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400字概括
本文是(2018年春季修订版)第18课的课文 ,本文记述了作者跟随摄制组在各拉丹冬游览的经历,描写了雪域高原的壮美景色,展现了大自然伟大的神奇,表达了作者观瞻如此壮景由衷涌出的豪情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概括介绍各拉丹冬的地貌和气候特征。
第二部分(第3~11自然段):写作者陪摄制组去考察各拉丹冬,主要描绘了奇异壮美的冰塔林,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第三部分(第12~15自然段):写作者再次去冰塔林所见,揭示这里是长江的源头风声呼啸,冰河光滑难行、阳光和风如刻刀,冰体奇形怪状,冰塔、冰柱……像长发披肩;阳光下,冰世界熠熠烁烁;冰纹如岁月的年轮。
相关内容
-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按行踪分层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按行踪分层,,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按行踪分层: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概括介绍各拉丹冬的地貌和气候特征。第二部分(第3~11自然段):写作者陪摄制组去考察各拉丹冬,主要描绘了奇异壮美的冰塔林,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第三部分(第12~15自然段):写作者再次去冰塔林所见,揭示这里是长江的源头。原文(节选):这样的身体状况真是大煞风景。但愿它不要影响我的心态,各拉丹冬值得你历尽艰辛去走...
-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10~11段从什么角度描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10~11段从什么角度描写景物,,《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分段内容:第一部分(1-3段)交代到达各拉丹冬的时间,介绍当地的概况,说明对“我”来说,这将是一次艰苦的旅行。 第二部分(4-6段)介绍冰塔林的景色和“我”摔跤的遭遇。 第三部分(7-13段)写“我”受伤后在各拉丹冬的经历。 第四部分(14、15段)各拉丹冬孕育了长江,滋养了人类。扩展资料:《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的作者是马丽...
-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句子赏析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句子赏析,,1、只见天地之间白茫茫的一片,雪花纷纷扬扬的从天上飘落下来,四周像拉起了白色的帐篷,大地立刻变得银装素裹。我不禁想起一句诗“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真美呀! 2、那雪花洁白如玉,它是天宫派下的小天将,还是月宫桂树上落下的玉叶呢?雪花像美丽的玉色蝴蝶,似舞如醉;像吹落的蒲公英;似飘如飞;像天使赏赠的小白花儿;忽散忽聚,飘飘悠悠,轻轻盈盈,无愧是大地的杰作!只见眼...
-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教学反思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教学反思,,这堂教读课因为是校公开课,为了呈现课堂的完整性,着重抓住了景和人的“壮美”这个重点来整体把握,以期对这种独特的游记文章产生真实而震撼之感。这种独特,是因为景的独特,环境的独特,更是因为去的人的独特,这样的独特,是人对大自然的探索、敬畏与热爱,这种自虐式的“游”是对人自身的一种挑战,如果说挑战的目的性、功利性太强,那么,就是人与大自然的合二为一。以图画版思维导图、图片播...
-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10、11段写了什么内容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10、11段写了什么内容,,一和二段先写初见各拉丹冬的地貌和气候特征、三到十一段写第一天在不同地点所见的景象感受、十二到十五段写作者再次去冰塔林所见,揭示这里是长江的源头。《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是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2018年春季修订版)第18课的课文,本文记述了作者跟随摄制组在各拉丹冬游览的经历,描写了雪域高原的壮美景色,展现了大自然伟大的神奇,表达了作者观瞻如此壮景由衷...
-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5-11段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5-11段,,《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5-11段,详写第一天在不同地点所见的景象和感受。《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课文主题本文记述了“我”跟随摄制组在各拉丹冬游览的经历,描绘了雪域高原的壮美景色及自然景物给“我”带来的震撼,抒写了自己在不同地点的见闻和感受,表达了作者热爱雪域高原,礼赞、敬畏自然的感情。《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文章结构第一部分(第1、2段):总写各拉丹冬的特点,交代时代背...
-
黄河颂是从什么角度表达强烈的爱国主义感
黄河颂是从什么角度表达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的,,诗是从歌颂黄河、赞美中华儿女的角度来表达爱国之情的。因为黄河是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的象征。1938年抗战全面爆发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这首诗歌曾激发着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在今天它仍能激起中华儿女建设强盛祖国的豪情。...
-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听评课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听评课,,首先选用歌曲导入课文,营造了轻松的.课堂氛围,自然而然过渡到课题。字词学习建立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预习效果显著。通过学过的古代游记引出现代游记,强调了游记的三要素,“所至”,”所见”,”所感”,并以此为线索,理清文章脉络,层次清晰。让学生充分朗读,大声朗读是培养学生语感,感知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情感必不可少的途径。由学生朗读,慢慢呈现出作者行踪。大胆取舍,只重点研读...
-
临安春雨初霁的表现手法
临安春雨初霁的表现手法,,《临安春雨初霁》这首诗运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诗人通过对明艳春光的描绘以及无聊的生活的叙述,表现出诗人心中蕴含的无限愁绪。在国家正值多事之秋时,诗人却只能过着“闲适恬静”的生活,这与诗人心中的壮志形成了明显反差,因此全诗充满结肠难解的郁郁愁情。《临安春雨初霁》的主旨《临安春雨初霁》反映了作者渴望报国的豪情以及壮志未酬的愁绪。全诗不仅描绘了杏花般的春色,更隐含着诗人对“世...
