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是什么意思,它是谁写的?

[ 红豆博客 ]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原是一句民间谚语,最初的解释是黄河改道,历史上黄河总是在改道,基本30年一变,这个地方30年前是河西面,30年后变成了河东。

一、“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由来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由来?这句民间俗语为何广为流传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出自出清代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六回:“大先生,‘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就像三十年前,你二位府上何等优势,我是亲眼看见的。”

在古代,由于黄河河床较高,泥沙淤积严重,河道不固定,经常泛滥成灾。所以黄河经常改道,改道后,原来在河东的地方很可能就变到河西面去了。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由来?这句民间俗语为何广为流传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所谓此一时彼一时。东、西指河的南北岸。因黄河常改道,故用来比喻人事的盛衰兴替,变化无常。

还是一说是,战国时期,秦魏两国争夺河内地区。吴起助魏国夺得河内,三十年之后,白起助秦国夺回河内。民谣四起:三十河东,三十河西;吴白两起,天作玄机。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由来?这句民间俗语为何广为流传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一般是指人事变化无常,今天你坐庄明天也许就是他人了。今人有诗说:三十河东四十西,可笑当年论高低。也是这个意思。

我们从六十甲子圆图可以看出来,从甲子到甲午,是相对的,也正好是三十年。我认为这应该是老百姓说的,“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来历吧!

二、俗语典故的民间传说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由来?这句民间俗语为何广为流传

安史之乱爆发后,郭子仪率兵南征北战,为平定叛乱立下了汗马功劳,唐明皇因而把公主许配给郭子仪做儿媳,并为他建造了富丽堂皇的河东府。

不久新宅添孙,全家上下高兴自不必说,但郭子仪的孙子从小在蜜水里泡大,娇生惯养成性,长大后挥霍无度,等到先辈们去世后,门庭渐渐衰落,没用几年时间,万贯家产就被消耗殆尽,他只好沿街乞讨。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由来?这句民间俗语为何广为流传

一天,他来到河西庄,想起30多年前的奶妈,便去寻访,庄前左右都问遍了,可是人们都说不知道,郭孙非常扫兴,天快黑了,这时,又走来一个农夫,他上前一打听,原来竟是乳母的儿子。

进入院宅,放眼望去,只见粮囤座座,牛马成群。郭孙不解地问:家财如此富有,你为什么还要自己劳作呢?主人说:家产再大,也有吃空的时候。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由来?这句民间俗语为何广为流传

家母在世的时候,率领我们发奋创业,才得这些家产。勤俭持家,其中乐趣无穷啊!郭孙听后非常惭愧。主人不忘旧情,收留郭孙管账。

无奈他对管账一窍不通,主人不禁叹息到:“真是三十年河东享不尽荣华宝贵,三十年河西寄人篱下。”从此,“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便传开了。

总之,“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在民间广为流传,可以说是耳熟能详,这句话比喻人事的盛衰兴替,变化无常,有时候会向反面转变,难以预料。 各位看官,你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