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常青藤叶人性
《最后一片叶子》是美国作家欧·亨利的作品。 该作品描写一位老画家为患肺炎而奄奄一息的穷学生画最后一片常春藤叶的故事。老画家贝尔曼是一个在社会底层挣扎了一辈子的小人物,一生饱经风霜、穷困潦倒,却热爱绘画艺术,为挽救一个青年画家的生命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欧亨利是个人道主义者,在此类城市题材的作品中,除了对普通小人物的关注和同情之外,也描写了城市中的上流社会,特别是揭露社会上那些利欲熏心、尔虞我诈、巧取豪夺、坑蒙拐骗的“上流人物”的丑恶行径,骗子、强盗及资产者的道貌岸然,肆无忌惮的买卖官爵的现象,展现社会生活的不公平、不合理、不正常。
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欧·亨利,一生困顿,只有最后10年才在纽约定居,平时他所接触的也多是社会底层的小人物,所以,这些小人物也就成为他小说的主体部分,其作品中充满了各色各样的小人物形象工人、女店员、商人、小业主、公司或其他机构的小职员、穷艺术家,小官吏、街头流浪汉等。但正是这千千万万个小人物,构成了整个社会的基础。例如,《最后一片叶子》中崇高的老画家贝尔曼。欧·亨利怀着对“小人物”命运的深切同情,以幽默的笔触,描写他们生活的不幸,在社会下层平民的悲剧人生中发掘真善美,捕捉不幸人们灵魂上的亮点,让人性之花在夹缝中绽放。
相关内容
-
最后一次讲演结构层次划分
最后一次讲演结构层次划分,,文章分段:第一部分(1~3段):高度赞扬了李公朴和昆明人民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斗争的精神,痛斥国民党反动派暗杀李公朴的罪行,揭露了其虚伪的本性。第二部分(4、5段):剖析国民党反动派的虚伪本质,指出人民必胜,光明就在眼前。第三部分(6~12段):号召昆明人民发扬优良传统,坚持斗争,并表达自己为正义而献身的决心。《最后一次讲演》是1946年7月15日闻一多在李公朴的追悼会上发...
-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是我正式开始读的第一本书。单独成一行,留念。我是一名脑残型文盲,根本没有选择与评价书籍的能力,更没有只看经典原著而进行自我升华的本事。所以,不设防,随性,随机,相信开卷即有益。之后或好或坏,全凭我自己的造化了。书中的“谈多元宇宙”“无言之美”以及“谈美”三篇短文,堪称伟文。我的语言已经无法表达我对这三篇短文的赞美了,来个无言之美吧。最惊叹于作者的分类方...
-
师说是文言文吗
师说是文言文吗,,《师说》属于“说”。“说”本身就是一种文体,通过发表议论或记述事物来说明某个道理。《师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创作的一篇议论文。文章阐说从师求学的道理,讽刺耻于相师的世态,教育了青年,起到转变风气的作用。文中列举正反面的事例层层对比,反复论证,论述了从师表学习的必要性和原则,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表现出非凡的勇气和斗争精神,也表现出作者不顾世俗独抒己见的精神。全文篇幅虽...
-
雷雨的主题概括
雷雨的主题概括,,《雷雨》的主题是揭露地主资产阶级腐朽的灵魂和堕落,压制人性,惨害妇女,残酷的压迫剥削工人阶级的罪恶,反映了妇女要求人性的觉醒,预示了旧制度必然崩溃的命运。《雷雨》是剧作家曹禺创作的一部话剧,发表于1934年7月《文学季刊》。此剧以1925年前后的中国社会为背景,描写了一个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的悲剧。剧中以两个家庭、八个人物、三十年的恩怨为主线,伪善的资本家大家长周朴园,...