-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5-6描写雪山景物的句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5-6描写雪山景物的句子,,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5-6描写雪山景物的句子:从砾石堆上四面张望,晶莹连绵的冰峰、平坦辽阔的冰河历历在目。远方白色金字塔的各拉丹冬统领着冰雪劲旅,天地间浩浩苍苍。这一派奇美令人眩晕,造物主在这里尽情地卖弄着它的无所不能的创造力。慢慢从砾石堆上走下来,慢慢沿冰河接近冰山。这一壁冰山像屏风,精雕细刻着各种图案。图案形态随意性很强,难说像什么。从狭小的冰洞里爬...
-
“水中之王”
“水中之王”,,谁才是“水中之王”,就让我们来比较比较吧。“小溪里的水”小奚天生的金嗓子。他时常唱着轻快的小曲,缓缓地流着。旁边几个妇女正在洗衣服,几个七八岁的小孩穿着短裤,在水里抓鱼虾。再往下面走,是一片茂盛的树林,这些树林是小溪的儿女,当他们还是一棵棵小树苗的时候,小溪就承担起保母义务。再往下,是一片石滩。水变浅了,鹅卵石正在这里开会呢。所以小溪自称“实用之天”。“长江里的水”她的母亲是一座冰...
-
长江源头在哪里
长江源头在哪里,,长江对于中国人来说那是非常重要的,因为长江和黄河都是属于母亲河,长江的发源地是在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西南侧,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然后一直经过中国的十一个省份,很多人都是靠着长江养活的。这条母亲河总长度达到了6300公里,算是中国第一长的河流了。里面的鱼类非常多,而且很多贸易往来都是通过长江完成的,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非常大的帮助。通过上述的介绍,相信大家已经知道了长江...
-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9天发生的事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9天发生的事,,1、所至,即作者的游踪,在第一段。2、所见,即作者在旅程中目睹的风貌,包括山水景物、名胜古迹、风土人情、历史掌故、现实生活等,在第 12~15段。3、所感,即作者由所见所闻而引发的所思所想,在第9段。扩展资料:《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是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2018年春季修订版)第18课的课文,本文记述了作者跟随摄制组在各拉丹冬游览的经历,描写了雪域高原的壮美景...
-
临安春雨初霁的赏析
临安春雨初霁的赏析,,赏析:如果掩去作者的名字,读这首《临安春雨初霁》,也许会以为它并不是出自“铁马金戈”、“气吞残虏”的陆放翁之手。诗中虽然有杏花般的春色,却更隐含着“世味薄似纱”的感伤之情和“闲作草”“戏分茶”的无聊之绪。这是与高唱着“为国戍轮台”而“一身报国”的陆游的雄奇悲壮的风格特征很不一致的。自淳熙五年孝宗召见了陆游以来,他并未得到重用,只是在福建、江西做了两任提举常平茶盐公事;家后五年...
-
水中的光亮读后感
水中的光亮读后感,,书的内容本身浅显易懂且趣味性很强,以水生萤火虫黄缘萤为例,通过科学家与儿子的一次采集研究经历展现了萤火虫短暂而绚丽的一生。手绘画更方便表现神态与动作中的情感,真实照片则能直观地展示萤火虫的特征与生态,结合起来亲切易读,既有美得令人屏息的萤火烂漫之景,也有许多珍贵的记录和资料,有点看科学画报专题的感觉。惭愧的是,自己还是通过一些日本漫画才得知萤火虫只能在水源干净的地方生存,深切感...
-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思考探究答案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思考探究答案,,课后思考探究一、作者首先描述了各拉丹冬的神秘及神奇,然后重点描绘了冰塔林奇观的景象。隆冬将尽时,作者远眺各拉丹冬,看见各拉丹冬云遮雾障,密云磅礴,主峰难现真容,作者感觉到神秘。来到各拉丹冬以东几公里处,作者出现高原反应,身体、行动不适。走近冰塔林,看见冰塔林的冰峰、冰河、冰谷及冰的庄园、冰的院落,听到风声川流不息、看到形态各异的冰体,作者感叹于如此美丽的奇观。二、...
-
昆虫备忘录续写
昆虫备忘录续写,,《昆虫备忘录》续写:以上就是蜻蜓、独角仙、瓢虫和蚂蚱各自的小秘密。因为大自然有昆虫这样可爱的小精灵,才使大自然更加有趣。哟,昆虫,真是一种奇妙、有趣的动物。让我们走进大自然吧,去探索大自然的美丽!我们要善于观察,感受昆虫世界里的乐趣,我们也要爱护昆虫,即使那只是一条平凡而又弱小的生命。善于观察,我们会体会世界的更多乐趣!《昆虫备忘录》这篇课文作者以昆虫的特征为描述对象,侧重记叙了...
-
5000年文明的源头在哪里
5000年文明的源头在哪里,,中华文化虽有5000年之久的历史,但很多人不知道它的源头到底在哪里,其实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源头就是我们所熟知的黄河流域,我们的母亲河。具体方位是今日的渭河流域和泾水流域的上游,也就是我们文化的源头。黄河真的可以算的上是我们中国人的”母亲“,因为从古至今,它的水养活了绝大部分的中国人。现在的黄河虽然已经不像以前那么清澈,但改变不了黄河是中华五千年文化源头的事实,我们应该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