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的古义
就,说文释:“就,止也。”引申义为停止、安顿。礼记·内则:“君子有为天下而无守成之心乎?”又释:“止矣,止也。”亦即停下来不动。诗·小雅·六月:“岂曰无往而不行哉?”史记·滑稽列传:“乃就而天下治矣。”(晋书·王衍传)诗经·小雅·北山君有云:“北山君既尽,以当有天意也。遂止者,谓之就,故言就,即无终始也。
1、说文释“就,止也。
故言就,故止也。故言就止。”从字形看,就是“止”的偏旁,从从人字看,即是“人”的偏旁。说文解字注云:“人者谓之神,因形以通”;礼记·内则曰:“君子有为天下而无守成之心乎?”;诗经·小雅·六月曰:“岂曰无往而不行哉?”论语·里仁云:“子曰:‘止矣,止也’。”“止”字不会直接造词成“止”,它可以通“心”。所以“止矣”字就是一种心无旁骛、安顿自己的意思。
2、古本义指停止和安顿(在后一字)。
安:安顿。说文·释地:“安顿不失,止也。”颜师古注云:“安顿,停止也。”论语·为政齐襄公二十二年(公元前549年):“君子安而不忘危!危则安而忘机!”意为:君子应当保持清醒头脑,小心谨慎,时刻警惕危险的发生。安顿即停止;安顿(在后一字)。其义常与结束、停止联系在一起使用,如以完毕、结束为安后、结束而平息为安;如以结束为复。
3、现代文常用义指停止或停止了事物活动,指停止地继续进行。
在汉语中,把已完成的事情形容终止,使之继续进行或继续发展。例如:(陈子昂)我们现在已经结束了抗战时期,在这次大战中,国民党已经失败殆尽。然而从战略上看,我们的根据地仍在继续保持并不断扩大。这次胜利也是来之不易的。(毛泽东)但是有很多东西我们是做不到的(比如:国民党军队、人民***等),因此为了使自己能够继续前进并巩固自己的战略位置,必须使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的我们更有信心和决心去做(刘克庄)
4、关于古代汉语中的词义以及释义的得失。
有一种说法认为:就是“止”即停止行动。其实并不然!周礼·地官·太师有云:“太师曰:‘止矣,止而不动也。’……”即止的意思,说就是停止,不动为停;停下来后不动。这说明就已是一种安顿或者停止的意思了,这就与汉代释作“停止”不同了。“不动”从“止”义引申义:“止了”意为不动了,也就是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