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镇后悔杀于谦了吗(为什么朱祁镇要杀于谦)

网友提问:

明英宗朱祁镇杀了于谦,为什么仍有人评价他是个好人?

优质回答:

历史没有评价朱祁镇是个好人,只是当年明月评价朱祁镇是个好人:要说他是好皇帝,真是连鬼都不信,但他是一个好人。

但历史上的朱祁镇似乎还真的没有干太多出格的事,显的他昏庸无道的事情只有两件:第一:亲信宦官王振,间接导致“土木之变”的发生;第二:亲信夺门功臣,致使于谦等忠良冤死。

土木堡之变

正统十四年(1449)八月十五日,率二十万大军御驾亲征瓦剌的明英宗朱祁镇在土木堡遭遇战败,全军覆没,明英宗本人也被瓦剌军队俘虏。史称:“土木之变”(土木堡之变)。

对于此战造成的影响,在土木之变中侥幸存活下来的吏部尚书李贤曾发出感慨:“自古胡人得中国之利未有盛于此举者,胡人亦自谓出于望外。”

连瓦剌人自己都出乎意料,竟然能全歼明朝二十万精锐大军,而且还俘虏了大明皇帝。

就当时的形势而言,朱祁镇继承的是号称“仁宣之治”的史上最强时期的明朝,但就是这样的明朝却在十四年后遭遇如此大的失败。要知道在永乐年间,瓦剌和鞑靼等草原势力都是被明朝压着打的。

所以我们要反思如此强大的明朝会何会在土木堡失败,答案很简单,因为“王振”。

王振,河北蔚州(今蔚县)人士,一个不中举的秀才。

但这个秀才中举后却选择了自阉入宫,成为一名有文化的太监。就像那句俗语所说“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这里是“太监不可怕,就怕太监有文化”,而且这个太监还胸怀大志。但有志向同样不可怕,因为三宝太监郑和也有大志向,还留下下西洋的美名,但王振不同,他德行不够,只会捞钱,是名副其实的奸宦。

王振志得意满的选择入宫,欲图闯出一番大事业。但他很快便后悔了,像他这样年纪过大的宦官(高级宦官才能称太监)在宫内并不吃香,只能做些奴仆杂役的活。

但是转机很快来到。

朱瞻基登基后,不知道是哪根筋搭错了,萌发出让太监学文化的冲动,于是他在宫中设置“内书堂”,请来翰林院的师傅教宦官们读书。这便是王振的机会,因为他本来就有学问,还是个举人,而且王振善于拍马屁,又能察言观色,因此受朱瞻基喜爱。

朱瞻基授王振东宫局郎,命他服侍太子朱祁镇。就这样,王振成功升格为太子党,并得到朱祁镇的喜爱,亲切的将其称做“王伴伴”。

朱祁镇登基后,王振也升职为司礼监掌印太监,宫中最大的太监。当时的王振可谓是权倾朝野,皇帝称他为先生,公卿大臣称其为“翁父”。还有无耻的如工部郎中王佑,一天,王振问王佑说:王侍郎你怎么没有胡子?王佑回答道:老爷你没有,儿子怎么敢有。

太监又怎么会有胡子嘛,王佑这番话说的王振心里美滋滋的,立马提拔王佑为工部侍郎。

王振又有多嚣张呢?

他在掌权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摘下明太祖挂在宫门上“禁止宦官干政”的铁牌,不知道朱老爷子知道这件事会不会气活过来。王振还索要贿赂,不管是哪位官员回京必须要向他进贡,否则就会遭到迫害。向自家人索贿也就罢了,王振还向瓦剌人索贿。

介绍下明朝的“朝贡体系”:进贡国向明朝进贡,然后明朝通过朝贡人数和进贡物品给予赏赐,这个赏赐的价值比起朝贡物品的价值来说往往数以十倍计,而这种“薄来厚往”的差异对国家经济也造成了很大的负担。

在这种体系下,来朝贡者通常会采取虚报人数的方法来获取更大利益,但明朝是有人审核的,所以朝贡者会采取贿赂当权者的方式来避过核验。瓦剌人贿赂的对象是王振,王振也乐意收,反正亏的是国家的钱。这种交易持续了好多年,一直没出过问题。

