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江采芙蓉人物形象分析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这两句点明了思妇的忧思源于对丈夫的思念。思妇思念丈夫,而丈夫正远在天涯。她采摘了美好的“芙蓉”,此刻难以送给自己想念的远方的人。可以说,思妇采莲,真有《乐府诗集·江南》中的“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的快乐。采莲是快乐的,而女子却是忧伤的。这里,诗人以乐景表哀情,倍增其哀。
诗歌最后两句:“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如果从游子的角度看,是在悬想的境界中发出,不但表现出一种无奈,更表现出了对“同心而离居”的妻子的思念。如果从妻子的角度看,表现出了对丈夫爱的坚强决心。即使丈夫不回家,即使想念的“衣带渐宽”也“终不悔”,爱到老死也心甘情愿。可以说,这样的结尾明白晓畅,表现出这对夫妻同心离居的痛苦与无奈中那爱的决心。
相关内容
-
荷花淀人物形象分析水生
荷花淀人物形象分析水生,,爱祖国爱丈夫、识大体顾大局,把两种爱溶为一体。在性格上则是刚毅坚韧、开朗乐观,而又刚中有柔,极富人情味。水生等参军的人对家庭的眷顾,他们委托水生来做家属的工作,正表现了他们对亲人真挚的感情;水生嫂等妇女们虽然委婉地流露出对丈夫们难舍之情,但还是义无反顾地为自己的丈夫打点行装,送他们上战场打击侵略者。至于以后妇女们感情依依探望征人,又为丈夫分担任务,参加战斗,更是由夫妻之情...
-
落花生50字读后感
落花生50字读后感,,前些天,我读了《落花生》这篇文章,其中蕴含的道理使我受益匪浅。文中说的“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让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我们当中有一些人,只顾及外表的美丽,却将内心的美置之不理。我曾经见过一位盘着头发,穿着连衣裙,打扮得很时髦阿姨。她拿着香蕉皮随手扔到路边,若无其事地走了。旁边一位衣着朴素、相貌平平的路人看见了,毫不犹豫地拾起香蕉皮,扔到垃圾箱里。...
-
祁黄羊是哪个朝代的人
祁黄羊是哪个朝代的人,,本名:祁奚(前620--前545),姬姓,祁氏,名奚,字黄羊春秋时晋国人(今山西祁县人),因食邑于祁(今祁县),遂为祁氏。周简王十四年(前572年),晋悼公即位,祁奚被任为中军尉。祁奚本晋公族献侯之后,父为高梁伯。“下宫之难”后,晋景公曾以赵氏之田“与祁奚”。悼公继位,“始命百官”,立祁奚为中军尉。平公时,复起为公族大夫,去剧职,就闲官,基本不过问政事。祁奚在位约六十年,为...
-
涉江采芙蓉导入
涉江采芙蓉导入,,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采花送人折柳送别是古人表达思念惜别情感的常见方式。一位年轻的女子,趟过清澈的溪流,到开满鲜花芳草的河对岸采摘一束芙蓉花,送给即将远行的心上人,这是怎样优美的画面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古诗《涉江采芙蓉》,欣赏这种美丽而带有忧伤的画面,体会她的细腻的情思。《涉江采芙蓉》是《古诗十九首》中的一篇。《古诗十九首》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
-
哦香雪与妙妙拥有的共同的人物符号是
哦香雪与妙妙拥有的共同的人物符号是,,共性:她们都是生活在小山村中的淳朴的年轻女孩,都怀有对外面世界的渴望。香雪和妙妙都带着那种山里人独有的质朴,火车的到来同样改变了她们两个人的生活。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可以拿本地的土特产和火车上的洋货进行交换。个性:妙妙性格开朗、泼辣,可在喜欢的人面前又很腼腆,有着少女的羞涩;香雪就稍显得腼腆,细腻,胆小,不经世事。小说中,妙妙在伙伴拥挤中处于弱势地位时,一声尖叫,...
-
荷花淀里的水生嫂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荷花淀里的水生嫂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水生嫂,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家少妇,是荷花淀的水养育出了她的勤劳淳朴、温柔多情,也是弥漫荷花淀的抗日烽火将她锻铸得深明大义,识大局,顾大体。她无愧于荷花淀,她是荷花淀的女儿。《荷花淀》是孙犁的代表作之一。选自孙犁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全文充满诗意,被称为“诗体小说”。在激烈残酷的抗日战争里,一个关系着民族存亡的大背景下,小说选取小小的白洋淀的一隅,表现农村妇女...
-
涉江采芙蓉下一句
涉江采芙蓉下一句,,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涉江采芙蓉》是产生于汉代的一首文人五言诗,是《古诗十九首》之一。此诗借助他乡游子和家乡思妇采集芙蓉来表达相互之间的思念之情,深刻地反映了游子思妇的现实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痛苦。全诗运用借景抒情及白描手法抒写漂泊异地失意者的离别相思之情;从游子和思妇两个角度交错叙写,表现游子思妇的强烈情感;运用悬想手法,在虚实结合中强化了夫妻之爱以及妻子对丈夫的深情。赏析:...
-
涉江采芙蓉教材
涉江采芙蓉教材,,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涉江采芙蓉佚名 〔两汉〕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译文我踏过江水去采荷花,生有兰草的水泽中长满了香草。采了荷花要送给谁呢?我想要送给远方的爱人。回头看那一起生活过的故乡,长路漫漫遥望无边无际。两心相爱却要分隔两地不能在一起,愁苦忧伤以至终老异乡。这是反映游子思妇的相思之诗,是《古诗...
