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为什么立李亨为太子 唐玄宗得知李亨称帝

网友提问:

唐玄宗和太子李亨的关系如何?李亨继位之路为何异常艰辛?

优质回答:

一部《长安十二时辰》,让李亨走火起来。剧中的倒霉太子李屿就是现实中的李亨,李屿就是李亨的曾用名。

电视剧将所有的矛盾集中于一天,显得更加扣人心弦,情节似乎更夸张。其实,现实中的李亨,所面临的的窘境一点不亚于电视剧。

李亨整整做了十八年的太子,从一个二十八岁的年轻人,熬成一个四十六岁的小老头。期间,他不断遭受,来自于李林甫和杨国忠的连番攻击,唐玄宗对此则采取纵容的态度,让李亨多次陷于严重的政治危机。

皇帝与太子,首先是政敌

不同于寻常人家,皇帝与太子首先是政治关系,然后才是父子关系。皇帝对太子的感情很复杂,看到太子,心眼小的皇帝第一个想到的是:“这家伙每天都在盼着我死!”所以,太子的一言一行,难免受到皇帝的误读和曲解。

唐玄宗是个心狠手辣的皇帝,曾经一日废杀三子,包括太子李瑛在内,政治利益面前,毫无感情可言。李亨对他那个“毒父”心有余悸,活得战战兢兢,生怕父亲哪一天翻脸。

按常人理解,只要李亨心底无私,始终对父亲保持一份孝心,避祸是很容易的事,难道唐玄宗是个昏君?其实政治的复杂性,往往连带太多利益方,政敌制造的陷阱常常让人烦不胜防。比如废太子李瑛,好心好意替武惠妃“捉贼”,竟被诬陷成某犯,哪儿说理去?

只要皇帝心里产生那么一丁点裂缝,父子关系很快就会被苍蝇上,李林甫和杨国忠,就是那只苍蝇!

李林甫频频出手,李亨疲于招架

李林甫恐怕是唐朝最有权势的宰相,此人能力出众,揽权的手段也无人能及。宰相权势熏天,势必与太子势力冲突,历朝历代概莫能外。

李林甫一心想扶立寿王李瑁,对李亨不感冒。十来年间,他对李亨发动了一轮又一轮的攻击。唐玄宗就像个睁眼瞎,面对儿子疲于招架的势态,从来不过问,任由李林甫肆虐。说白了,根子上还是唐玄宗对李亨心有忌惮,借李林甫的手,打压太子而已。

正是在这种纵容之下,李林甫不是一般的放肆。天宝五载,是李林甫对李亨的打击,最疯狂的一年。

陇右节度使兼河西节度使,皇甫明回京述职,元宵夜,李亨与皇甫明及大舅哥韦坚,在景龙道观搞了个小聚会。这就点事,被李林甫弹劾为皇亲与边将勾结,欲立太子!同时李林甫的党羽闻风而动,纷纷搜罗证据,妄图将太子李亨置于死地!

这件事的结果,导致皇甫明被免职,韦坚被贬,李亨被迫休掉妻子韦氏,才躲过一劫。

另一件事由李亨的杜良娣的父亲,杜有邻勾连引起。杜良娣有一个姐姐,嫁给了左骁卫兵曹柳勣,这个柳勣与岳父杜有邻不睦,竟然诬告杜有邻“妄称图谶,交构东宫,指斥乘舆”!

李亨就这样,被莫名其妙地卷进了又一场谋反案。李林甫在明知柳勣诬告的情况下,不断牵连扩大案情,连地方官员都被卷入,一心就想扳倒李亨。

好在唐玄宗对李亨,总体上还是比较放心的,因而他可以纵容李林甫对他的打压,不相信太子会谋反。李亨再次使出“金蝉脱壳”之计,休掉杜良娣,与杜有邻断绝关系,才得以保全。

堂堂太子爷,不但保护不了自己的妻妾,反而要靠断尾求生,李亨的心境可想而知!若非父亲的有意为之,李林甫哪来那么大能量?

终于没有重蹈李瑛覆辙

幸运的是,李亨没有成为第二个李瑛,他安然度过了危险期,并最终登临九五,个中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点:

一、李亨的谨慎

李亨很明智,他知道自己不是父亲的对手,始终以一颗谨慎恭孝的心,对待父亲,无论遭受多大冤屈,他都不申辩,默默承受。

这种看似愚笨的被动防守,其实很睿智。一来让自己的防守做到了极致,让李林甫等,找不到实打实的薄弱攻击点。二来让自己赢得父亲同情,和朝臣们的舆论支持。

二、唐玄宗的基调

基于李亨的实力和表现,唐玄宗有个基本论断,“这个窝囊娃,掀不起大浪”。所以,他不会允许李林甫搞垮李亨,但本能的忌惮心理,又需要李林甫不停敲打太子。

这就是李亨遭受折磨的原因。另外,唐玄宗一日杀三子的狠毒,无疑给后世留下了骂名,他不想悲剧重演,在对待李亨的事件上,他必须谨慎!

