗俗、好事,但心地善良、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的普通保姆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长妈妈的尊敬、感激和怀念之情。
《阿长与〈山海经〉》围绕阿长共写了七件事:
(1)“阿长”这个称呼的由来
(2)阿长“切切察察”的毛病
(3)阿长摆成“大”字的不雅的睡相
(4)我所不耐烦的阿长给我讲得规矩和道理
(5)阿长给我讲“长毛”的故事
(6)阿长“谋害”我的隐鼠
(7)阿长买《山海经》给“我”
《阿长与<山海经>》
全文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2段)介绍阿长的身份和姓名。
第二部分(3-12段)简略叙述憎恶、讨厌阿长的原因。(背地里说人长短,睡相不好,阿长讲究许多繁琐的礼节和规矩。)
第三部分(13-29段)详细叙述阿长讲长毛的事情以及为我买回《山海经》等一些书的过程。
第四部分(30-31段)抒发对阿长深沉的怀念之情。
相关内容
-
囚绿记阅读题及答案
囚绿记阅读题及答案,,《囚绿记》阅读习题及答案:1.“魔念在我心中生长了”一句的“魔念”一词的含义是什么?青藤被囚后出现了怎样的情况,作者为什么“不肯放绿"呢?答案:“魔念”是指作者自私自利的心灵。青藤失去阳光后嫩黄、细瘦、娇弱,“我” 虽然产生了恻隐之心,但魔念占了,上风,我仍不肯放绿。2.“卢沟桥事件发生了”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答案:点明写作背景。3.“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
-
梅花魂中的外祖父为什么不能回祖国
梅花魂中的外祖父为什么不能回祖国,,梅花魂外祖父不回祖国是因为外公的年纪太大了不能跟我们一起回去了当时交通不便等因素。后来他们回国时,因为外祖父在船上有可能会吐,也有可能会犯心脏病,所以不能跟她们一起回国。外公的年纪太大了,不能跟我们一起回去了、当时交通不便,回国需坐船,外祖父年纪大,经不起折腾、当时国人对资产阶级的敌视、当时国内环境混乱,大环境下外祖父不适宜回国、外祖父身份敏感,在当时被列入资产...
-
木兰诗内容概括
木兰诗内容概括,,《木兰诗》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也是一篇乐府诗。记述了木兰女扮男 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 第一段,写木兰决定代父从军。诗以“唧唧复唧唧”的织机声开篇,展现“木兰当户织”的情景。然后 写木兰停机叹息,无心织布,不禁令人奇怪,引出一问一答,道出木兰的心事。木兰之所以“叹息”, 不是因为儿女的心事,而是因为天子征兵,...
-
阿长与山海经对鲁迅先生的影响
阿长与山海经对鲁迅先生的影响,,《阿长与山海经》阿长是鲁迅小时候的保姆,作者记叙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使他看见了劳动人民的善良又让他明白了很多道理。阿长对鲁迅很好的,她一个字不识,却还是给鲁迅买《山海经》这让鲁迅大为感动,还有就是鲁迅也从阿长身上学到了很多有用的东西,比如风俗习惯和礼仪,还有她的一种可以说是生活态度吧: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
-
绿色通道中的绿色是指什么
绿色通道中的绿色是指什么,,生活中的绿色通道中的绿色是指什么呢?其实绿色通道中的绿色指的是简便、安全、快捷、允许通行的意思。绿色通道在我国主要指那些交通运输部门医疗部门为特殊情况而设置的一些手续简便、安全快捷的通道。当出现一些问题或者事件的时候,利用绿色通道可以快速解决问题或者帮助问题及时得到一些响应。在我国很多方面都有着绿色通道的存在,比如在教育方面,面对一些家庭困难的学生有着绿色通道,在运输行...
-
木兰诗80字概括
木兰诗80字概括,,这首古代叙事诗,叙述女英雄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全诗分四部分.第一部分(第一至三段):叙述木兰代父从军,踏上征途.第二部分(第四段):概写木兰的多年征战生活.第三段,写木兰从准备出征到奔赴前线.一方面写征途的遥远、行军的神速和军情的紧急,大刀阔斧地表现出征健儿的豪迈气概;一方面以宿营地空寂荒凉的夜景烘托木兰离家愈远思亲愈切,细针密线地刻画年轻女子的细腻情怀,从而揭示出生活的骤然变...
-
边城三到六章内容概括
边城三到六章内容概括,,第三章介绍了当地端午节的习俗,赛龙舟和抓鸭子。第四章两年前,爷爷陪翠翠带着小黄狗进城看热闹,为此叫来了一个城里的老头帮忙看渡船。进城后,爷爷觉得把老头一个人扔在那里过意不去,准备回去把老头换来,告诉翠翠晚些再来接她回去。谁知老头对此不感兴趣,留爷爷一起喝酒,结果两人都醉倒了。翠翠一直在原地等爷爷等到天黑,爷爷也没来,偶遇了还在河里抓鸭子的傩送。傩送邀请翠翠回家里坐坐,等爷爷...
-
金岳霖先生全文核心句
金岳霖先生全文核心句,,鉴赏1:第二段,写他的穿着打扮。常年戴一顶呢帽,帽檐压得很低,进教室也不脱下,还有一片白、一片黑的眼镜和“深一脚浅一脚”的走姿,集中笔墨突出了一个“怪”字,使人产生浓厚的兴趣。鉴赏2:第九段,写他在课堂上捉跳蚤一事。“对不起,我这里有个小动物”,哪里有捉跳蚤还要大肆宣扬,并且捏在手指里看看,甚为得意的?这种做法,大约只有在魏晋时代的士大夫那里才会有的。事件、情境本身就很有趣...