但这次王振却一反常态,不仅按实际人数发放赏赐,还将瓦剌贡马削价五分之四,瓦剌人没有尝到甜头,于是瓦剌首领也先以此为借口,率大军攻明。

“自仁宗不勤远略,宣宗承之。”现在的明朝由于边防废驰,已不复永乐年间的荣光,所以几战几败。

消息传至京城,罪魁祸首王振没有因为担心事情败露而害怕,反而很兴奋。正如上文所说,王振是一个胸怀大志、有理想的太监,其生平最敬佩朱棣,幻想着有朝一日能像朱棣一样在战场上建功立业。

于是王振反复蛊惑朱祁镇,劝他御驾亲征,以能在青史留下美名。因此,朱祁镇动心了,两人只用了两天时间便召集了二十万大军,没有作战部署,没有后勤准备,什么都没有,就这样出发了。

结局很惨痛,二十万大军在土木堡全军覆没。

这是朱祁镇犯下的第一大错误,第二件是“夺门之变”。

夺门之变

在我看来,“夺门之变”就是“土木之变”造成的后果。

正统十四年,大军惨败,皇帝被俘,京城空虚,人心惶惶。国不可一日无君,于是众大臣扶持郕王朱祁钰登基称帝,最后赢得北京保卫战胜利。

这次保卫战最大的功臣就是于谦,所以皇帝给了他极大的赏赐,但于谦为人正直清廉,他认为“上皇被虏,这是做臣子的耻辱,又怎么敢接受赏赐”。

这次参加保卫战的武将大臣都获得了赏赐,和于谦一同镇守“德胜门”的石亨就获得世袭侯爵的封赏,这个赏赐的含金量非常高,所以石亨认为自己功劳没有于谦大,赏赐却比他高,因此心中有愧。

这石亨本是大同守将,在土木之变中战败逃回京城,本来石亨不再受到任用,是于谦在朱祁钰面其向其求情。因此。于谦对石亨有知遇之恩,所以石亨便举荐他的儿子于冕入朝为官,结果却遭到于谦呵斥他徇私。石亨因此嫉恨于谦。

不过这并不影响石亨成为朱祁钰的宠臣。

景泰八年(1457),病重的朱祁钰召来信任的大臣石亨,让他代替自己行祭祀之礼。而石亨见朱祁钰好像命不久矣的样子,便动迎回朱祁镇复辟的心思。

话说朱祁镇在土木堡兵败后便被瓦剌军阀俘虏到了瓦剌,后被放回明朝后,虽被尊为太上皇,却被弟弟朱祁钰囚禁在南宫,前后时间达八年之久。这次,石亨便是想迎回被囚禁在南宫的朱祁镇。

景泰八年正月十六晚,石亨会同徐有贞、曹吉祥、张軏等人撞开南宫大门,迎出被囚禁在南宫七年的朱祁镇。

第二日,在群臣惊愕的目光下,徐有贞大声宣布:太上皇复辟了。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政变组合,有代表武将势力的石亨,代表内庭宦官势力的曹吉祥,有代表外廷文臣势力的徐有贞,还有代表勋贵势力的张軏。虽然他们不足以代表这四大势力,但最后他们政变成功了,而且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和于谦有仇。

说来也正常,像于谦这种大公无私,正直廉明的人,自然会遭到小人嫉恨。

夺门后,朱祁镇和夺门功臣们开始了对前任帝王的清洗。我认为这主要是夺门功臣对政敌的迫害。

朱祁镇也没有那么昏庸,虽然徐有贞等以谋逆的罪名请求处死于谦,但朱祁镇知道于谦有功,所以不愿治罪于谦。可徐有贞早已摸透朱祁镇的心理,再次进言:“不杀于谦,夺门师出无名!”

这是朱祁镇犯的第二大错误,夺门之变后误杀忠臣于谦。

最后,谈谈我对朱祁镇的看法

正如当年明月所说,要是说朱祁镇是好皇帝,连鬼都不信。

那他是个好人吗?

我们不清楚。

好人可以做好皇帝吗?

可以,后来的明孝宗朱祐樘就是十足的好人加明君。

那朱祁镇做好了皇帝吗?

没有,因为他亲信宦官,所以朝廷纲纪败坏;因为他宠信宦官,所以在土木堡葬送了二十万大军。

后来,因为他宠信奸臣小人,又害死了于谦、王文等等朝廷大臣。

朱祁镇的这一系列行为可以理解吗?

