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窑瓷器有存世吗

柴窑瓷器有存世吗?柴窑瓷器,主要是青瓷,是在明代早期开始烧造的。明代时期流行“青白瓷”,这种釉色最适合做碗、盘类的白瓷。其中,以青花瓷最为有名,但是在柴窑瓷器中出现的非常少;因为很多人都不知道有瓷色和器型可以区分?

1.色彩

柴窑的色泽以青白为主,色淡雅,没有天青色,也没有孔雀绿。与康熙朝时期的粉青、豆青相比,青绿色系与蓝色系的搭配更是完美无瑕。在器形上一般会将器底烧出小片纹路,与器物的造型相协调,也会有开片的现象,这些开片不是呈色不均、分布不均的现象;而是开片分布均匀而又有层次。

2.胎体

柴瓷器胎体有多种样式,但以胎薄、釉微干、釉面光亮、花纹细密、釉色鲜亮等为佳。由于柴瓷釉色多呈“五色柴”之色,故其烧成后颜色发暗、有一种灰中透白之感,但又不显灰白透明。在光照下呈现“火石红”光润艳丽景象。如以火石为胎,烧造出来的瓷器表面温度低且釉较厚,称为“冬青”。

3.釉色

在胎质的基础上,经烧制后釉的颜色才会变化。因此,在器型上胎质是鉴别柴窑瓷器的主要依据。柴瓷器的主要釉色有青、蓝、淡、素、天青,或淡或纯,都与瓷器胎有关系。颜色越白,釉就越润,但并不纯;越黑,釉就越灰且黑而不腻。由于受到瓷质的影响,而烧制时受温度限制及胎体特点影响很大,所以要靠经验去判断。

4.支烧风格

支烧风格是柴窑典型的风格,有自己独特的韵味。由于柴窑支烧技法中所使用的柴烟釉多为黑色,故而支烧后的作品常常在器底出现细小黑斑。因此支烧过程又被称为“黑支烧”。支烧风格是柴瓷器的一个独特之处,但它并非完美之物。由于柴窑支烧时釉面的釉层很薄,极易产生开片,使窑变不自然。

5.开片及修胎

柴窑器开片呈片状,且大多不规整。因高温烧制而裂痕纵横成了柴字纹(柴窑瓷器的胎体中以青瓷最多,故又称青白釉);还有在开片之上有许多细小的碎裂。修补的方法有手工及机械两种。手工修胎后,器物胎体坚厚,不易破碎,多是用铁钉、铁丝等固定器物与修胎工具(亦有在器身内打孔,将瓷胎中的气泡抽出,再用铁丝将孔眼堵住);机械修胎后则更多使用粘合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