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北站和北京站是一个站吗
北京北站和北京站不是一个站。北京站位于北京市东城区毛家湾胡同甲13号,而北京北站位于中国北京市西城区。北京站车站布局为纵列式,分为到发场、交接场、调车场。北京北站是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管辖的二等站,是北京铁路枢纽组成部分,也是京包铁路、北京市郊铁路S2线的始发、终到站。
北京北站整体布局:
北京北站主站房在站台南端尽头,呈南北纵向尽端式铁路站场,分为地上六层、地下两层。其中,地面一层以及地下一层供旅客候车使用,设有候车厅、售票处。车站连通西直门交通枢纽,地下可与地铁2号线、4号线、13号线换乘。地上二至五层为办公用,地下二层为设备用。北京北站的候车室都将设在西区的南侧,车站共有三个售票大厅,分别位于地面一层的右侧,和地下一层的东西两边,共有24个窗口。
相关内容
-
在烈日和暴雨下200字重点内容
在烈日和暴雨下200字重点内容,,《在烈日和暴雨下》的主要内容:通过叙述一个旧北京的人力车夫祥子的生活,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在帝国主义和军阀统治下,劳动人民的悲惨遭遇,车夫祥子分别在烈日和暴雨下拉车,反映出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与黑暗。表达了作者对挣扎在旧社会最底层的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人吃人的制度的强烈抗议。这篇课文是苏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的一篇课文,选自老舍的作品《骆驼祥子》中的...
-
北京的春节课文全解
北京的春节课文全解,,春节,在我国是最热闹的节日,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此文记叙全面详尽,但也有所选择,有所侧重。作者是用地道的北京话来写作,特别是文中,引用的民间俗语、事物称呼更是纯正的北京话,让人们从文中感受浓浓的北京的生活气息。此文先写北京春节的开始,比较简略地介绍了人们做了哪些过春节的准备。有的民俗习惯只一句话带过,如,“必须大扫除一次”“铺户多数关五天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紧接着详细描述除...
-
宇宙生命之谜选自
宇宙生命之谜选自,,宇宙生命之谜选自《孟子·告子》,宇宙生命之谜的作者是张申培、赵晓梅。本文是一篇科普文,介绍了科学家探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的艰难历程,并最终说明到目前为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个未解的谜。文章的题目是“宇宙生命之谜”,因此,作者在行文的过程中紧紧扣住“谜”来组织文章。作者先提出疑问,“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是一个谜,接着作者分析了生命存在的四个条件,对太阳...
-
草房子阅读心得200字左右
草房子阅读心得200字左右,,《草房子》阅读心得《草房子》是曹文轩的纯美小说系例之一。它讲了油麻地里的故事,主要人物有桑桑、纸月、白雀、秦大奶奶等等。每读完一个故事,我都会感到一股强大的力量。善良、尊重、顽强,这一切都散发着人性的光辉,不断地冲击着我的心灵。油麻地发生了许多有趣的事。但最让我记忆犹新的是秃鹤这一章的第一篇。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一个叫陆鹤的男孩,因为天生是一个秃子,所以被别人叫秃鹤。秃鹤...
-
草房子读书心得150字
草房子读书心得150字,,《草房子》这本书的作者是赫赫有名的曹文轩,他是博士生的导师、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他还写过许多书,而且这些书生动有趣,并且使我们受益匪浅,《草房子》这本书就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这本书主要讲了桑桑和他的伙伴:纸月、秃鹤还有一些同学发生的事,而且还写出了自己的老师:蒋一轮和白雀的故事。其中,有一章令我十分感动,这一章主要讲了桑桑生病了,是一种十分可怕的病,以前,他的父亲不知道他...
-
怀疑与学问45段论证方法
怀疑与学问45段论证方法,,怀疑与学问4、5段使用了正反对比例证法。顾颉刚(1893年5月8日—1980年12月25日),名诵坤,字铭坚,号颉(xié)刚;小名双庆,笔名有余毅、铭坚等。汉人,江苏苏州人。是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民俗学家,古史辨学派创始人,现代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拓者、奠基人。1920年,顾颉刚毕业于北京大学,后历任厦门大学、中山大学、燕京大学、北京大学、云南大学、兰州大学等校教...
-
社戏选自什么书
社戏选自什么书,,《社戏》选自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集《呐喊》。作者用第一人称写“我”二十年来 三次看戏的经历:两次是辛亥革命后在北京看京戏,-次是少年时代在浙江绍兴乡村看社戏。全文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朋友的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好品德,表达了作者对少年时代生活的怀念,特别是对农家朋友诚挚情谊的眷念。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村人,浙江紹光人,中国現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一生在文学...
-
宇宙生命之谜100字
宇宙生命之谜100字,,1、宇宙生命之谜的主要内容是:这篇课文介绍了科学家探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的艰难历程,说明到目前为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个未解的谜。2、《宇宙生命之谜》是一篇科普文,文章的题目是“宇宙生命之谜”,因此,作者在行文的过程中紧紧扣住“谜”来组织文章。3、作者先提出疑问,“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是一个谜,接着作者分析了生命存在的四个条件,对太阳系除地球外...
