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记小阔条纹蝶概括
文中通过对小阔条纹蝶家族的描写,体现出在他的住所周围小阔条纹蝶十分罕见。告诉我们要保护动物,人与动物要和谐相处。
原文:小阔条纹蝶,又称橡树蛾、布带小修士,属于昆虫纲,鳞翅目。它是一年生动物,春生秋死。它们对爱情非常痴迷,体型优美。触角十分短小,翅膀上有淡黄色鳞片,有“会飞的花朵”之称。雄蝶外表为棕色,前面的翅膀横有一条泛白的、长有像眼珠似的小白点;雌蝶衣着与雄蝶一样,但是其长袍是米黄色,更加淡雅。
该作品是一部概括昆虫的种类、特征、习性和婚习的昆虫生物学着作,记录了昆虫真实的生活,表述的是昆虫为生存而斗争时表现出的灵性,还记载着法布尔痴迷昆虫研究的动因、生平抱负、知识背景、生活状况等等内容。
作者将昆虫的多彩生活与自己的人生感悟融为一体,用人性去看待昆虫,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作者对生命的尊敬与热爱。
相关内容
-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概括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概括,,《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这篇课文讲了波兰音乐家肖邦在国土沦陷时,满怀悲愤,不得不离开自己的祖国,在异国,他将自己的一腔热血化成音符,以催人奋起的旋律,表现了波兰人民的呐喊与抗争。在他病在躺倒在床上,弥留之际,还请求把心脏带回祖国,表达了对祖国强烈的爱。本文写波兰音乐家肖邦在异国他乡不忘亡国之恨,弥留之际请求把心脏带回祖国,表现了他对祖国强烈的爱,高度赞扬了肖邦的爱国情怀。第...
-
六国论那些句子可以概括对六国的期待
六国论那些句子可以概括对六国的期待,,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 能独完.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六国被秦国灭亡的教训,是许多文史家关注的话题。仅“三苏”就每人写了一篇《六国论》。苏轼的《六国论》,针对六国久存而秦速亡的对比分析,突出强调了“士”的作用。苏轼认为,六国诸侯卿相皆争养士,是久存的原因。只要把那些“士”养起...
-
秋兴八首其一内容概括
秋兴八首其一内容概括,,内容——《秋兴八首·其一》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七言律诗。全诗以"秋"作为统帅,写暮年飘泊、老病交加、羁旅江湖,面对满目萧瑟的秋景而引起的国家兴衰、身世蹉跎的感慨;写长安盛世的回忆,今昔对比所引起的哀伤;写关注国家的命运、目睹国家残破而不能有所为、只能遥忆京华的忧愁抑郁。《秋兴八首》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寓居四川夔州(今重庆市奉节县)时创作的以遥望长安为主题的组诗,是杜诗七律的代表作。...
-
宇宙生命之谜概括
宇宙生命之谜概括,,《宇宙生命之谜》概括:全文围绕“地球之外有没有生命存在?”。课文介绍科学家探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的艰难历程,说明到目前为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仍是未解的谜。表达作者对科学家追求真知、不断探索的精神的敬佩,同时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首先从古代神话讲起,引出“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一方面因为这些神话与读者的生活较接近,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
-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1.2段内容概括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1.2段内容概括,,第一部分: 摆出对方的论点和论据。(1--2自然段)开篇以似乎确凿的事实为据,用一句话指出了三个阶段中“中国人”表现出来的三种不同的态度:1、盲目骄傲,夜郎自大。(“总”含有“一向”的意思)2、盲目崇拜,借助外援。(“只”含有“唯一”的意思) 3、今不如昔,祈求鬼神。(“一味”含有“死心踏地”的意思)把这三者联贯起来,其态度是: 由自夸到崇洋,再到自欺欺人、...
-
木兰诗每段概括
木兰诗每段概括,,第一段,写木兰决定代父从军。第二段,写木兰准备出征和奔赴战场。第三段,概写木兰十来年的征战生活。第四段,写木兰还朝辞官。第五段,写木兰还乡与亲人团聚。第六段,用比喻作结。《木兰诗》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的一首北朝民歌,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在中国文学史上与南朝的《孔雀东南飞》合称为“乐府双璧”。《木兰诗》讲述了一个叫木兰的女孩,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
-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50字概括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50字概括,,《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是鲁迅先生写的一篇驳论文,他驳斥了由信“地”信“物”信“国联”的“自信力”和“求神拜佛”的“自欺力”而推出的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的错误观点。鲁迅先生一针见血地指出,这是一种以偏概全的谬误,并在引经据典后提出了“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的正确观点,即中国人没有失掉自信力。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自信力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
-
战争与和平内容概括300字
战争与和平内容概括300字,,主要内容概括:本书故事以1812年俄国法国战争为中心,反映了1805年至1820年的重大事件,包括奥斯特利茨大战、波罗底诺会战、莫斯科大火、拿破仑溃退等。通过对四大家庭以及安德烈、皮埃尔、娜塔莎在战争与和平环境中的思想和行动的描写,展示了当时俄国社会的风貌。在《战争与和平》中,人物就多达559个,每一个都是活生生的血肉之躯,各有其独特的个性,且充满了生命的悸动,人的欢...
