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欧阳修越女采莲秋水畔
《蝶恋花·越女采莲秋水畔》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所作,此词以通俗的语言、鲜明的形象、明快的节奏,曲折深婉地表现了越女采莲的动人情景。境界迷离惝恍,启人遐想,曲终而味永,正是这首词的妙处。
原文:
蝶恋花
越女采莲秋水畔。窄袖轻罗,暗露双金钏。照影摘花花似面。芳心只共丝争乱。
鸂鶒滩头风浪晚。雾重烟轻,不见来时伴。隐隐歌声归棹远。离愁引著江南岸。
白话译文:
明净的秋水畔,一位美丽的江南少女正在采莲。轻盈的罗袖,玉腕上时隐时露的金钏,勾勒出她绰约的丰姿和婀娜的身影。她的娇颜倒映在水上,与莲花争妍,她的纤手摘取了香藕,却不防藕"丝"缕缕,撩起了她的绵绵情思……转眼天晚,风起露降,沉浸于遐想的少女蓦然回神,却只见一派晚烟轻浮,不见了同来的伙伴。此时,远处传来了隐隐的棹歌声,只听得那歌声愈去愈远,余音袅袅于江南岸边,似是洒下了一路离愁。
相关内容
-
拉萨的天空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拉萨的天空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2、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作者对拉萨湛蓝的天空的赞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感受美。教学重难点:体会作者通过对拉萨天空的赞美来表达对拉萨的无限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收集有关拉萨的资料教学过程: 一、复习。1、听写词语。2、指名朗读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二、精读感悟。1、轻读第一自然段,你从中知道了什...
-
卢沟桥烽火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卢沟桥烽火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按时间顺序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2、能通过品味文中的语言体会日军的勃勃野心、蛮横无理、可耻下场及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日本侵略军的英勇。3、能随事件认清日寇的侵略罪行,感受我国军民英勇爱国行为的可敬。二、教学重点:课文的二—五自然段,通过作者对敌我双方表现的描写,体会日寇的侵略本质与可耻下场,感受我国军民的团结、机智与英勇。...
-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一、教材简析:《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是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第十册中的一篇课文。课文讲述了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与一个小女孩偶然相遇并相处的生活片段,表现了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忽略生活小节的平凡而伟大的品格,以及他关爱孩子、乐于与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课文情节简单,语言朴实,抓住典型的生活细节,描写生动,人物性格突出,充满童趣,适合学生阅读、感悟。课文也配有插图,能帮助学...
-
囚绿记是谁写的
囚绿记是谁写的,,《囚绿记》是现代作家陆蠡于1938年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讲述了作者与常春藤绿枝条的一段“交往”经历,描绘了绿枝条的生命状态和“性格特点”,也写出了作者的生存状况和真挚心愿,含蓄地揭示了华北地区人民面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苦难命运,象征着作者和广大人民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全文结构新奇精巧,详略得当,虚实相生,富有变化,平中见奇,语言含蓄蕴藉,深沉厚重。陆蠡[lǐ](1908年一194...
-
撒拉黑哟是什么意思
撒拉黑哟是什么意思,,撒拉黑呦的意思是我爱你。它是一种韩国的语言。在向爱人表白的时候,韩国人一般都是说撒拉嘿呦来表示对对方深深的爱。这句话在韩国就相当于在中国的我爱你,都是非常浪漫的语言。其实每个国家的语言都不一样,我们如果有能力的话最好学多几种外国的语言,这无论是对我们以后出国旅游,或者是现在的学习和工作,都是大有裨益的。我们在出国前也一定要学会一些外国最基本的语言,提前做好攻略,了解该国的风俗...
-
小稻秧脱险记反思
小稻秧脱险记反思,,这是一篇科普性的童话故事,寓农业常识于生动的故事之中。全文充满童趣,采用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杂草对稻秧生长的危害,以及喷酒除草剂对保护稻秧所起的重要作用。课文围绕着“小稻秧脱险”的过程,由两部分组成:第一大部分写小稻秧怎样遇险,第二大部分写小稻秧如何脱险,有趣的情节都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供了很好的凭借,培养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我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
-
短诗五首萧红墓畔口占
短诗五首萧红墓畔口占,,《萧红墓畔口占》是近代诗人戴望舒于1944年所作的一首悼亡诗。这首诗是诗人戴望舒在萧红墓前凭吊时的口占之作,它包含了诗人对朋友的真挚怀念和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沉感慨。诗句采用口语,质朴且明快;叙述十分简洁,却能让细腻而又深沉的感情从中自然地抒示出来。此诗题作“口占”,似乎是诗人在墓地即目所见,出口成章,没有经过长期的思索和酝酿。看过诗题,再看诗篇本身,短短四行,既无沉痛的语言...
-
故事二则根据什么内容改写的
故事二则根据什么内容改写的,,《故事两则》是五年级语文教材中的自读课文,《故事两则》第一则故事为《加了一句话》,主要讲一位法国著名诗人见到一位双目失明的老妇人一天什么也没讨到,在她的乞讨木牌上加了“春天到了”这句话,让那些路过的人主动投币,表现了语言的强大魔力。 第二则故事《我们一起消灭法西斯》主要讲的是周恩来总理在招待外宾时,对“万”字图案的巧妙回答,化解了场面的尴尬。...
