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与问议论文800字作文

学贵多问,是中国人的治学之道,意思是说,学习要重视多提出几个为什么。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学生,一些家长往往重视的是分数,而忘了更应重视正确的学习方法,有人曾经指出,美国家长询问孩子学习情况时的第一句话是:”你向老师提了几个问题?”而我们的某些家长总喜欢问孩子得了多少分,本来是中国老祖宗留下的治学格言,现在却被一些人遗忘了,所以有必要重新提倡”学贵多问”。

有人曾说,学习方法多种多样,勤读,勤思,上课认真听讲,也可以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为何还要提倡多问呢?其一,人与人智力水平有差异,知识背景有差异,因此理解的快与慢与程度必然会有所不同。有时旁人对问题早以理解,自己却依然如坠云里雾中,若不羞于启齿而勤于询问,那么很快就会缩小与别人的差距。其二,老师的传授自有其薄弱环节,这就要求众位学友多开尊口,”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以多问来弥补你的不知。这样,既能让老师更多地了解学生的薄弱处,也能使自己不囫囵吞枣,似懂非懂地接受新知识,再者更能培养自己善于深入探究的治学品质,这真可谓一举多得。

既然学贵多问有这么多的好处,那为什么有的同学仍然难于启口?我想也许有两种情况:一种认为多问未必能够找到正确答案,不如自己找这种想法固然有一定的道理,但如果久久困于疑惑,偏偏不肯求助于人,这就有点固执了。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即使别人对某事未必精通,但你至少也可以从和别人的切磋中得到一些启示.另一种则多半是性格较为内向,自卑感较强,怕遭人耻笑.这实在是大可不必。天下谁人没有不知的问题呢?越怕别人耻笑,结果不懂的东西越来越多,到头来更要被人耻笑。

有道是:打破砂锅问到底.既然我们提倡”学贵多问”自然应该首先对这个问题的本身做一番考察了。寒窗苦读十一载,回首而望,之所以能取得今日的成绩,贵在多问,学习。最重要的还是多问。

多问可以弥补你在学习中的不足,其实我们每一个人的学习都不可能是一直而就的,都必须经过一个阶梯,只有不断学习,提问,不停地复习,请教才能使知识更为巩固。由是观之,无论学习新知识,还是复习旧知识,多问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只有经常提出问题,才能清楚地了解自己掌握了哪些知识,还有什么不知道,才能有目的地一一突破,全面地掌握知识弥补你在学习中的不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