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古今异义词

一词多义 遂:遂至承天寺。(于是) 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打洞)《狼》 盖:盖竹柏影也。(原来是)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原不是)《狼》 但: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 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只) 《口技》 寻:寻张怀民。(寻找) 未果,寻病终。(不久)《桃花源记》 古今异义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是 今义: 但是,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耳:罢了 今义: 耳朵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 (今四川眉山县) 人。是北宋时诗坛成就卓越的大家,他既反对王安石比较急进的改革措施,也不同意司马光尽废新法,因而在新旧两党间均受排斥,仕途生涯十分坎坷。他是宋仁宗景佑三年生,嘉佑二年进士,累官至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礼部尚书。因讥讽朝政被贬任杭州通判;历徙湖州、黄州、常州。哲宗嗣位,召至京师,任中枢舍人。后又与司马光面争新法「不可尽改」而出知杭州。后又因晰宗亲政启用新党,苏轼又被一贬再贬,之贬到海南,宋徽宗登基大赦天下,苏轼北返时在常州逝世。当时为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享年六十六岁。高宗朝,赐太师,谥文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