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贺是不是唐代诗人(李贺是盛唐时期的诗人吗)

网友提问:

唐朝诗人李贺算是“闷骚”诗人吗?

优质回答:

谢邀答。李贺与妻子感情深厚。从他写妻子诗词中可以看出”井上辘轳床上转,水声繁,丝声浅。情若何?荀奉倩。”还有很多对夫妻之间的恩爱无比的诗词。

但是,李贺在参加河南府试时,在东都居住一段时间,这期间花天酒地,加之考敢进士资格,难免沾花惹草,有岀轨之行为。

但总的来说,他与好色之徒不同。不能说李贺是一位闷骚诗人吧。

谢谢。

其他网友回答

“闷骚“诗人?

只想说,但凡能称得上”诗人”的人,有几个不是”闷骚”型的。用心去拜读他们的诗词,你会发现,“闷”在诗人诗中是突出的绝技,“骚”是诗人舒情的手段。

先来读读这首唐代诗人崔护的“题都城南庄”诗。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是不是也有”闷骚”之嫌疑在内。象这类诗词太多了。暂且不论。

李贺算不算“闷骚”诗人,从其短暂一生留下的诗词来看,”闷骚”湿气比较重一点,这也许与他的人生经历有很大的关系。才智,生世,经历,磨难加在一起,虽享年二十七岁,但成就了一代“诗鬼”诗人的诞生。

无疑李贺的一生是短暂的,但他的作品却广为流传,其中不泛精典之作。因仕途失意,内心苦闷,逐渐形成了中唐时期浪漫主义诗人。李贺的诗词极富想象力,用神鬼拟人论生存。此乃真是鬼才鬼诗人李贺的用笔精妙之处的精彩。

李贺是否”闷骚“诗人。要我说,也是,也不是。

看看这首诗。唐:李贺

《马诗二十三首.其五》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诗中体现有闷骚吗?我看不出了来。

再看看下首

唐:李贺《七夕》

别浦今朝暗,罗帷午夜愁。

鹊辞穿线月,花入曝衣楼。

天上分金镜,人间望玉钩。

钱塘苏小小,更值一年秋。

诗中描述不闷骚吗?有点。

所以我还是那句话,谁个诗人不”闷骚”。风流倜傥真才子也。

其他网友回答

李贺,字长吉,其诗在中唐之际独树一帜,自成一家,被誉为“诗鬼”,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

李贺之所以,被称为“诗鬼”原因一是据说李贺长得单薄削瘦,双眉相连,手指很长像鸡爪,常著破旧长衫,形似瘦鬼,但能快速写出诗文来。二是因李贺身怀诗才却一生不得志,27岁就早早驾鹤西去。三是因李贺的诗作想象丰富,是极具想象力的浪漫主义派诗人,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称他为“鬼才”,“诗鬼”。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但是,李贺诗歌的感情多是悲伤、苦闷的,这与他妻子早亡,家境贫困,不得志的境遇和性情有关。因此,李贺可以说是向死而写诗,是在用鬼眼在看人间,“诗鬼”名副其实。如果说李贺属于闷骚诗人,言过其实,他应该是苦闷的诗人。

其他网友回答

李贺(790――816),字长吉,福昌昌谷(进河南宜阳县)人,出身没落的王室贵族。終生抑郁不得志,仅做过奉礼郎,终年27岁。他是唐代中期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21岁时,因父亲名字”晋肃”犯讳,所以不允许他应考进士。

李贺并非”闷骚”性的诗人。他有进步理想,他的诗抒写了渴望施展抱负,有所建树的热情,因对社会不满而郁闷,有一些反映人民疾苦的作品。他的诗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构思神秘奇特、色彩浓烈、在唐诗中别居一格,形成独特风格。被称为诗鬼。虽只活了26年,但却留下241首供人们欣赏的诗作。

其他网友回答

李贺是唐代大诗人“三李”(李白、李贺、李商隐)之一,能与另二位并列,可见其诗作成就非凡。李贺字长吉,其诗作风格独特,号称“长吉体”。他可惜是位才高命短的诗人。出身贵族,家道中落,生活穷困,心情忧愤,卄七岁忧郁死去。李贺相貌奇特,行为怪异,作品奇绝,故被称为“诗鬼”。李贺十几岁便以才华出众名震文坛,文坛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韩愈曾亲往其家探望,对其才华赞叹不已。

李贺留下的千古传颂的名句有: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唱天下白。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等等。

下面将我最喜爱的李作雁门太守行〉抄录如下,以再睹李作之风彩:

李贺: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那么,这样一位作品如此辉煌的人是否是位“闷骚”诗人呢?我意非也!

“闷骚”是近年来才出现的一个贬义词。闷者,不吭声、不声张也;骚者,举止轻佻、作风放浪也。我意“闷骚”就是“蔫儿坏”的意思:惯于暗中使坏。大诗人李贺怎么会是这样的人呢!

有人以李贺作品苏小小墓〉、以及他与苏小小生前有所交往而臆想李贺是“闷骚”的,这是完全错误的。苏小小生前为钱塘名伎,李贺与之有所往来。唐时风俗,乌龙院为文人墨客经常光顾的场所,大概相当于今日之各种会所和茶舘吧,诗人们在这里见面喝茶聊天,谈诗论赋,听听女伎歌唱而已。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等都曾光顾这样的场所,李贺独不能?

由此想到,现在有些无知网民,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指责东指责西,好像他们多高尚似的!他们攻击体制内人,攻击杨振宁教授和翁帆的结合,攻击郭沫若先生的私人生活……。碍着你什么了?羡慕嫉妒恨也!此诚不该也!管见。谢邀。

(The end.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