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礼赞800字赏析

今年暑假全家到北京、石家庄去旅游,在北京到石家庄的国道两旁两排绿绿的高大挺拔的白杨树分列在公路的两侧,夹着笔直的公路一直延伸到远方,汽车像在绿色的河流上穿行,好美的场景l我想到语文老师给我们讲解过的课文《白杨礼赞》中,茅盾先生用抒情的笔调描绘“无边无垠”、“坦荡如砥”的高原风光。你看,那“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那“宛若并肩的远山”。那“翻起一轮一轮绿波的麦浪”,伴随着飞驰的汽车和扑面迎来的白杨,我仿佛回到了课堂,耳边响起张老师动听的声音。

《白杨礼赞》出自大文学家茅盾之手,当时他在延安生活了五个月,他耳闻目睹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抗日的人民的沸腾生活,他看到了中华民族的远大的前途,而我们,应该去学习白杨树的精神,用行动去证明中华民族的远大的前途!有感而发挥笔撰写《白杨礼赞》,使我国现代散文园地多了一篇典范作品。它不仅表达了思想深造、意境完美,而且全文结构严谨、富于变化,具有持久的艺术魅力。

散文所追求的是一种“行云流水的意境和节奏”,那意态的确有点“散步”,似“闲谈”,但并不是无序可求,要求散得开收得拢。《白杨礼赞》的构思精巧独特,作者在文中采用双线结构:一条是贯穿作品始终的抒情线索,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另一条是按照空间的转移,描写白杨树生长的环境,白杨树的外形,白杨树的内在气质。两条线索统一在作品中。把言物明志熔铸一体,别具匠心。

文章的“风头”扣题点明:“白杨树是不平凡的。”起笔峻拔有力,赞美之情溢于言辞,定下全文的感情基调。当白杨树的形象出现后,文章的“猪肚”,作者却不急于描写阐发。而是一笔宕开。用舒缓抒情的笔调描绘“无边无垠”、“坦荡如砥”的高原风光。你看,那“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那“宛若并肩的远山”。那“翻起一轮一轮绿波的麦浪”,令人鹰接不暇,成功地绘制了一幅辽阔平坦、色彩鲜艳的高原图景,为全文开拓了广阔天地。

我们读《白杨礼赞》也就是在饮一杯美酒。越是细细品尝,越能够体味出精髓所在。老师说:文中最后将白杨树和楠木对比,对贱视农民、顽固倒退的人表示愤慨鄙视之情,实际上是换个角度继续赞美白杨树,曲笔达意。同时,引导读者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去寻觅更深的思想收获。这最后的一笔,不是画蛇添足,这同样体现出作者对全文结构的精心组织。我想老师是启发我们,在全球化和知识竞争时代,中华儿女足迹遍布五大洲之际,《白杨礼赞》中丰富而复杂的思想内涵和精巧的文章结构艺术仍然使我们得到启迪和美感。

到石家庄下车后,我仔细观察白杨树,它是笔直的干,笔直的枝。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一排排白杨树。至此《白杨礼赞》中丰富而复杂的思想内涵更形象、更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