-
哦,香雪描写了哪些人物
哦,香雪描写了哪些人物,,《哦香雪》人物刻画了凤娇和香雪,形象分析有如下:1、凤娇这个人物主要还是通过语言来刻画的,从中可以看到一个爽朗、活泼又大胆的姑娘,她就是台儿沟向现代文明迈着步伐的一种象征。2、香雪在人物的名字上,作者就很有考究。雪是纯洁的,读着这个名字就给人宁静单纯的小女孩的形象。香雪这个人物作者塑造得很成功。在看火车的时候,写香雪第一个冲出家门,就把香雪向往火车这一新事物的心情表现了出...
-
柳永词两首说课
柳永词两首说课,,柳永词两首说课稿学习目标1.掌握词的文体知识,了解词的几个发展阶段和两大流派;了解柳永及其婉约词的特点。2.反复吟诵诗词,品味语言,发挥想象,理解意境,准确把握作者情感.培养诗词鉴赏能力。3.学习作者融情人景、虚实相济的写作手法;学习“点染”的表现手法。4.明确鉴赏古诗词的基本步骤和方法技巧。5.通过对两首词的学习,领悟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怀,从而陶冶自己的审美情趣。学习过程第一课时...
-
十六年前的回忆课文
十六年前的回忆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是革命先驱李大钊的女儿、中国现代作家李星华于1943年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是回忆录,写了作为父亲的李大钊对家人的关怀、爱护,作为革命者的李大钊对革命事业的忠诚,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作者采用第一人称,回忆了父亲被害的全过程,内容真实可信,语言朴素自然,既具有文学价值,又具有很强的史料价值。...
-
小稻秧脱险记部编版
小稻秧脱险记部编版,,《小稻秧脱险记》是一篇科普性的童话故事,这篇课文寓农业常识于生动的故事之中。全文采用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杂草对于稻秧生长的危害,以及喷洒除草剂对保护稻秧所起的重要作用。全文充满童趣,将科学常识寓于童话故事中,生动的语言,有个性的对话,有趣的情节都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供了很好的凭借,更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小稻秧脱险记》文中有很多四字词语,如...
-
十六年前的回忆特色作业
十六年前的回忆特色作业,,《十六年前的回忆》是革命先驱李大钊的女儿、中国现代作家李星华于1943年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是回忆录,写了作为父亲的李大钊对家人的关怀、爱护,作为革命者的李大钊对革命事业的忠诚,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作者采用第一人称,回忆了父亲被害的全过程,内容真实可信,语言朴素自然,既具有文学价值,又具有很强的史料价值。《十六年前的回忆》后入选为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
-
小稻秧脱险记启发性原则
小稻秧脱险记启发性原则,,《小稻秧脱险记》是一篇科普性的童话故事,寓农业常识于生动的故事之中。全文采用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杂草对于稻秧生长的危害,以及喷洒除草剂对保护稻秧所起的重要作用。全文充满童趣,将科学常识寓于童话故事中,生动的语言,有个性的对话,有趣的情节都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供了很好的凭借,更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课文原文一天,水稻田里发生了激烈的争吵。一...
-
北京的春节8到13段
北京的春节8到13段,,自然段8至10为第五段,讲初一初六的情景。自然段10至11为第六段,讲元宵上市的情景。自然段12为第七个段,讲春节结束,大人们干活,小孩子上学。主题思想:此文是一篇风俗志,作者用充满京味的朴实无华的语言,描绘了一幅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表现春节的隆重与热闹,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并通过对比,显示了新时代移风易俗的巨大力量,最后作...
-
小稻秧脱险记的道理
小稻秧脱险记的道理,,《小稻秧脱险记》是一篇科普性的童话故事,寓农业常识于生动的故事之中。全文采用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杂草对于稻秧生长的危害,以及喷洒除草剂对保护稻秧所起的重要作用。全文充满童趣,将科学常识寓于童话故事中,生动的语言,有个性的对话,有趣的情节都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供了很好的凭借,更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因此本课的教学落脚点:一是理解、感悟语言,特别...
-
走,我们去植树是几年级的课文
走,我们去植树是几年级的课文,,《走,我们去植树》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课的课文,这篇课文以明快清新的节奏、具有行动号召力的语言号召少先队员一起去植树,全诗描绘了少先队员积极参加植树活动的情景,告诉我们植树造林的重要性,表达了少先队员植树造林,改造自然的决心。植树的环保意义与价值,诗歌里涉及到很多。这是现实的意义,是应该让学生理解与领会的。但对于“红领巾们”而言,将他们与春天,与植树联系起...
-
烛之武退秦师秦伯是谁
烛之武退秦师秦伯是谁,,烛之武退秦师秦伯是秦穆公。《烛之武退秦师》是春秋时期文学家、史学家左丘明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记述的是秦晋联合攻打郑国之前开展的一场外交斗争,烛之武以一己之力,凭借对时局的洞若观火和过人的辩才,终于使郑国免于灭亡,其临危不惧、解除国难的精神以及能言善辩的杰出外交才能,为人赞叹。全文形象鲜明,语言优美,层次分明、组织严密,说理透彻、逻辑有力。作品背景:鲁僖公三十年(公元前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