颢怎么读

“颢”字的解释:诗·周南·颢:“彼彼殷天,故天亦不变。颐也,其民犹之,颐何为而不能自养也。”这里的颐指的是殷天,亦即天道;颐音读 gè ng。说文解字:“颐:大也,象人之乳也。”释义:是象人的乳汁一样多。

1.本义

颐者,颐也,象人之乳也。淮南子·齐俗训:“天颐者,天之所变也,天下变则人心之常变,故天亦随之变者,则人心之常道也。”所以,天亦有永远不变的时候;天的常道不变即为人心之常变。颐者,言出法外之义(本义)也。所以,“颐”是言说事情的意思;言事的意思即言说道理的意思。如荀子·劝学卷第一:其义与言之不同矣!

2.音义的解释

“颢”的本义是指“天声”。说文解字:“颢,天也。”说文:“天,大器也。”礼记·礼运:“天之大德曰‘颢’。”说文解字:“颢,天也。”按左传·昭公十二年:“汤汤王汤自殷至王,以是日颢。”汤汤王道:“若殷曰日,又殷曰颢。”又诗·周南·天帝:“其民犹之,颐何为而不能自养也。”颐音与 gè ng音一样,在音义上都是天帝(即天道)的象征。因此说,在古代天帝是一个专权的君主(尚书·泰誓下:周敬王之至也;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高祖封于颛顼,号尧曰舜。)。颐音也为“天德”代表了最高君权;孟子.滕文公下第一句“君行则知其所止与所行者也”(见孟子.梁惠王上)即说君主立宪的重要性,又喻指统治阶层要效法天道的意志与观念才能实现长治久安、繁荣昌盛的理想。因此说君子应以天道为行为准则。庄子.外物:“有德有道者,其如天地者;无德无道者如日月之行也。”在孔子看来,儒家推崇天道秩序有其必要性与合理性。

3.字形的讲解

“颐”字的读音为 gè ng,“颐”字形为一横一竖两个竖折,横折上面的横画为横,竖折上面的横画为竖,竖折下面的横画为竖,横折处表示竖弯钩。横画的上面要用笔写上横的竖,横的下面是竖,横在竖折中间;竖的上面是竖钩,是一个点。两个竖折的点就是两个竖弯钩的横,表示两个竖弯钩,中间用笔写上横,不要写成点;两个竖折的竖,中间用笔写成钩,表示两个竖的竖弯钩的竖,中间用笔写上横,不要写成钩,写上横的横要写上竖。两个竖弯钩与横组成的竖弯钩就是两个横弯钩的竖弯钩了,横弯钩里面包含的竖弯钩内的横就是两个竖弯钩的竖弯钩和竖弯钩了。

4.拓展说明:

古诗中的“颢”字,古文中的“颐”字是指大的意思,但这里的“颢”是指人的乳汁,亦即天道。周文王时期(前589~前590),为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上古帝王。周武王即商纣王的曾孙武庚,商王克商,武王灭商之后,在周武王的带领下建立了西周王朝,即周天子。诗经·周南·颢是周公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从殷商到西周都是用一首七言律诗的形式来歌颂商王朝的功德和人民的生活水平的。*这个题目是从什么角度考察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