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轲刺秦王古今异义词整理

古今异义词:

1、仰天太息流涕

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2、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今义:年长之人。

4、将军岂有意乎

古义:有心意,此引申为同意、愿意。今义还有“故意”之意。

5、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遇:古义:对待。今义:遇到,碰以。深:古义:刻毒,今义:有深度,与“浅”相对。

6、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

古义:解衣裸露一臂。今义:偏护一方,保护一方不受伤害。

出处:出自明代刘向的《战国策·燕策三》之《荆轲刺秦王》。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又称《国策》。书中记载了西周、东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各国之事。

记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止于秦灭六国,约有240年的历史。《战国策》分为12策,33卷,共497篇,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也可说是游说之士的实战演习手册。

该书亦展示了东周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战国策》一书的思想倾向,因其与儒家正统思想相悖,受到历代学者的贬斥。

《战国策》曾被斥之为“邪说”、“离经叛道之书”。“《战国策》基本上自成一家。其道德哲学观多取道家,社会政治观接近法家,独与儒家抵牾不合,因而为后世学者所诟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