三、高力士的暗助

不可忽视高力士的作用,高力士其实才是唐玄宗最信任的人。历史上对高力士多有丑化,其实此人除了忠心,关键是有正确的是非心,不利益熏心,也不糊涂。

高力士虽然与李亨没有太多交集,不过他显然对李亨报以欣赏的态度。在李亨遭遇李林甫和杨国忠轮番打击之下,高力士对李亨的力挺很关键。

四、突发的机遇

如果没有安史之乱,李亨悲催的太子之路,还要走多久,不好说。这场变乱是大唐和人民的灾难,却是李亨的机遇。

安禄山给李亨送上了完美的助攻,这个情况,真的让所有人啼笑皆非!

马嵬坡隐秘与灵武即位

可以肯定,马嵬坡事变,太子李亨就是幕后黑手!“帮凶”有李辅国及两个儿子李豫和李倓。

史书没有记载李亨在发动兵变时的心情,估计他的内心也充满矛盾吧。不过,基于政治关系大于父子之情的定理,李亨做出这个举动也不足为奇。

唐玄宗防儿子,防了一辈子,没想到儿子在形势巨变之下,逮着机会就翻脸了!马嵬坡杨国忠杨贵妃兄妹殒命,唐玄宗不得已同意李亨放单飞。这时候,唐玄宗心里透亮,他知道已经失去了对儿子的控制。

果然,没多久,远在蜀地的唐玄宗得知,自己被“太上皇”了。知道大势已去的唐玄宗,面对满目疮痍,做了一件最明智的事:他下旨禅位给李亨!算是给李亨补了张车票。

其他网友回答

1、唐玄宗和太子李亨“一生都在相互试探”中,两人之间不断的进行试探和妥协;李亨的继位之路主要一方面是受寿王李瑁、庆王李琮的王位竞争,另一方面是受唐玄宗不愿最终放权的影响。

唐玄宗李隆基画像(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联删)

2、先说唐玄宗和太子李亨关系,一生都在试探中:

一是李亨在胎儿时,李隆基做出的生死抉择。李亨出生时正值唐玄宗父亲李旦在位,那时权倾朝野的是武氏家族和太平公主,李家添丁势必引起地方注意并被对方视作挑衅。李隆基当时打算将李亨堕胎,但最终感性战胜了理性,将李亨留了下来。

二是当李亨成年时,唐玄宗打击李亨周围辅助势力。公元745年,打击对象是李亨的岳父家,罪名是密谋拥立李亨登基,最终结果李亨大舅哥韦坚被流放;公元746年,李亨侧室杜氏家人投入大狱,杜氏父亲被仗毙;公元747年,大臣王忠嗣被清算,罪名是“拥立太子”。而李亨的应对策略就是:只要是谁或谁家属出了问题,就与其断绝关系。他与韦氏和杜氏都进行了离婚处理,而对王忠嗣,他旁观。李亨在与唐玄宗的试探中表现出了充分的政治娴熟姿态。

唐肃宗李亨画像(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联删)

3、再说李亨的继位之路为何异常艰辛:

一是与寿王李瑁、庆王李琮的王位竞争。唐玄宗最早的太子是李瑛,但在公元737年被废黜,赐死。在这之后最有竞争力的当属寿王李瑁,李瑁的优势在于唐玄宗宠爱武惠妃,李林甫也支持李瑁,正当唐玄宗犹豫不决时,武惠妃在同年(737年)病死,而且唐玄宗忌惮武氏家族再步前朝后尘;而李琮优势在于其长子身份,但劣势也十分明显——没有子息。这两种情况在李亨身上都不存在,唐玄宗也是犹豫了很久才立李亨为太子。

寿王李瑁剧照(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联删)

二是唐玄宗不愿最终放权。公元756年,潼关失守后,唐玄宗赴蜀,而李亨北上并在灵武称帝,并奉玄宗为太上皇。而唐玄宗在得知消息后,用了四五天时间考虑,承认了李亨的地位。在《明皇令肃宗继位诏》中可以看出,玄宗在一段时间、一定范围内保留了权利。而不愿放权最显著的体现在于唐玄宗“遣永王赴镇”,永王东巡得到了玄宗的支持。而后世所提到的永王“叛乱”是永王兵败后的说法,兵败之后,玄宗为形势所迫,称永王为叛乱,借此以得到肃宗李亨谅解,达成妥协。

