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蔺相如列传注释

《廉颇蔺相如列传》注释:

1.赵惠文王十六年:公元前283年。赵惠文王,赵国君主,名何。

2.阳晋:齐国城邑,在今山东菏泽西北。

3.上卿:战国时期诸侯国大臣中最高的官位。

4.宦者令:宦官的首领。

5.舍人:有职务的门客。

6.和氏璧:战国时著名的玉璧,是楚人卞和发现的,故名。事见《韩非子·何氏》。

7.秦昭王:即秦昭襄王,名则。

8.遗(wèi):送。

9.徒见欺:白白地被欺骗。

10.亡走燕:逃到燕国去。

11.何以知燕王:根据什么知道燕王(会收留你)。

12.境上:指燕赵两国的边境。

13.幸于赵王:被赵王宠爱。幸,宠幸。

14.乃:却,竟然。

15.束君归赵:把您捆绑起来送还赵国。

16.肉袒伏斧质:解衣露体,伏在斧质上。袒,脱衣露体。质,同“锧”,承斧的砧板。

17.宜可使:可供差遣。宜,适宜。

18.不:同“否”。

19.曲:理屈,理亏。

20.均之二策:衡量这两个计策。均,衡量。之,这。

21.宁许以负秦曲:宁可答应,而让秦国承担理亏的责任。

22.奉:捧着。

23.完璧归赵:让璧完整无损地归还赵国。

24.章台:秦离宫中的台观名。

25.奏:进献。

26.美人:指秦王的姬妾。

27.偿赵城:把十五城补偿给赵国。

28.瑕:玉上的斑点或裂痕。

29.却立:倒退几步立定。

30.怒发上冲冠:愤怒得头发直竖,顶起了冠。形容极其愤怒。

31.负:倚仗。

32.布衣之交:平民间的交往。古代平民只穿麻衣、葛布,故称布衣。

33.逆:拂逆,触犯。

34.斋戒:古人祭祀之前,一定要沐浴更衣,节制饮食,表示虔诚,叫做斋戒。

35.书:指赵王的复信。

36.庭:同“廷”,朝堂。

37.严:尊重,敬畏。

38.修敬:致敬。

39.列观(guàn):一般的台观,指章台。不在朝堂接见,说明秦对赵使的不尊重。

40.急:逼迫。

41.睨(nì):斜视。

42.辞谢:婉言道歉。

43.固请:坚决请求(相如不要把璧撞破)。

44.有司:职有专司的官吏。

45.案图:查明地图。案,同“按”。

46.都:城邑。

47.特:只,只是。

48.详为:假装做。详,同“佯”,假装。

49.共传:等于说公认。

50.设九宾:一种外交上最隆重的仪式。有傧相九人依次传呼接引宾客上殿。宾,同“傧”。

51.舍:安置。

52.广成传(zhuàn):广成,宾馆名。传,传舍,宾馆。

53.衣(yì)褐:穿着粗麻布短衣,指化装成平民百姓。

54.径道:小路。

55.缪公:即秦穆公。缪,同“穆”。

56.坚明约束:坚决明确地遵守信约。约束,信约。

57.间(jiàn):抄小路,与上文“从径道亡”相应。

58.立:立刻。

59.就汤镬(huò):指接收烹刑。汤,沸水。镬,大锅。

60.孰:同“熟”,仔细。

61.嘻:苦笑声。

62.因而厚遇之:趁此优厚地款待他。

63.卒廷见相如:终于在朝堂上接见蔺相如。

64.毕礼而归之:举行完廷见的外交大礼然后送他回国。

65.拔石城:攻取石城。石城,故址在今河南林州西南。

66.为好:修好。

67.西河外渑(miǎn)池:西河,黄河西边。渑池,今河南渑池。

68.欲毋行:想不去。

69.诀:告别。

70.度道里会遇之礼毕:估算前往渑池的路程和会谈完毕的时间。道里,路程。

71.绝秦望:断绝秦国要挟胁迫的念头。

72.好音:喜欢音乐。

73.瑟:古代乐器,形似琴而较长大。通常配有二十五根弦。

74.御史:官名。战国时御史专管图籍,记载国家大事。

75.秦声:秦国的音乐。

76.盆缻(fǒu):均为瓦器。缻,同“缶”。秦人敲打盆缶作为唱歌时的节拍。

77.刃:刀锋。这里是杀的意思。

78.叱:喝骂。

79.靡:倒下,这里指后退。

80.怿(yì):愉快。

81.为秦王寿:祝秦王长寿,指向秦王献礼。

82.竟酒:直到酒宴完毕。

83.盛设兵:多布置军队。

84.右:上。古人以右为尊。

85.相如素贱人:指蔺相如这个人做过太监的家臣,向来微贱。素,素来,向来。

86.争列:争位次的高下。

87.引车避匿:将车子调转躲避。

88.舍人:指蔺相如的门客。

89.相与:一起,共同。

90.孰与秦王:与秦王相比怎么样?孰与,与……相比。孰,谁,哪一个。

91.驽:愚笨,拙劣。

92.负荆:背着荆条,表示愿受鞭打。

93.因:通过。

94.将军:当时的上卿兼职将相,所以廉颇这样称呼蔺相如。

95.刎(wěn)颈之交:指能够共患难、同生死的朋友。刎颈,杀头。刎,割。

96.齐几:齐国的几邑。按:廉颇伐齐几,卷三十二《齐太公世家》不载,而卷四十三《赵世家》记为“攻魏之几邑”。《集解》认为几邑“或属齐或属魏”。清梁玉绳《史记志疑》则认为“几是魏邑。……此作‘齐几’误。”