宠信王振导致土木堡之变不能理解,仅凭这一点,足以说明朱祁镇昏庸。要知道,当时随朱祁镇出征的还包括了半数的文武大臣,里面有诸多上将,像平定安南的张辅也在其中。但如此强大的阵容最后还是全部葬在了土木堡,可悲可叹。

但夺门之变后的行为可以理解。

难道朱祁镇想杀于谦吗?他不想。

但不杀于谦,夺门就师出无名。

因此于谦必须得死。

所以我又认为朱祁镇是可怜的,他贵为皇帝,却在瓦剌受尽苦楚,好不容易回来,却又被弟弟当做仇人般囚禁在南宫七年。

唯一陪在他身边的只有钱皇后,他的结发妻子。这个可怜的女人天天哭,求佛念经盼着朱祁镇平安归来,她哭瞎了眼睛,也哭瘸了腿,天可怜见,或许是女人的诚心感动上天,朱祁镇平安归来了。

所以朱祁镇害怕,他害怕又回到南宫,害怕不能保护好自己的女人。现在的他已经完全被徐有贞等人牵着鼻子走了。

于谦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冤死的。

在后来的岁月里,他不止一次反思自己的错误,但事已至此,他也无法改变。他不知道该做什么,于是他先放出了在永乐年间便被囚禁在凤阳的建文帝子孙;他还为被父亲废后的胡善祥恢复了皇后尊号,同样是苦命的女人;最后在弥留之际,他握着儿子朱见深的手说出了他最后的遗言:“我死后不要让别人殉葬,以后也不许”。

从朱元璋时期实行的“宫妃殉葬制度”就此废除。

可能是朱祁镇怀念他那可怜的结发妻子吧。

所以各位认为朱祁镇算好人吗?

其他网友回答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明英宗杀了不该杀的民族英雄于谦!

于谦确实不该杀,他的死是历朝历代政治的牺牲品,后人也对于谦被杀感到惋惜万分。那么,既然朱祁镇杀了于谦,作为皇帝来讲,确实有过,但并不能片面的说其是好人或者坏人。

我们可以这么认为,对于朱祁镇为了复辟杀于谦而正视听的事上来看,他是个坏人,因为于谦是有功劳的,抵御外侵,后人称之为民族英雄。杀民族英雄肯定是坏人嘛。但是看在朱祁镇在位期间,虽然没有秦皇汉武那样作出轰轰烈烈的大手笔,但处理国政上还是勤勤恳恳的,尤其是撤销嫔妃殉葬制度的措施,可以为他成为好人画上浓重一笔!

不过于谦虽然为明朝的江山社稷作出贡献,但也不能说他一点缺点都没有。比如于谦性格太刚,为人处事方面容易得罪人,这就导致朝廷文物多数人都嫉妒、怨恨他。

在朱祁镇被俘期间,还主动挑大梁,推举新皇帝登基,朱祁镇回来后可不得先拿于谦开刀嘛,加强文武百官的弹劾,杀他自然是情理中事了。

公元1457年正月,明英宗朱祁镇以“莫须有”罪名将于谦斩杀。

再说朱祁镇在位期间的作为,他在位期间,还是能够体察民间疾苦的,颁布了不少惠民政策,批阅奏折,了解并处理各地方政事,也能够做到亲力亲为!明君谈不上,就算是个称职皇帝吧。

朱祁镇最大的亮点就是在临死时废除了嫔妃殉葬制度。这一制度由来已久,到朱祁镇这居然被废除,也充分体现了朱祁镇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好皇帝吧。因为这一制度至少挽救了不少人命,最重要的是百姓从这一点上看到了朱祁镇的仁慈!

1464年,朱祁镇在逝世前发布遗诏,说:“用人殉葬,吾不忍也,此事宜自我止,后世勿复为。”

所以说即使杀了民族英雄于谦,也不能断定朱祁镇就一无是处,杀于谦这件事最后也使朱祁镇感到痛心,后悔,这也算是心灵的忏悔吧!

以上就是我的观点,不妥之处还请斧正!谢谢!@玺印芳华

其他网友回答

关于明英宗评价其是好人,那是你说的。正史中无此评价。明仁宗大好河山实毁于此人。重用王振,杀于谦,皇帝被俘那是奇耻大辱。英宗是中国历史上最糊涂的皇帝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