-
涉江采芙蓉的翻译
涉江采芙蓉的翻译,,《涉江采芙蓉》译文:我踏过江水去采荷花,生有兰草的水泽中长满了香草。采了荷花要送给谁呢?我想要送给远方的爱人。回头看那一起生活过的故乡,长路漫漫遥望无边无际。两心相爱却要分隔两地不能在一起,愁苦忧伤以至终老异乡。原文: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涉江采芙蓉》是一首写别的情诗。在古代封建社会里,生活是很简单的,...
-
考其实不及五霸,而求名欲过三王翻译
考其实不及五霸,而求名欲过三王翻译,,意思是:研究发现这些前人,实际上他们的作为并比不上春秋五霸,但是追求的名声却想要超过夏禹、商汤、周武三王。这句话是出自《资治通鉴》。是当时李渊对他的手下的官员所说的话,当时隋恭帝要为李渊增加10个郡,让李渊为相国,总理百官。结果李渊表示这是阿谀奉承的人才会干的事,自己已经有了大权却还要再加这样合适吗?李渊在建国之初,他的态度是比较谦虚,不论是对朝廷,还是对臣子...
-
朱自清散文集阅读笔记
朱自清散文集阅读笔记,,我读了朱自清的散文集,感悟到了朱自清散文中蕴含的人生哲理,也让我对生命的意义有了全新的认识。生命好比是一块时间的材料,每人得到的都大同小异。因此,生命的意义并不体现在生命的物象和长度,而更多体现在生命的气象——创新,为世界留下有价值的东西。这个观点在别人的作品中也有体现,如臧克家所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不就是对此观点的最好表述吗?在感悟的同...
-
荷花淀女性人物形象
荷花淀女性人物形象,,水生嫂——女主人公,她是一个传统、善良的农村家庭妇女,尽心尽力地支撑家庭,不让丈夫有后顾之忧。得知丈夫要离家参军,她虽然心里为难,但还是支持丈夫的选择。对战争的亲身感受,使她对丈夫的抗战事业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于是她也投身到抗战的行列中,直接参加保家卫国的神圣事业。内容简介:《荷花淀》是孙犁的代表作之一。选自孙犁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全文充满诗意,被称为“诗体小说”。在...
-
苏格拉底是什么时期的人
苏格拉底是什么时期的人,,苏格拉底是古希腊时期的人,苏格拉底(Socrates,前470年-前399年),他出生在希腊雅典。他是古希腊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哲学家。苏格拉底与他的学生柏拉图以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统称为希腊三贤,后人宽泛地认为他们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据历史记载,苏格拉底被雅典法庭以引进新神论、侮辱雅典神和腐蚀雅典青少年思想的罪名被判处死刑。苏格拉底曾经获取到逃亡的机会,但是他还是选择...
-
赵普固请文言文翻译
赵普固请文言文翻译,,赵普年轻时熟悉官吏(应处理)的事务,学问不多,等到做了宰相,太祖常劝说他要读书。赵普晚年读书勤奋,每次(退朝后)回到自己的住宅,关上门打开书箱拿出书,整天读书。等到第二天处理政务,处理决断很快。他死后,家里的人打开书箱看到里面的书籍,原来是一部《论语》。 赵普性情沉着且为人严肃刚正,虽然对人忌妒刻薄,但是他能够以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宋朝初年,在宰相职位上的人,大多过分谨慎...
-
解读遇见未知的自己
解读遇见未知的自己,,本书用小说的手法诠释了主角心灵的成长的过程。女主李若菱,与老公吵架,开车来到荒郊野外的山区,车子没油了。附近刚好有一间奇怪的房子,房间里有一个奇怪的老人,问了李若菱一个奇怪的问题——你是谁?李若菱清华大学高材生,天资聪慧,外企营销经理收入丰厚,她也是一个不幸的人,父母从小离异,久婚不孕,被丈夫嫌弃,生活陷入自卑,迷茫,每天经历的,和我们大多数人一样,恐惧,悲伤,无助。我是谁,...
-
荷花淀4个女人包括水生嫂吗
荷花淀4个女人包括水生嫂吗,,水生、水生嫂、荷花淀的青年妇女们。小说中最突出的人物是水生嫂。她的性格既有中国妇女传统的美德,又具有抗日根据地妇女进步的特点。勤劳、善良:她织席子又快又好,可以看出她能干与勤快;丈夫是游击队长,党的负责人,大部分家务劳动得由她承担。她上要侍奉公公,下要养育孩子,是典型的贤妻良母。温柔、体贴:丈夫工作晚归,她首先“站起来要去端饭”,贤惠体贴;丈夫说要参军,她“手指震动了...
-
相信未来更美好的语录
相信未来更美好的语录,,1、人总是那样感性、值得怀念的太多、思念永远不会停止、曾经的美好、如今的陌生、未来的谈然。2、时间一去不返,曾经拥有的,不要忘记;已经得到的,更要珍惜;想要得到的,必须努力;但最重要的,是好好爱惜自己。珍惜今天,期待明天。3、虽然事与愿违,但依旧相信未来会更好。4、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最难忘事情是曾经!未来会更好,加油。5、在我最不开心的这一年,遇到了最好的人,开始...
-
少不当意 必再三易之不厌的意思
少不当意 必再三易之不厌的意思,,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翻译过来的意思是,稍微有出现有些不满足心里的想法,并没有去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构思出来,于是会出现很多次更改,多次重新开始,也不会有任何的厌烦感。主要就是用来形容一个人去追求一种东西,都希望可以完美,不希望有任何的瑕疵。这句话的出处是文征明习字《书林纪事》,主要就是用来记录江南四大才子之一里面的文征明,一直都在自我努力,始终坚持不懈,一丝不苟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