-
拉封丹寓言读后感
拉封丹寓言读后感,,《拉封丹寓言》中每个故事里都有一个哲理,比如:此地无银三百两;要知道自己来的目的,不能遇到“美女”就忘了正事,等。《拉封丹寓言》还有很多道理,比如:骗子总会有破绽;千万不要与不讲信义的人联盟,等。有了《拉封丹寓言》我做事变得很谨慎了。今天我看了《老人和三个青年》的故事,故事里说到:一位80多岁的老人在种树,有三个青年人在嘲笑老人:剩下的日子不多了,却还在种树。这些种下的树,不能...
-
莫泊桑小说集读后感1000字
莫泊桑小说集读后感1000字,,《莫泊桑小说集》读后感《莫泊桑小说集》收入了多篇莫泊桑的代表作品,其中包括《项链》《羊脂球》等经典名篇。初接触《莫泊桑小说集》是源于高中时的一些简单的关于莫泊桑的介绍,其中一个词“跌岩起伏”吸引了我全部的注意力,我当时对莫泊桑充满了好奇,暑假空闲我在网上订购了有关莫泊桑的小说精选,书中收录有《羊脂球》《项链》等名篇,集中描写了19世纪法国社会各色人物的生活,揭露了人...
-
注重思想淬炼
注重思想淬炼,,注重思想淬炼只有不断加强思想淬炼,才能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和坚定立场,才能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更好地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使命。习总书记在中央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内涵丰富、方向明确,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针对性,体现了总书记对中青年干部的新期待,是中青年干部的行动指南。作为一名青年干部,要坚持问题导向,提高“七种能力”,勇敢直面问题,深入分析问题,认真解决问题,...
-
最后一次讲演文章内容与结构
最后一次讲演文章内容与结构,,最后一次讲演文章内容与结构:第一部分(1~3段):高度赞扬了李公朴和昆明人民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斗争的精神,痛斥国民党反动派暗杀李公朴的罪行,揭露了其虚伪的本性。第二部分(4、5段):剖析国民党反动派的虚伪本质,指出人民必胜,光明就在眼前。第三部分(6~12段):号召昆明人民发扬优良传统,坚持斗争,并表达自己为正义而献身的决心。《最后一次讲演》是1946年7月15日闻一多...
-
浮士德的主要内容和思想主题
浮士德的主要内容和思想主题,,《浮士德》是歌德所著的悲剧作品。《浮士德》这部作品不仅仅是关于浮士德个人遭遇的悲剧,而且是一部反映人类前途命运的史诗。本书成书于1773年—1831年间,前后延续近60年。沃尔夫冈·歌德(1749—1832)一生经历丰富,青年时风雅潇洒深受女性青睐,《少年维特之烦恼》是其青年生活的艺术折射。他亲身经历了18世纪、19世纪的许多重大历史事件,与拿破仑等历史人物有过交往。...
-
捕蛇者说是几年级
捕蛇者说是几年级,,《捕蛇者说》是九年级的课文。《捕蛇者说》出自于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散文名篇,千百年来一直广为传颂,该文被收入语文版九年级上册,苏教版九年级上册。《捕蛇者说》,出自于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散文名篇。文本抓住蛇毒与苛政之毒的联系,巧用对比,通过捕蛇者与毒蛇之毒来衬托赋税之毒,突出了社会的黑暗。文章笔锋犀利,文情并茂,堪称散文中的杰作。千百年来一直广为传颂。《捕蛇者说》揭露了当时“赋敛之毒...
-
师说是一篇什么文体
师说是一篇什么文体,,《师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创作的一篇议论文,《师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创作的一篇议论文。文章阐说从师求学的道理,讽刺耻于相师的世态,教育了青年,起到转变风气的作用。文中列举正反面的事例层层对比,反复论证,论述了从师表学习的必要性和原则,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表现出非凡的勇气和斗争精神,也表现出作者不顾世俗独抒己见的精神。全文篇幅虽不长,但涵义深广,论点鲜明,结构严谨...