-
咬文嚼字内容概括三部分
咬文嚼字内容概括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5段):用三个例子说明咬文嚼字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文字的微小改动与调整都影响到思想感情的表达,也就是说,咬文嚼字并非只在字面上下功夫,其效果也不容小视。首先是以郭沫若对自己的两部作品所做的两处修改为例。这两处修改,一处改得好,一处改得文句不通。修改文字当以更准确有力地传达感情为准,郭沫若没有注意这个道理,将文章修改中取得成功的经验直接挪用到别处,以致修改出...
-
草船借箭20字概括
草船借箭20字概括,,《草船借箭》以“借”为主线,写草船借箭的原因、准备、经过、结果。《草船借箭》是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一个故事。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内造十万支箭),机智的诸葛亮一眼识破是一条害人之计,却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后来,有鲁肃帮忙,诸葛亮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调了二十条草船诱敌,终于“借”到了十万余支箭。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智过人。 课文结构严谨。故事以“借...
-
草船借箭概括
草船借箭概括,,草船借箭的主要内容:周瑜故意为难诸葛亮,要求他十天造十万支箭。机智的诸葛亮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在三天内便用几条草船借到了十万余支箭,立下奇功的故事。周瑜十分妒忌诸葛亮的才干。一天周瑜在商议军事时提出让诸葛亮赶制10万枝箭,并说不要推却。诸葛亮说,都督委托,理应照办,并答应三天造好,立下了军令状。诸葛亮事后请鲁肃帮他借船、军士和草把子。第三天,诸葛亮请鲁肃一起去取箭。这天,大雾漫天,...
-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400字概括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400字概括,,本文是(2018年春季修订版)第18课的课文 ,本文记述了作者跟随摄制组在各拉丹冬游览的经历,描写了雪域高原的壮美景色,展现了大自然伟大的神奇,表达了作者观瞻如此壮景由衷涌出的豪情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概括介绍各拉丹冬的地貌和气候特征。第二部分(第3~11自然段):写作者陪摄制组去考察各拉丹冬,主要描绘了奇异壮美的冰塔林,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第三部分(第12~...
-
卖油翁内容概括
卖油翁内容概括,,《卖油翁》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则写事明理的寓言故事,记述了陈尧咨射箭和卖油翁酌油的事,通过卖油翁自钱孔滴油技能的描写及其对技能获得途径的议论,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该文叙卖油翁以纯熟的酌油技术折服了自命不凡的善射手陈尧咨。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实践出真知,熟能生巧。作品由始至终没有一句夸赞卖油翁的话,但卖油翁那纯朴厚直、怀技而谦谨的形象已随着他的言行举止充分地展现出来...
-
as和like表示像的区别
as和like表示像的区别,,1、as,like 在汉语中均可表示“像”,但它们的用法却是有差异的。在正规英语中,as是一个连词,like是一个介词,两者是不能互换使用的。2、as有两个用途,表示一种职业、身份或用途,通过两种不同动作或情况的比较来表现 出它们的共同点。3、as用于表示a)的意义时,as是一个介词,后面只能跟名词或代词。当as用于表示b)的含义时,as时一个连词,后面可以跟一个从句...
-
五猖会的情节概括
五猖会的情节概括,,五猖会是一个迎神赛会,在鲁迅童年的心目中是一个节日。讲了鲁迅小时候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兴奋的心情,还描述了当时五猖会热闹非凡的景象,第二天一大早鲁迅准备观看迎神赛会的时候,却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因此感到十分扫兴。这篇文章通过对父亲强迫背诵,指出了对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五猖会》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一篇回忆性散文,此文匠心独运,开篇就为参加赛会蓄势,先...
-
齐桓晋文之事分段概括
齐桓晋文之事分段概括,,全文可分五段。从开头至“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为第一段,提出“保民而王”这个中心论点。文章一开始,齐宣王首先发问:“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齐桓公、晋文公是春秋时期两个有名的霸主。齐宣王发问的用意十分明显,即他想效法齐桓、晋文,成为当今的霸主。这一段可分三层。他首先用两个比喻:一个人力能举百钧,可是却说举不起一根羽毛,这只能说明他不肯动手去举;一个人的视力能看到动物秋天...
-
马说50字概括
马说50字概括,,《马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一篇借物寓意的杂文,属论说文体,原为韩愈所作《韩愈文选》中《杂说》的第四篇,“马说”这个标题为后人所加。此文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公元795—800)。“说”是“谈谈”的意思,是古代一种议论文体裁。这篇文章以马为喻,谈的是人才问题,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不重视人才、埋没人才的强烈愤慨。《马说》是一篇说理文,似寓言而实非寓言,用比喻说理却并未...
-
雷雨的主题概括
雷雨的主题概括,,《雷雨》的主题是揭露地主资产阶级腐朽的灵魂和堕落,压制人性,惨害妇女,残酷的压迫剥削工人阶级的罪恶,反映了妇女要求人性的觉醒,预示了旧制度必然崩溃的命运。《雷雨》是剧作家曹禺创作的一部话剧,发表于1934年7月《文学季刊》。此剧以1925年前后的中国社会为背景,描写了一个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的悲剧。剧中以两个家庭、八个人物、三十年的恩怨为主线,伪善的资本家大家长周朴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