-
创造宣言内容概括
创造宣言内容概括,,创造宣言主要内容:创造是人类发展的强大动力。懒惰者、平庸者却不屑于创造,还为自己找出种种借口。陶行知先生用教育家的口吻告诫我们:“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让我们至少走两步退一步,向着创造之路迈进。创造宣言 创造主未完成之工作,我们接过来,继续创造。美术家如罗丹,是一面造石像,一面崇拜自己的创造。创造宣言的中心论点:在实践中创立的以“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
-
促织300字概括
促织300字概括,,《促织》是蒲松龄的名篇,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明朝宣德年间,皇帝喜欢斗蟋蟀,每年都要向民间征收。有一个叫成名的读书人,考秀才屡考不中,为人又老实,就强行的被报上去当上了乡官。征收蟋蟀的事就落在他的头上了,交不出蟋蟀,常要自己贴钱,没多久,他就赔光了家产。很快,又要上交蟋蟀,成名交不出,被打了100大板,屁股和腿都打得脓血直流,几乎要死去。后来,经过神婆的指点,他终于抓到了一只上好...
-
创造宣言划分层次并概括
创造宣言划分层次并概括,,创造宣言课文分段:1、第一部分(1~4自然段):引出论题:人类离不开创造。2、第二部分(5~11自然段):作者驳斥了几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并得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结论。3、第三部分(12~15自然段):以东山樵夫为例,指出创造要从点滴做起,要让创造之神常驻心中。4、第四部分(16自然段):发出创造宣言,表达献身创造的强烈愿望。创造宣...
-
创造宣言300字概括
创造宣言300字概括,,文中批评了哪五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考查学生对文中重要信息的辨别和筛选,只要抓住原文中五个“有人说”段落的中心句,按题目的要求把它摘取下来写进答题处就行了.再如:《长城》第21题第一问,“作者对历史上的长城的评价是什么?”只要能根据第2-7自然段的内容,分析归纳文章的内容要点,就能抓住第3、5、7段“所以我说”后面揭示文章段落主旨、观点、情感的中心句,得出作者对历史上...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概括300字左右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概括300字左右,,《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要描述了保尔•柯察金经历第一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国内战争和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严峻生活。保尔早年丧父,母亲替人洗衣、做饭,哥哥是工人。保尔12岁时,母亲把他送到车站食堂当杂役,受尽了凌辱。十月革命爆发,老布尔什维克朱赫莱在镇上做地下工作。朱赫莱给保尔讲了关于革命、工人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许多道理。 朱赫莱被匪徒抓去了。后来保尔与朱赫莱一起逃跑。...
-
创造宣言每段概括
创造宣言每段概括,,概括:一至四段为第一部分,提出中心论点和注意的问题;四至十一段为第二部分,批驳五种“不能创造”的理由,得出结论;十二段为第三部分,发出献身创造的号召。创造宣言的中心论点:我们要创造。分论点:教育者也要创造值得自己崇拜之创造理论和创造技术。《创造宣言》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宣扬自己教育思想的文章。写作的意图是面向教师,所以是写给教师群体的。而作为议论文的写作范文,凡阅读者都得到有...
-
手斧男孩主要内容概括600字
手斧男孩主要内容概括600字,,《手斧男孩》主要内容讲的是一位13岁的男孩布莱恩的冒险之旅。13岁的男孩布莱恩因为一场意外坠机事故坠入了杳无人烟的原始森林,他唯一带了的工具就是一把手斧,他绝望过,哭过,害怕过,他用自己的力量营救自己。妈妈临行前给了他一把手斧,他用这把手斧凿火,用它砍树,用它制作武器,也用它搭房子。布莱恩在森林中还遇到了和自己抢野果的黑熊,吞食了难吃的乌龟蛋,遭遇了凶残的大灰狼这一...
-
创造宣言文章概括
创造宣言文章概括,,创造宣言的论证思路如下:第一部分(第1~3段):提出中心论点。文章开头即由造神、造人、造石像三种现象引出论题:人类离不开创造。第二部分(第4~10段):作者驳斥了五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并得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结论。第三部分(第11段):呼唤创造,表达献身创造的强烈愿望。《创造宣言》结构提纲: 1--2段,引出创造的话题。 3-4段,指出...
-
创造宣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创造宣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于1891年10月18日(清光绪十七年九月六日)安徽歙县的一个清苦农家。他自幼聪明好学,邻村的一位塾师认定这孩子长大后必然能成就大事,就让他免费入塾读书。有一天下大雪,当他赶到塾馆时老师已经开讲,他硬是站在门外专心致志地听老师把课讲完。这种学习精神感动了塾馆里的每一个人。1906年,他进入本县的教会学校崇一学堂免费读书,在这里学习英文、数学、理化等课程,开始接受西方资产...
-
最后一课300字概括
最后一课300字概括,,《最后一课》堪称世界文学史上短篇小说中思想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的典范,它在不到三千字的篇幅里,以法国的在普法战争中失败后,将东部的阿尔萨斯与洛林两省割让给普鲁士的历史事件为背景,表现了阿尔萨斯省人民沦为奴隶的悲剧。作者利用短篇小说的特点,以小中见大的艺术方法,在尽可能精练的艺术形式里容纳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社会题材。他选择了在普鲁士人规定阿尔萨斯省学校里不许再教法文的命令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