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节选)体裁

屈原(节选)的体裁:话剧。

郭沫若的历史剧《屈原》写于 1942 年 1 月,时值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半壁河山沦于敌手,国民党反动派又消极抗日,掀起第二次反共高潮,大肆捕杀爱国抗战的军民,“全中国进步的人们都感受着愤怒”。于是,针对政治现实,郭沫若创作了《屈原》, 用以鞭挞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抒发人民的愤慨。作者曾说:“我把这时代的愤怒复活在屈原的时代里去了。换句话说,我是借了屈原的时代来象征我们当前的时代。”剧中,郭沫若借屈原的悲剧,展示了光明与黑暗,正义和邪恶,爱国和卖国的尖锐、激烈的斗争,起到了借古讽今、古为今用的作用。

《屈原》一文主要塑造了我国伟大的政治家兼诗人屈原的形象。诗人借屈原遭受陷害后的抒情独白,表达了对黑暗世界的强烈愤懑和对光明未来的热烈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