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是凝固还是凝华

霜,是天气转凉后出现的固态或液态的露珠,通常出现在冬季或初春时节、早晨和傍晚时分。霜有两种用法:一种是自然产生,一种是人工形成。自然产生霜是由阳光照射下的暖湿空气中所产生的固态或液态的水蒸气。自然产生的霜大多出现在秋季或者初春的早晨或傍晚时候,冬季与初春时常有霜出现;人工生成的霜则没有这个特点,冬季很少出现与初春差不多的霜天气。人工形成霜,与自然界中的水或气的作用有关;天然形成霜是由一些白色或淡黄色的小冰粒变成的。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影响人们生活中常见、常被人们所忽略的两种霜的名称吧!

1、霜是凝结的意思

霜,中文名称:霜。英文名称: white water;中文名称:凝结;又称“冰”或“雪”等。凝结分为冰粒、冰晶两种;由于我国古代没有文字规范,对两种形态所用词语也不统一,一般把地面上结的霜叫做“冰”,而地面上没有凝结现象的就叫做“露珠”。霜的主要成分是水蒸气及矿物质水蒸汽。凝结形成时气温较低时冰粒较大(厚度1厘米);气温较高时冰球大(厚度10厘米);天气晴朗干燥时冰晶较小(直径2毫米以下)。由于水分子在水蒸气中以离子状态存在时更易形成结霜;冷凝时又形成霜的水分子多为离子状态,它们相互接触又很难相互作用。而不同层次中的水分蒸汽对温度、形状的作用是不一样的,温度低则液态水迅速凝结而成冰;空气中水分蒸汽含量高时就不易凝结成霜。

2、冻霜

冻霜又叫低温凝固。这种霜的形成条件是:在冬天时,寒冷的空气不断地从地面中吸取热量,使地面温度降低。由于地表很薄,在一定程度上能阻止空气和地面中冰的蒸发和冻结,因此它对霜的形成没有什么影响。相反,随着温度下降,地面上也能结冰。然而,从大气透明度看,地面上不能看到霜时,就不是冻结了霜。

3、霜冻是在地面上由冰晶及其他的气态物质在低温下慢慢冷却所产生的,不结冻就没有霜冻。

霜冻分为固态霜冻和液态霜冻。固态冻层是在大气中静止不动的部分,当空气温度下降到0℃以下时,物体表面会出现细小的冰晶。液态冻层则是在空气中形成一种气态物质,它的存在会使温度降低1℃以上,如果在其附近形成霜,这类霜冻被称为液态凝华。固态凝结的物体在一定程度上会融化成液体,即液滴,这种液滴会有一种冷凝现象。如果地面温度达到0℃以下或出现0.5℃左右的低温过程时,即使空气中没有水滴还不凝固了(如冻雨),也应被称为冰雨或冰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