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汉语一级字,读作lín,最早见于甲骨文。《说文》:“林,平土有丛木曰林。”《诗-邶风-击鼓》:“于以求之?于林之下。”意为长在一片土地上的许多树木或竹子。《诗-大雅-大明》:“殷商之旅,其会(通“旝kuài”,旌旗)如林。”比喻聚集在一起的人或事物。

广义的汉字指从甲骨文、大篆、金文、籀文、小篆,至隶书、草书、楷书(以及派生的行书)等的文字,狭义指以正楷作为标准写法的汉字,也是今日普遍使用的现代汉字。汉字为上古时代的汉族先民所发明创制并作改进,现在确切历史可追溯至约公元前1300年商朝的甲骨文、籀文、金文。再到秦朝的小篆,发展至汉朝隶变,至唐朝楷化为今日所用的手写字体标准—正楷。

汉字在古代已发展至高度完备的水准,不单中国使用,在很长时期内还充当东亚地区唯一的国际交流文字,20世纪前都是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等国家官方的书面规范文字,东亚诸国都有一定程度地自行创制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