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篇对抗维新变法的洋务派官僚
1898年5月5日,张之洞发表《劝学篇》。共24篇,4万余言。全书贯穿“旧学为体,新学为用”的论点,主张在维护封建统治的基本原则下接受西方资本主义的技术,猛烈攻击维新派的“开议院、兴民权”的学说。此书深得慈禧太后和光绪帝的赏识,得以“挟朝廷之力以行之,不胫而遍于海内”。帝国主义也大加赞赏,先后译成英、法文出版。1900年纽约版易名为《中国唯一的希望》。
劝学篇是近代张之洞著。1898年刊行。为阐述“中体西用”,宣传洋务思想的代表作。共24篇。 主张以“三纲为中国神圣相传之至教”,以中学纲常名教之本,维系世道人心。
提出“中学为内学,西 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的观点,主张先明内学,然后择西学以用之。
提倡立学堂、修铁路等,采用西技西艺。反对维新派“开议院”、 “兴民权”的主张。先后译成英、法文出版。1900年纽约出版的英文本,易名为《中国的唯一的希望》。
相关内容
-
溜索词语解释及拼音
溜索词语解释及拼音,,探tàn视shì:看望,察看。 顷qǐng刻kè:是极短的时间。《溜索》的主要内容:记叙了主人公跟随驮队的领队借溜索过怒江的故事。全文具体描绘了驮队的汉子们借溜索过怒江、赶牛上溜索以及主人公自己过溜索的过程,表现了马帮汉子沉着冷静的姿态,以及作者对马帮汉子勇敢无畏的精神的钦敬之情。溜索是一种渡河工具,以条钢索或粗绳,连接山谷两侧。溜索的主要使用者为中国的怒族人以及秘鲁...
-
神的一滴体裁
神的一滴体裁,,散文。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散文"一词大概出现在北宋太平兴国(976年12月-984年11月)时期。《辞海》认为:中国六朝以来,为区别韵文与骈文,把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书),统称"散文"。后又泛指诗歌以外的所有文学体裁。入选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课文《神的一滴》节选自梭罗《瓦尔登湖》中的《湖》一篇 ,题目是编者所加的。《瓦尔登...
-
纪念白求恩主要内容
纪念白求恩主要内容,,主要内容:作者 通过描写白求恩的事迹, 深刻地分析了白求恩的精神品质,把对白求恩精神的评价提到共产主义精神的高度,并且把白求恩的共产主义精神分析为国际主义、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和对技术精益求精三个方面,赋予白求恩精神深刻而丰富的内涵,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精神。作为一篇议论文,其中心论点是: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白求恩的共产主义精神。《纪念白求恩》中描写了白求恩的事迹,当他胃不舒...
-
拿来主义原文
拿来主义原文,,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我在这里不想...
-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选自哪篇文章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选自哪篇文章,,东方和西方的科学是乔治·萨顿创作的一篇议论文。从实验科学的角度(特别是在其发展的现阶段)来看,东方和西方是极端对立的。然而,我们必须记住两件事。 第一件事是有关科学的种子,包括实验科学和数学。科学全部形式的种子是来自东方的。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实验科学不只是西方的子孙,也是东方的后代,东方是母亲,西方是父亲。 第二,我完全确信正如东方需要西方一样,今日的西方仍然需要...
-
水浒传的阅读感悟20字
水浒传的阅读感悟20字,,今年暑假,我怀着激动地心情,看了《水浒传》这本书,看完之后,受益匪浅,印象深刻。《水浒传》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围绕着水泊梁山的英雄好汉发生的故事展开介绍。这本书写了:在北宋末期,官逼民造反,宋江和其他兄弟一起上梁山,投奔晁盖。最终,一百零八位英雄聚集梁山,要替天行道,群众起义的故事。在这些过程中,塑造了宋江、吴用、武松、鲁智深等英雄形象,是中国一篇人人皆知的优秀小说。...
-
水浒传第二回的感悟100字
水浒传第二回的感悟100字,,1、我们在别人遇到困难时,我们要及时的伸出援助之手,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如果人人能这样做,我相信,我们的国家会更美好,就会少一些坏现象。2、如果人人都能这样做,我相信,再也不会有抢劫、杀人,这些令人心惊胆跳的事情发生了;如果人人都能这样做,我相信,我们的国家秩序会更好,大家会更和谐的相处在一起。3、《水浒传》是由中央电视台与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联合出品,根据元末明初施耐...
-
圆明园的毁灭观后感300字怎么写
圆明园的毁灭观后感300字怎么写,,《圆明园的毁灭》读后感读了《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我感到无比的疼惜。圆明园是我国的皇家园林,英法联军有何资格来任意破坏,毁掉呢?圆明园的建造花费了整整两代人民的汗水与心血,甚至是他们只会的洁净与璨璨的文明,就这样毁于一切。英法联军的横行霸道,正因为当时中国人的兵器落后……我恨!恨当时的清政府腐败无能!我恨!恨当时的中国人不团结!我恨!恨当时英法联军打开圆明园的...
-
京剧趣谈作者
京剧趣谈作者,,徐城北,男,戏曲研究所研究员。1942年10月20日生于重庆,长于北京,求学于中国戏曲学院戏曲文学系。曾在新疆和河北工作了15年,“文革”当中被迫在全国游走了22个省。粉碎“四人帮”后专业归口,调回首都,在中国京剧院担任编剧,后转入学术研究,曾任该院研究部主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大学兼职教授。 主要成果:多年专注于对京剧艺术及其背景进行学术研究。著有《梅兰芳与20世纪》《京剧与...