-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200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200,, 1.文章的题目是一个诘问句,是诘问对方,也是以自答的方式回答论敌。从全文看,鲁迅的答复是明显的,即中国人并没有失掉自信力。鲁迅为什么在此时提出这样的问题。从这文章发表于1934年10月20日看,显然是反驳当时《大公报》上所散布的这种悲观论调。2.1934年8月27日 《大公报》的社评《孔子诞辰纪念》中写道:“民族之自尊心与自信力,既又荡焉无存,不待外侮之来,国家固已...
-
繁星女主小说
繁星女主小说,,《繁星》是冰心的第一部诗集,诗集收录了诗人1919年冬至1921年秋所写的164首小诗,最初发于北京的《晨报》。《繁星》是冰心在印度诗人泰戈尔的《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用作者冰心的话说,就是将一些“零碎的思想”收集在一个集子里。总的来说,它们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繁星》兼采中国古典诗词和泰戈尔哲理小诗之长,善于捕捉刹那间的灵感,以三言两语书写内心的感受和思考,形式短小而意味深...
-
创造宣言背景
创造宣言背景,,本文写于1943年,陶行知先生否定了“不能创造”的种种错误看法,提出了“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观点激励每一个人时时、处处要去创造。陶行知(1891.10.18-1946.7.25),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战士,爱国者,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陶行知认为,创造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活力,是一个民族文化中的精髓。所谓创造教育,...
-
未来的书包作文300字
未来的书包作文300字,,20xx年,会有一种奇特、又美丽的书包,名叫:“万能书包。“万能书包是一种特殊的金属制成的,这种金属的强度比钢铁还要硬,但是比塑料还要轻。“万能书包是一个知识丰富的好老师,它的表面有一个小视屏,可是,你可别小看它哦,它可有一台电脑那么有用哩。如果你有什么问题,只要在里面一输入,它就可以根据问题在2秒钟之内可以显示出答案来。大家肯定想有这个“万能书包吧。如果有了它那么我们做...
-
官场现形记读后感500字
官场现形记读后感500字,,《官场现形记》分上下两册,先是从赵温中举写起,写了官场中形形色色的官场事。既妙趣横生,让人忍俊不住,又发人深醒,引以为戒。读罢掩卷,不觉身心疲惫。想想大清最初侵入我国赶跑占据北京的李自成,有覆灭南明小朝廷。其士气锐不可挡,其民族堪称彪悍强大。不过仅仅支撑300多年,在康乾盛世后就逐渐走向衰败。闭关自守的政策加速了它的灭亡,自外国列强入侵,与英国签订中英南京条约,中国成为...
-
阿q正传出自哪本小说集
阿q正传出自哪本小说集,,《阿Q正传》是鲁迅创作的中篇小说,创作于1921年12月,最初发表于北京《晨报副刊》,后收入小说集《呐喊》。《阿Q正传》是鲁迅创作的中篇小说,创作于1921年12月,最初发表于北京《晨报副刊》,后收入小说集《呐喊》。 该小说创作于1921年底,共分九章。小说以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国农村为背景,描写了未庄流浪雇农阿Q,虽然干起活来“真能做”,但却一无所有,甚至连名姓都被人遗忘的...
-
枣儿内容概括300字
枣儿内容概括300字,,《枣儿》是一个话剧小品.其剧情是:在乡间一棵挂满红枣的老树下,一位老人遇到了一个捡枣儿的男孩,这一老一少交谈起来,十分亲热.在谈话中,老人回忆有关“枣儿”的往事,流露了自己对儿子的思念;男孩要把“枣儿”留给父亲吃,表露了自己对父亲的盼望.他们满怀亲情,呼唤各自的亲人回归故乡,回到自己身边,来吃这家乡的“枣儿”。全剧运用象征手法,围绕着“枣儿”展开情节,描写了老人和男孩之间的...
-
在烈日和暴雨下概括200字
在烈日和暴雨下概括200字,,一、《在烈日和暴雨下》的主要内容:通过叙述一个旧北京的人力车夫祥子的生活,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在帝国主义和军阀统治下,劳动人民的悲惨遭遇,表达了作者对挣扎在旧社会最底层的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人吃人的制度的强烈抗议。这篇课文是苏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的一篇课文,选自老舍的作品《骆驼祥子》中的第十八章。二、作者简介: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
-
相信未来400字作文
相信未来400字作文,,今天,我有幸与妈妈共读了《相信未来》这首诗歌,《相信未来》是一个多么震撼人心的题目呀!当我第一次读这首诗的时候,感觉诗人写得非常励志,但是有的地方感觉像看天书一样,一个字也看不懂,我急得就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团团转。这时,妈妈来了,通过跟妈妈的交流,我才知道“蜘蛛网”表示“黑暗的势力”;“我的炉台”表示“产生希望的地方”;“灰烬的余烟”表示“残余的希望”;“美丽的雪花”表示“...
-
雨季不再来一千字读后感
雨季不再来一千字读后感,,这是我读的有关三毛的第二本书。不愉快,是我最大的感触。这本书记录了她作为一个少女成长的过程和感受,多半是走在偏路上的孩子给家人、老师,甚至朋友带来的苦恼与惊愕,与后来人们所追从的健康进取的三毛显得格格不入。当她还是二毛的时候,是一个逆子,她追求每一个年轻人自己也说不出到底是在追求什么的那份情怀,做着大家眼中“问题孩子”才会做的傻事。十年之后的三毛觉得,不能再继续惆怅和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