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战争读后感2000字

首先非常感谢我们学校的领导,给我们搭建了这样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最主要的是打破了一个“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日‘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这样一个定论,因为有共同交流的机会,所以读的特别认真。即学到了知识又实现了藏书的梦想。

在假期中我读的书是《货币战争》,通过名字您可能觉得这将是一本晦涩难懂的经济类书籍,其实《货币战争》一书虽然主要用经济的角度去看过去的历史,将历史上一些悬案、未解之谜、重大事件从经济的角度去分析,引人入胜勾起了读者对枯燥金融问题的兴趣,《货币战争》一读便难以放下,我是从第一本一直看到第四本(1、货币战争 2、货币战争---金权天下 3、货币战争---金融高边疆 4、货币战争---战国时代)。

当我们用经济的角度看待我们的历史的时候,在许多问题上开阔了我们们的视野,甚至颠覆了人们以往观察、认识一些问题的传统视角。由于作者的视角不同且历史的跨度大,所列举的问题全是敏感的问题,涉及的人物要么是华尔街的银行家要么是一个国家的元首或者是重臣,他们全都有能力改变数百万人的经济状况。所以在网络上也有一些争议,以下的感悟观点是就这本书而言。

感悟一:国际银行家是战争背后的推手,他们为了影响国家的政策,影响总统的选举,也参与了国家内战。他们敢于铲除任何一个触动他们利益的人包括总统。

感觉《货币战争》的核心思想便是银行家的阴谋论,书里描述的事情是世界经济被罗斯柴尔德家族为代表的国际银行家们的控制,这些银行家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他们影响甚至于推动了历史上的众多战争,比如拿破仑战争,普奥战争,美国独立战争、两次世界大战。从中学历史课本中我们知道,林肯总统遇刺的原因是南方奴隶主不甘心失败,派人刺杀林肯,妄图卷土重来。乍听之下,这只不过是一起普通的政治事件。但隐藏在背后的却是国际银行家为控制美国的货币发行权采取的一种暴力手段。国际银行家在内战前早就打好分而治之美国的如意算盘,准备利用战争导致的巨额债务大发横财。林肯政府进退两难:如果不向银行进行融资,就会面临国家灭亡的危险,如果向银行家妥协,就要每年向银行缴纳高额利息,拖垮国家经济。权衡再三,林肯政府最后决定自己发行货币,这种货币没有金银等金属做抵押,政府以信用担保,从而克服了货币短缺的困难,为最终取得战争的胜利奠定基础。肯尼迪政府意图通过发行以白银为支撑的白银券从美联储手中夺回货币发行权,这触动了国际银行家的利益,他们希望通过废除金本位、银本位切断纸币与贵金属的挂钩关系,如此就可以实现他们的宏伟蓝图,随心所欲地增发货币导致通货膨胀,进而剥削人民的财富,这才是银行家们不可告人的秘密。纵观历史,美国总统有9位遇刺,4人死亡。无一例外地与国际银行家和美国政府在货币发行权这一金融制高点上的殊死搏斗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