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使我如此平庸
本文首发“在行”
一
尽管高考算不得多么愉快的记忆,却令人刻骨铭心,所以每到高考季,朋友圈里齐刷刷地都是以吐槽的名义怀旧,这时我都是插不上话的,我没有参加过高考。
二十多年前,我读高二,同学们都在紧锣密鼓地准备考试,我却忙里偷闲地想,我要怎样度过一生。答案自动浮现:我想当个作家。
那么问题来了,参加高考,以我的成绩,最好也不过是考个大专,在还没有扩招的当年,大专学历倒还有点含金量,如果爹的身份也有点含金量的话,混个公务员都有可能。我爹能耐一般,但混迹小城的文化人队伍里多年,应该能帮我找个工作。但是,这意味着,我需要花很多时间去应对一些和作家梦无关的事儿,把时间花在这上面有点可惜。
不知道是当时年轻无畏,还是成绩实在不够好,总之我果断地决定退学了,在获得我爸的同意之前。几天之后,我爸知道了这事儿,倒也没有特别反对,也认为写作这条路我将来也许能走得通,后来又多方打听,闻听某高校有个作家班,自费送我进去学习了两年。
按说我是一个比较幸运的文学青年,家里支持,自己资质尚可,我应该像很多前辈一样,把所有的时间与精力都花在写作上,一心一意地把自己打造成一个作家。然而,在那个作家班两年的时间里,我除了读书,就把时间都用来彷徨了。
就好像一个人牙一咬眼一闭跳进水里,都下了决心了,半中间却突然害怕起来。至今我依然记得,走在那个学校里,周围都是当时被称之为天之骄子的学生们,我清楚地感到,他们将来都会有个美好的前程,但我不会有。脱离正常轨道之后,前面是大团迷雾,我看不到自己的未来,也许,我选错了路?
忽然就觉得,人总得有个工作吧,总得有个地方混饭吃吧,作家班的结业证书,不足以让我获得一个差不多的工作。
我开始琢磨如何补救,比如参加成人高考,要是能够拿到学历,去考个研究生那就更好了。等我从学校出来,回到小城,我爸也觉得我这种状态有碍身心健康,建议我到某个内刊干点杂活,就是校对和包杂志之类,每月240元,我立即就答应了。那个内刊的工作虽然无聊,却让我看上去跟别人差不多了。
后来我离开那家内刊,到别处去,但我始终如一地不能够全力以赴地去写作,一开始是觉得要有个工作,有了工作之后开始买房,然后看见人家都有了第二套房子,便觉得这才是人生标配……
于是就出现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我当初放弃高考,就是奔着不一样的人生去的,这些年,我却费尽心思想活得跟大多数人一样。后果是,无论是主流路线,还是我给自己规划的路线,都走得脚步犹疑,浅尝辄止,最后自己都觉得自己面目模糊,平庸至极。我多次想过,如果当时一闭眼,去他妈的,老子就这样朝下过了,现在,即便不能取得怎样的文学成就,心里也许比现在踏实得多。
在任何行当,想要成为卓越者,都要有点流氓无产者或是亡命之徒的气质。
我想很多人,到晚年时可能都有这样悔悟,我不希望我到晚年也是这么想。
二
高晓松曾说,人要有个一以贯之的价值观,这个话很对,但我还想再借用一下,一以贯之的人生目标也很重要。有太多的人,毁于没有一以贯之的目标。
比如《色戒》里的王佳芝。她本来的目标是作为诱饵哄汉奸老易入彀,以让他买戒指的名义,把他骗到某个珠宝店里,她的同伴已经在那里设下天罗地网,要将这汉奸做掉。
不难看出,她一开始是要做个为民除害的女英雄,然而,在那个珠宝店,她自己倒先被周遭的气氛催了眠,老易在灯下的笑容,更让她产生了“也许这个人是真爱我的”错觉,瞬时间改变戏路,目标从“当女英雄”变成了“追求伟大爱情”。
追求爱情没错,但是你一开始就朝这条道上奔啊,你这么一个急刹车,害死了自己,也害苦了同伴,书里说“他(易先生)一脱险马上一个电话打去,把那一带都封锁起来,一网打尽,不到晚上十点钟统统枪毙了。”
《红楼梦》里,造成王熙凤之不幸的,也在于她的人生目标不够一以贯之。如果她想经营好婚姻,就不应该和丈夫贾琏斗心眼,如果她想做女强人,掌握更多权力,在那个时代里,就应该假装大度,起码不要在人前,让已经将权力让出一箭之地的贾琏难堪。她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难免顾此失彼。
三
撇开我自己不谈,我发现,常常是很优秀的人,容易犯下目标过于多头,甚至彼此冲撞的错误。
首先是优秀的人自我感觉良好,认为自己能够将所有的好处兼得,生活也确实给他们提供更多的机会与诱惑,让他们觉得跨界是分分钟的事。
但这十有八九是错觉,我们去观察能够安妥自己的那些人,会发现他们生活或有跌宕起伏,人生规划会有所调整,但终究不改初心。
如果他们想走仕途,就不会标榜“淡泊以致远”,如果他们打定主意做生意,就不会嫌合作伙伴俗,如果他们想要家庭事业兼得,就会一开始想办法平衡两者的关系,而不是走了很远之后,突然觉得自己还能改弦易辙。制定一个一以贯之的人生目标,就像种下一棵树,专心培育,耐心等它根须生发,若是左右摇摆,等于是把这棵树左晃晃右晃晃,怎么可能长得大呢。
反省人生,教训如下,首先,目标要早定,但不要定得太急,你要清楚你是什么样的人,能否扛得住为这个目标付出的牺牲。
以我为例,如果我一开始就将会遇到的问题在心里预演一遍,觉得自己扛得住再做出决定,就不会为各种彷徨付出那么多的时间和精神成本了;
二是所有的目标都没那么容易实现,不要在这里遇到挫折,就以为应该另寻一个温暖的怀抱,红玫瑰与白玫瑰的道理,放之四海而皆准。
第三,某些代价,是成长的必须,就像一棵参天大树,成长时一定被修剪过枝干一样,心平气和地悦纳付出,更有助于实现目标。
通常能够做到这三点,基本上都能踩出自己的一条路来,即使不能成功,也一定能够有所收获。起码,到了晚年时,对自己交代得过去,不会觉得自己没有试过,努力过,活过。
闫红和陈思呈
两个因为写作而认识的女子在这里继续写文章
合作交流:erlintu@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