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消逝了的山村学案
一、导读
1.新课导入:现代散文家余秋雨先生曾在他的散文集《千年一叹》中说过这样的一句话:
大自然的景物有百分之一能写进历史,千分之一能成为景观,万分之一能激发诗情。这就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大自然的神奇瑰丽之处。她繁富缤纷,延往续来,既孕育了万物生灵,又滋润了人类灵魂。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面对那即使是只有万分之一才能激发诗情的景物,寄怀感慨,与自然同悲喜、共哀乐。
这一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近作家冯至,聆听他与自然的心灵碰撞。
2.学生自由发言,谈谈对作者的了解。
冯至(1905-1993),现代著名诗人。原名冯承植,河北涿县人。1921年考入北京大学,1923年后受到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开始发表新诗。1927年4月出版第一部诗集《昨日之歌》,1929年8月出版第二部诗集《北游及其他》,记录自己大学毕业后的哈尔滨教书生活。1930年赴德国留学,其间受到德语诗人里尔克的影响。五年后获得哲学博士学位,返回战时偏安的昆明任教于西南联大任外语系教授。1941年他创作了一组后来结集为《十四行集》的诗作,影响甚大。冯至的小说与散文也均十分出色,小说的代表作有二十年代的《蝉与晚秋》、《仲尼之将丧》,四十年代的《伍子胥》等;散文则有1943年编的《山水》集。鲁迅称他是“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他的散文也写得清新明澈,别具一格。
二、朗读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1)画出文章中的重要字词。
(2)谈一谈你读完文章后的印象。
2.自读检测
(1)字词积累:
①给加点的字注音:
鼠麴草(qū) 孑然一身(jié) 赭色(zhě) 靛蓝(diàn)
悚然(sǒng) 嗥叫(háo) 麂子(jǐ) 诡计(guǐ)
②辨析字形
清冽liè 泉香酒洌liè
采撷xié 仓颉jié
茸毛róng 修葺qì
③词语积累
孑然一身:孑:单独。孤孤单单一个人。
赭色:中国传统色彩名词,红色、赤红色、深红色。
萧疏:凄凉的,孤寂的;清冷疏散;稀稀落落的。
嗥叫:形容动物的大声嚎叫。
风雨如晦:指白天刮风下雨,天色暗得像黑夜一样。形容政治黑暗,社会不安。
俯拾皆是:只要低下头来捡取,到处都是。 形容多而易得。
④词义辨析
消逝 消失 消释
消失:事物逐渐减小以至没有。
消逝:随时间过去而不复存在(声 音、云雾等)。
消释:疑虑、嫌隙、痛苦、恐惧等消 失解除。
泄露 泄漏
泄露:指不应该让人知道的事情让人知道了,也作泄漏。
泄漏:液体、气体等漏出。同泄露。
泄漏的含义较泄露广,并涵盖了泄露所能表达出的意义。通俗的讲,凡是可以用“泄露”的地方,均可以“泄漏”代替。
俯拾皆是 比比皆是
“比比皆是”,到处都是,形容很多。
“俯拾皆是”,弯腰就可以拾到,形容很多,很容易得到。
(2)谈一谈你读完文章后的印象
示例:文章选取了一个已经消逝了的山村的自然风物,加上作者丰富的想象,把一个山村的过去和现在呈现在读者面前,赋予对自然、对人生的独特感悟,抒发作者对滋养自己的美好家园的热爱之情,表达作者珍爱自然、珍爱生命、珍爱和平以及共创和平家园的美好愿望。
3.分角色朗读:5个同学朗读课文(1人第1-3段,1人第4-6段,1人第7-9段,1人第10-11段),其他同学思考回答下面的问题,有的可以在课文中标出:
①作者猜想山村隐藏兴哀史的依据是什么?
②作者描绘了哪些风物作为感怀的载体?
③作者抒发了什么样的人生感怀?
4.课堂讨论
①作者猜想山村隐藏兴哀史的依据是什么?
主要句子:
但是一条窄窄的石路的残迹泄露了一些秘密。
过了许久,我才知道,这里实际上有过村落。
使我们想到有些地方曾经和人发生过关系,都隐藏着一小段兴衰的历史吧。
②作者描绘了哪些风物作为感怀的载体?
眼前小溪、鼠麴草、彩菌、有加利树、野狗、鹿子。
③ 作者抒发了什么样的人生感怀?
人类历史短暂,而大自然永恒
人类的历史演变了几千年,它们却在人类以外,不起一些变化,千百年如一日,默默地对着永恒。
人类历史的兴衰,多因人事
在七十年前,云南省的大部分,经过一场浩劫,回、汉互相仇杀,有多少村庄城镇在这时衰落了。
在风雨如晦的时刻,我踏着那村里的人们也踏过的土地,觉得彼此相隔虽然将及一世纪,但在生命的深处,却和他们有着意味不尽的关连。
自然是美好的,值得我们珍惜
作者在写泉水、鼠麴草、菌子等事物时,充分表现出自然多姿多彩的美好,值得我们珍惜。
自然滋养人类,人类应该懂得敬畏、感恩自然
泉水滋养了当时的山村和现在的我们;菌子“也滋养过那山村里的人们的身体和儿童的幻想”。
自然滋养人类,人类声息相通,人与自然、人与人应该和平共处
两三年来,这一切,给我的生命许多滋养。但我相信它们也曾以同样的坦白和恩惠对待那消逝了的村庄。这些风物,好像至今还在述说它的运命。
4.在分析讨论的基础上概括文章的思路
第一部分(1-3):点出作者居住的山村隐藏着一段兴衰史,引人关注平凡的山水。
第二部分(4-10):作者由眼前之景生发联想,抒发了独特的人生感悟。
第三部分(11):总述自然风物给作者的启迪,事物在生命的深处有着某种联系。
三、研读
1.文章主体部分选取了一个已经消逝山村的自然风物,叠加了自己丰富的想象,把一个山村的过去和现在交替呈现在我们面前,赋予对自然、对人生的独特感悟,让人生发出时空变幻、物是人非的慨叹,那么作者由眼前景生发了怎样的联想?感悟是什么?
2.示范分析第五节。
这一段写山脚下的泉水,感悟接受滋养的人类可以跨越时空而声息相通。作者由眼前的小溪想到“这清冽的泉水,养育我们,同时也养育过往日那村里的人们”,将今人与昔日的人们联系起来,说明他们之间不可分割的关系;进而越过具体的物象,联想到更广阔的世界:“人和人,只要是共同吃过一棵树上的果实,共同饮过一条河里的水,或是共同担受过一个地方的风雨,不管是时间或空间把它们隔离得有多么远,彼此都会感到几分亲切,彼此的生命都有些声息相通的地方”。这样由近及远、由个人到整体的展开联想,赋予文章以历史的深度和广度,并形象的阐发了生命声息相通的哲理。
3.小组合作探究第六至十节,要求:每个组探究一节,按照示例写每一段鉴赏性的文字,可从修辞手法、景物特点、描写方法、生发的感悟等角度进行思考。
4.小组展示:小组集体朗读该节,然后1人展示鉴赏性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