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老头意义

《高老头》意义:

1、时代意义: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丑陋

小说的故事发生在波旁王复辟时期。1814年,拿破仑资产阶级帝国垮台。波旁先生王朝卷土重来,封建政权复辟。这个王朝维持了十多年。于1830年七月革命时被推翻。在复辟时期,大批逃亡国外的贵族回到法国,夺回他们的财产,重新得到权势。但历史的潮流仍然滚滚向前。贵族的重新得势,并没有改变法国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十九世纪,人文主义发展到了成熟甚至过火的程度。人过分肯定自己的私欲追求。一旦欲望过强,就会导致人精神上的异化,从而不能准确定位自我价值。盲目的崇拜追求物质上的享受,摆脱不了对物质的依赖,使得物质反而成了人的主人。在两个阶级的激烈斗争中,资产阶级向腐朽的贵族步步进逼。直到死前的高老头才悟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残酷真理:“钱可以买到一切,甚至可以买到女儿,买到情爱!”作者从正面写高老头的父爱,揭露了当时的社会的丑恶,是以“钱”为情,有了钱,就有了亲情,无钱就是无情!这种纯洁的父女之情,就被金钱关系所玷污了!他是金钱关系的体现者,也是金钱关系的受害者。在《高老头》中,作者巴尔扎克还描写了贵族阶级鲍赛昂子爵夫人的隐退,世袭贵族拉斯蒂涅投入资产阶级的怀抱,客观地揭示了在资产阶级暴发户逼攻下,贵族阶级必然失败、毁灭,不配有更好的命运。作为伪贵族阶级出身的他,能够清醒的认识到贵族阶级必然被资产阶级所代替的历史规律,是他思想上的一大进步。

2、教育意义:警示后人

巴尔扎克还强调艺术必须为社会服务;认为艺术家不仅描写罪恶和德行,而且要指出其中的教育意义;艺术家必须同时是道德家和政治家。

通过精心塑造高老头父爱的典型,他圆满达到了他的这一警示后人的写作意图。高老头之死,给拉斯蒂涅上了最为关键的一课。他亲眼见到高老头是怎样被两个女儿榨干了财产后遭遗弃。高老头含恨而死之日,正是她们打扮得花枝招展蹁跹起舞之时。为了筹措医药费与丧葬费,拉斯蒂涅奔走于高老头两个女儿的府邸间。阿娜斯塔齐夫妇正为钱财问题闹得不可开交,但斐那干脆以父死悲痛对他闭门不纳。从这里,拉斯蒂涅看到了上流社会的冷酷、自私、忘恩负义,父女、夫妻以及人与人间的金钱关系竟以如此赤裸裸的方式毫不遮掩地展示出来。高老头的惨死印证了鲍赛昂夫人和伏脱冷的教诲,终于完成了拉斯蒂涅的社会教育。作者塑造高老头人物形象的意义,不仅是想通过高老头的命运对作品中另一主要人物拉斯蒂涅发生重要的作用,让拉斯蒂涅再一次受到了资产阶级自私自利的生活教育,埋葬了青年人最后一滴同情的眼泪,完成他的“人生三课”,促使他最终地决定他的道路:决心用一切卑鄙手段向上爬,在资产阶级世界里当一名“英雄好汉”。更重要的在于深刻的揭露了资产阶级社会金钱的统治作用和拜金主义的悲剧,细致入微地刻画了统治阶级的卑鄙丑恶,抨击了金钱至上的资产阶级道德原则,金钱关系摧毁了人性,破坏了家庭内的亲情与人伦。高老头临终前的长篇独白有力控诉了资产阶级社会的父女之间那种金钱=感情的罪恶关系,揭露了人欲横流的社会现实。同时也告诉读者,在教育儿女的方式上要规避高老头极端错误的做法,作为父母要养有所教,育有所成。在现代文明的社会,我们应慎重的思考高老头的人生价值。我们的物质生活提高了,但也要注意精神文明的建设,改革开放以来强化市场经济,不要认为金钱是万能的,可以买到一切,误认为只要满足孩子的物质需要,就能培养成材。对于子女的爱要分清,不能只用钱去溺爱子女,其实更重要的是思想教育,不要认为改革开放了,就忘了中国的优良传统,中国的精华是不能丢的。高老头的人生价值对我们有很深的启发,一味的用钱去溺爱子女。最后不是成为金钱的主人,而是成为金钱的奴隶。

对高老头形象的塑造,可见现实主义文学的特征有:揭示社会的原生态。艺术上以人物形象为中心来渲染艺术效果。意义是揭示现实性和人性,教育人引导人警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