4、综上,唐玄宗与太子李亨两人关系微妙,始终处于相互试探,最终达到相互妥协的状态;李亨的继位之路上除了其他皇子的竞争以外,还有他父亲唐玄宗对于权力的痴迷,迟迟不愿交出权力的原因导致异常艰辛。

参考文献:《养儿为患》刘黎平

《唐永王璘事件考辨》张振

《唐玄宗立李亨为太子之因试析》赵永东

其他网友回答

唐玄宗李隆基是雄才大略的一代雄主,开创了开元盛世,使大唐王朝发展到巅峰。

同时唐玄宗李隆基又是一个心狠手辣的人,他为了夺取最高权力,公元710年发动唐隆政变杀害伯母韦香儿上官婉儿与堂姐安乐公主等,登上皇帝宝座以后李隆基又在公元713年发动先天政变杀害姑母太平公主,囚禁父亲太上皇李旦。

公元737年,唐玄宗李隆基又听信宠妃武惠妃的谗言,将皇太子李瑛等三个儿子杀害。

本来武惠妃的儿子寿王李瑁是皇太子的热门人选,可武惠妃心理素质不如武则天,她在冤杀皇太子李瑛等之后不久就因为疑心生暗鬼而病重。

公元737年12月7日,40岁的武惠妃病死。唐玄宗李隆基非常伤心,追封武惠妃为贞顺皇后。

武惠妃去世对她的儿子李瑁是巨大打击,只要武惠妃再多活几个月,李瑁当上皇太子板上钉钉,可武惠妃一死,让李瑁失去了靠山,成为皇太子的希望渺茫。

唐玄宗李隆基有二十多个儿子,老大庆王李琮的母亲地位低,而且李琮因为打猎时受伤破相被排除,老二皇太子李瑛被杀。

高力士一句立储以长指的是老三李玙即后来的皇太子李亨。其实高力士原来是武三思的家奴,与武惠妃关系很好,但武惠妃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在儿子李瑁立皇太子的问题上没有请高力士帮忙,结果在她死后高力士的一句话让李瑁的皇太子希望落空。

公元738年7月,唐玄宗李隆基立忠王李玙为皇太子,改名李亨。而李隆基最宠爱的第十八子李瑁受到巨大打击。

更要命的是唐玄宗李隆基早就看上了李瑁的妻子绝代佳人杨玉环,这也是李瑁失去皇太子宝座的重要原因。

公元740年夏季,56岁的唐玄宗李隆基霸占了21岁的儿媳杨玉环。

公元741年除夕,结婚近六年的李瑁与杨玉环被李隆基活生生拆散,李瑁仍然幻想杨玉环帮助自己成为皇太子。

公元745年八月,唐玄宗李隆基正式封杨玉环为皇贵妃,成为六宫之主,这对皇太子李亨来说不是好消息,他担心杨贵妃会帮前夫李瑁谋夺自己的皇太子宝座。

然而,形势的发展却让杨玉环明白,自己虽然做了皇贵妃,但前夫李瑁的皇太子梦想很可能落空,因为唐玄宗李隆基不可能糊涂到让心爱女人的前夫来做皇太子的,因为唐玄宗李隆基与寿王李瑁既是父子,又是情敌。

即便如此,已经做了十年宰相的李林甫却仍然企图打垮皇太子李亨,因为宰相李林甫曾经帮助武惠妃谋立她的儿子李瑁,必然与皇太子李亨成为死对头。

尽管皇太子李亨非常谨慎,还是被宰相李林甫抓到了把柄。

公元746年元宵节,皇太子李亨与太子妃的哥哥韦坚与陇右节度使皇甫惟明见面,宰相李林甫向唐玄宗报告“欲共立太子”。但唐玄宗却只处罚了韦坚与皇甫惟明,并没有追究皇太子李亨。

韦坚被贬以后,他的两个弟弟上疏鸣冤叫屈,还让皇太子李亨作证,唐玄宗非常震怒,皇太子李亨非常恐惧,为了自保,他立即与妻子韦妃离婚。

公元746年年底,皇太子李亨的次妻杜良娣的父亲也出事了。也被宰相李林甫抓住不放,牵连到皇太子李亨,李亨为了自保,只好再次离婚。

两次大案,两次离婚,李亨身心受到巨大打击,刚刚40多岁头发就全白了。

一直到公元752年李林甫去世,皇太子李亨的日子才好过一些,新宰相杨国忠对他的威胁远远不如李林甫,加上杨国忠集团与安禄山集团的斗争越来越激烈,让皇太子李亨坐山观虎斗,渡过了危机。

公元755年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皇太子李亨也发动马嵬驿兵变,处死宰相杨国忠贵妃杨玉环兄妹。唐玄宗李隆基与皇太子李亨分道扬镳。唐玄宗逃亡成都,而皇太子李亨趁机在灵武即位,终于登上了皇帝宝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