97.这一段所记年代不尽准确,参阅《赵世家》。

98.用事者:当权管事的人。

99.纵:纵容,放纵。

100.奉公:遵奉公家的法令。

101.上下平:指上面的王公贵族和下面的普通百姓都公平相待。

102.此句中的“国”指国家实力,“赵”指赵氏政权。

103.轻于天下:被天下人轻视。

104.鼓噪:擂鼓呐喊。

105.勒兵:检阅军队或操练军队。

106.候:即军候,负责侦察敌情的军士。

107.坚壁:坚守营垒。

108.间:间谍。

109.国:国都。

110.卷甲:卸去铁甲。

111.趋:快速前进。

112.悉甲:全副装备。

113.内:同“纳”。

114.厚集其阵:交战的队列阵形要重点集中。

115.受令:接受指教。

116.鈇质:义同“斧质”,见前注。鈇,铡刀或斧头。

117.胥后令邯郸:等以后回到邯郸听赵王的命令。胥,同“须”,等待。按:《索隐》断“胥后令”为一句,认为“邯郸”是“欲战”的误字,并应连下句读为“欲战,许历复请战。”《资治通鉴》则断“邯郸”与“胥后令”连为一句。清梁玉绳《史记志疑》引钱大昕的意见说:“‘胥后令邯郸’是五字句。赵都邯郸,谓当待赵王之令也。”

118.距:同“拒”,抵御。

119.病笃:病重,病危。笃,重。

120.恶:憎恨,畏忌。

121.胶柱鼓瑟:比喻但守死法,不知变通。柱是琴瑟类乐器上卷弦的木柱。“胶柱”就是把卷弦的木柱粘死,不能转动,也就无法调节弦的高低。

122.书传:书本。

123.合变:应变。

124.当:抵敌。

125.难(nàn):驳难,反驳。“不能难”的意思是不能驳倒。

126.将括:让赵括为将。

127.即:同“则”。

128.这句指的是被赵奢当作老师尊敬的人。身,亲身。奉,同“捧”。进,进献。

129.东向:坐西面东。古时帝王以南向为尊,公侯将相以东向为尊。

130.称:称职。

131.随坐:连坐。

132.约束:指军中的各种规定。

133.易置:撤换。

134.锐卒:精兵。

135.坑:坑杀,活埋。以上关于长平之战的情况,卷五《秦本纪》、卷四十三《赵世家》有简略记载,卷七十三《白起王翦列传》有更为详尽的记载,可参看。

136.楚军来救指的是平原君赵胜带领门客到楚国求救,楚春申君答应派兵。见卷七十六《平原君虞卿列传》。魏军来救即指信陵君窃符救赵事,见卷七十七《魏公子列传》。

137.孤:指死于长平之战的赵军士卒的遗孤。

138.栗腹伐赵兵败事,可参见卷三十四《燕召公世家》、卷四十三《赵世家》及《战国策·燕策三》。

139.假:代理。

140.见:见解。

141.晚:迟钝,落后。

142.市道:商人做生意的手段。

143.毁:诋毁,说坏话。

144.被:同“披”。

145.矢:同“屎”。

146.代雁门:代地的雁门郡。

147.便宜:按照实际情况灵活掌握。

148.莫府:即幕府。莫,同“幕”。古代将帅出征时,办公机构设在帐幕中,称为幕府。后世地方最高的文武官员的官署也称为幕府。

149.飨:用酒食招待。

150.入盗:入寇,入侵。

151.收保:收拢人马物资退入营垒。保,同“堡”。

152.辄(zhé):立即。

153.让:责备。

154.田畜:种田和畜牧。

155.乃复:一再。

156.强:勉强。

157.起:起用。

158.具:准备。

159.选车:精选的战车。

160.百金之士:《集解》引《管子》:“能破敌擒将者赏百金。”这里即指能冲锋陷阵的勇士。

161.彀者:善于射箭的人。彀,把弓拉满。

162.悉:全部。

163.勒:组织起来。

164.北:败走。

165.委:抛弃。

166.单于:匈奴的君主称为单于。

167.陈:同“阵”。

168.襜褴:部族名,在代地的北面。

169.东胡:部族名,在匈奴之东,故称东胡。是后世乌桓、鲜卑的祖先。

170.林胡:部族名,活动地区在今山西朔县以北至内蒙古境内。

171.走:赶跑。

172.微捕:暗中查访,缉捕。

173.关于李牧之死,《战国策·秦策四、五》所记与此不同,可参阅。

174.处死:如何对待死。处,处理,对待。

175.发:发作,表现。

176.威信敌国:威力伸张出来压倒敌国。信,伸张。

177.太山:即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