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当共剪西窗烛的下一句

本文节选自沈石溪所著春日忆。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这位文学青年凭借自身才华,于深圳创办了一所大学——深圳大学文学院。此后,他被北大中文系聘为兼职教授,创办了文学杂志文艺研究,在香港、台湾、美国、日本等地多次举办文学讲座,广受读者欢迎,深得海内外学术界认可,在学术界同行中产生了广泛影响。沈石溪先生被公认为当代中国的“古典散文之父”。著名作家高洪波也曾称赞他是“中国当代最伟大最杰出的散文家之一”。

01以“一篇两篇”闻名天下

沈先生于1980年发表春日忆,从此,世人皆知他有“一篇两篇”,至今仍被许多报刊争相转载的佳作。其语言风格典雅优美,极富哲理,其语言风格又深受日本古典文学和现代文学的影响。而此篇春日忆亦是作者文学创作的典范之一。作者通过优美的文字和真挚的情感描写将对故乡春天、亲人朋友、山川河流的怀念和对青春年华、激情岁月的回忆淋漓尽致地展现给读者,将优美的语言、动人心弦的故事、瑰丽浪漫的想象融入文章中。作者用独特的视角表达出对自然山林和四季风景的热爱和向往,充分展现了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和深邃深沉的人文情怀。作者将所写之景比作青翠碧绿的春草,将写给友人或恋人春到天边和春望这样美好的诗句比作春草,表达“春色如许”之意,是作者艺术修养与写作技巧结合的典范之作。

02一生共写三百篇散文

沈石溪先生曾说:“我的一生中,写过三百篇散文。三百篇散文中,最多的一篇是写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有六十五篇(诗三百篇除外),最多的一篇是写于三十年代末,有一百五十七篇(诗三百篇除外)。我用来指导学生写作的题目是:文心雕龙”。七十年代中期后我没有继续写下去了,因为觉得不写了,就不再写了,开始写别的文章了。”所以就一直没有继续写下去了。”虽然我已经退出了文学写作圈子,但我始终不想放弃对文学创作的追求。”因为不能放弃,所以还要继续写下去。这是一种理想状态下的忘我之趣。

03 “人生最可悲的是在任何一个人面前都只是一个普通人”

“人生最可悲的是在任何一个人面前都只是个普通人,你无法把他看作一个真正的人,也无法把他看作是你生活的全部。你在任何一个社会中都要处于失落感中,不管是在家庭还是个人面前。”这段话是沈石溪先生晚年给家人写的一封信,这封信后来被收录进他的散文集春日忆里。沈石溪先生回忆道:“父母对我影响很大,我小时候都看过很多他们关于自己父母、孩子之间相处、工作以及家庭琐事写的文章……”沈石溪先生说:“人只有在一切美好事物面前都失去了自我。”

04用笔写生命,才是沈石溪的艺术追求

在本书中,沈石溪先生共收录了作者在香港、台湾、美国、日本等地的散文作品一百余篇,这些作品不仅涵盖了沈石溪先生对历史与人生思考,更体现出一种对生命的思考;不仅展现了作者对现代汉语写作与传统文化、人文精神的研究成果,也展现了他对艺术创作之路的探索与追求。沈石溪曾说:“如果说我是用一把钥匙打开了中国古典散文之门的话,那么,让我以这把钥匙打开古文世界就把我推到了这个境地。”正是这种用笔写生命的创作精神,让沈石溪走出了中国古典散文艺术成就与局限,以自己的作品与思想,对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