-
荷花淀83段续写
荷花淀83段续写,,《荷花淀》是孙犁1945年创作的。写的是抗日战争最后阶段的冀中人民的斗争生活。1938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孙犁毅然投身抗战,在平汉路西的山里工作,听到从冀中平原的同志向他讲过两个战斗故事,其中一个是关于白洋淀青年组成雁翎队,这个素材触发了孙犁的创作灵感,1945年,在延安便写成了《荷花淀》。第三部分(第六十二至第八十四段),是水生嫂助夫杀敌,是小说的高潮。作者不是用一般小说的写...
-
傅雷家书读后感500字
傅雷家书读后感500字,,《傅雷家书》是1954年到1966年间傅雷和他夫人写给两个儿子的的家信100多封。这本书是一本优秀的青年思想的修养读物是素质教育的经典范本,是一个充满父爱的教子名篇。书中讲述了他与妻子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培养的两个孩子,傅聪成为著名钢琴大师,傅敏成为英语特级教师,这两个孩子的成就,是因为他们培养两个孩子先做人,后成“家”,独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因此成为了中...
-
驿路梨花60字概括
驿路梨花60字概括,,《驿路梨花》是一篇具有革命传统教育意义的文章,作者主要讲述的内容是:以小茅屋为中心,讲述了人们建造和照料小茅屋的感人事迹,讴歌了以梨花为代表的青年一代的优秀品质。文章不是从解放军盖起小屋、梨花姑娘照料小屋写起顺叙出十多年的时间跨度、直接描写解放军和梨花姑娘,而是集中在一个夜晚和早晨,按“我们”宿在小屋的得解除饥饿疲劳和见闻顺序,组织材料,结构篇章。间接描写解放军和梨花姑娘,叙...
-
恰同学少年每集观后感
恰同学少年每集观后感,,恰同学少年读后感看了《恰同学少年》这部电视剧,有很多想法……纵观历史,任何一个国家在其发展与崛起的时候,它的年轻人都有一种特殊的精神风貌,这种风貌极富时代气息,正所谓“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西班牙崛起时候的斗牛精神,美国的西部牛仔,前苏联的青年布什维克,中国的五四运动……民族精神的复兴从来都是与时代青年的成长紧密结合的。那么,“和平崛起”时代的中国青年...
-
《傅雷家书》的读后感
《傅雷家书》的读后感,,初闻《傅雷家书》其名是在老师的必读书目之中,所以我只好无可奈何地拿起这么一本书。仔细阅读之后,我才懂得了这其中的奥秘,比如艺术修养,人生道理和餐桌礼仪。傅雷教授儿子在餐桌上礼仪的片段令我印象最深。“在饭桌上,两手不拿刀叉时,也要平放在桌面上,不能放在桌下,搁在自己腿上或膝盖上。你只要留心别的有教养的青年就可知道。刀叉尤其不要掉在盘上,叮叮当当的!”这段话是傅雷告诉儿子学习不...
-
滕王阁序天下第一骈文
滕王阁序天下第一骈文,,《滕王阁序》以其内容之博大、辞采之富赡,将宴会之景描绘得让人叹为观止,同时也抒发了作者"无路请缨"之感慨。对于王勃写成此文时的具体年龄一直都有争议,有说他当时只是十四岁的孩童,也有说当时他已经是二十几岁的青年,更有人认为他写成之后没多久就意外英年早逝了。不管怎样,这是一篇难得的名篇佳作,是无可争议的。甚至被誉为天下第一骈文。别的不说,就凭一点他都可以称之为当之无愧的天下第一...
-
杞人忧天读后感三年级
杞人忧天读后感三年级,,今天我读了一个故事叫《邯郸学步》。我读得文中的青年人很笨,很可笑。这篇文章主要是讲战国时候,燕国寿陵的一个青年听说赵国邯郸人走路很好看,不过路途遥远,赶到了青年人学了几个月,还是学不会。他想,也许是自己习惯了原来的走法,所以学不好,于是他素性对掉了原本的走法,从头学习走路。他每走一步都很吃力,既要这样,又要那样,把他搞得手足无措。最后,青年人不但没有学会邯郸人的走法,而且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