-
孤独之旅选自哪部作品
孤独之旅选自哪部作品,,孤独之旅节选自《草房子》(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1997年版),作者是曹文轩。选入九年级上册课本时,做了删改,并加了标题。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主人公杜小康,因家景败落,被迫与父亲离家去遥远的地方牧鸭生活的故事。曹文轩,汉族,男,1954年1月生于江苏省盐城市农村。1974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中国作协全国委员会委员,现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和现当代文学博士生导师。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
-
卧薪尝胆比喻什么
卧薪尝胆比喻什么,,原指中国春秋时期的越国国王勾践励精图治以图复国的事迹,后演变成成语,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主要事迹为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派兵攻打越国,但被越国击败,阖闾也伤重身亡。两年后阖闾的儿子夫差率兵击败越国,越王勾践被押送到吴国做奴隶,勾践忍辱负重伺候吴王三年后,夫差才对他消除戒心并把他送回越国。其实勾践并没有放弃复仇之心,他表面上对吴王服从,但暗中训练精兵,强政励治并等待时机反...
-
丁香结比喻什么
丁香结比喻什么,,丁香是中国常见的一个意象,而且也有比较固定的寓意。就如折柳、明月、梅花等都有固定的象征意义一样。古人发现丁香结(也就是丁香的花苞)极似人的愁心,所以常用来表示愁思的一种情结。比如有牛峤的“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李商隐的“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李璟的“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都是以丁香来暗喻愁思。戴望舒在这里选择丁香这个意象,也是用来表达自己无尽的忧愁和迷...
-
嫦娥奔月600字作文
嫦娥奔月600字作文,,嫦娥渐渐老了,没有办法只能来地球整容。来的时候,坐在云上,慢啊!听闻地球有火箭,比云快多了!去试试不?正好,今天晚上,“嫦娥一号”要奔月,她美滋滋地想:呵呵,就知道我嫦娥名扬中国,不然怎么会以我的名字命名?嫦娥穿着劲爆装 (古装,土里巴叽)对登月员说:“大哥,让小妹也上一次月球吧?(不能暴露身份,否则别人还以为你是神精病)”“不行!“一个斩钉截铁的声音无情地泼了她一盆冷水。...
-
开发、开拓、开辟、发掘的区别
开发、开拓、开辟、发掘的区别,,开发、开拓、开辟、发掘这四者之间的区别主要在于侧重点不同,开发则侧重于开荒与垦殖,对象是具体的,可以看得见的,并且是实物,也有对于人才的培养,技术的开发等方面。开拓则侧重于抽象的事物,一般指的是一个过程,比如学习、工作、科研等方面。开辟的对象可以是抽象的,也可以是具体的,侧重于从无到有,比如在中国的神话传说之中,就有盘古开天辟地的说法,这就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而发...
-
京剧趣谈仿写
京剧趣谈仿写,,大家都听过京剧,可是你们对京剧有多少了解呢?今天,我们德州日报小记者上了一堂京剧课,让我对我们的国粹有了深刻认识。京剧发展的兴盛地是北京,它是一门集音乐、舞蹈、艺术和杂技的综合艺术,是中国最有代表性的传统剧种。京剧又称京戏,它的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近代中国汉族戏曲的代表。在台湾又称平剧、国剧,现已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京剧脸谱颜色的不同,代表了人物性格...
-
刘姥姥进大观园来比喻什么
刘姥姥进大观园来比喻什么,,刘姥姥进大观园意思是见识短浅、孤陋寡闻的人。刘姥姥进大观园是比喻没有见过世面的人来到陌生新奇的花花世界。既可用来揶揄那些见识短浅、孤陋寡闻的人,也可用作自谦或者自嘲。也是常用歇后语,寓意有走马观花、眼花缭乱、少见多怪、大开眼界。扩展资料:刘姥姥是中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之一《红楼梦》里的人物,王板儿的姥姥。她曾三进荣国府,给沉闷没生气的朱门带来些许的欢声笑语。刘姥姥这个艺术...
-
京剧趣谈课文内容
京剧趣谈课文内容,,本文介绍了马鞭、亮相等戏剧知识,讲述了京剧表演在道具使用方面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特点以及在动作造型方面的独特之处,带我们领略了京剧之美。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京剧的喜爱之情和对祖国传统文化的强烈自豪感。中国古人时常要骑马。可骑马在舞台上没办法表现,舞台方圆太小,马匹是无法驰骋的。真马出现在舞台上,演员也怕它失去控制。京剧继承、发展了中国传统戏曲的表现手法,终于战胜了这种尴尬——用...
-
谈礼貌季羡林
谈礼貌季羡林,,《谈礼貌》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生活中需要礼貌待人的原因、好处和意义。第一段(第1自然段):作者由古训引出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第二段(第2~4自然段):这一段中作者用正反三个事例来阐述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的好处。第三段(第5自然段):这一段讲述了学会礼貌待人、恰当使用礼貌语言的重要意义。季羡林(1911年8月6日-2009年7月11日),中国山东省聊城市临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