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士德的主要内容和思想主题

《浮士德》是歌德所著的悲剧作品。《浮士德》这部作品不仅仅是关于浮士德个人遭遇的悲剧,而且是一部反映人类前途命运的史诗。

 本书成书于1773年—1831年间,前后延续近60年。沃尔夫冈·歌德(1749—1832)一生经历丰富,青年时风雅潇洒深受女性青睐,《少年维特之烦恼》是其青年生活的艺术折射。他亲身经历了18世纪、19世纪的许多重大历史事件,与拿破仑等历史人物有过交往。晚年时,歌德担任魏玛公国的宰相,领导魏玛剧院。精力充沛的歌德还业余钻研过许多科学问题,对欧洲自然科学的发展密切关注。这一切经历一切感受,歌德都把它们天才地融进了长篇诗剧《浮士德》之中。《浮士德》是诗人歌德对欧洲民间长期流传的“浮士德传说”的再创造,更是一座艺术与思想的宝库。它是马克思最喜爱的书之一。德国铁血宰相俾斯麦也称《浮士德》为德国“世俗的圣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