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人口是指什么

城镇人口是指常住在城市的人口。指长期居住在城市,并已参加工作或有一定文化程度的人口。指到2018年末正式居住在城市,并已从事生产和工作(如家庭作坊、个体小店、集体食堂等)三年以上的人口。城镇人口中居住在当地**控制的城区以外地区,包括市辖区、县城、建制镇及其他建制乡镇,包括县城面积大于等于60平方公里和建制镇不超过20平方公里且常住人口不超过10万人。城镇人口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所必须的重要保障。中国的城镇化是一种现代化的现象,是城市化规律发挥作用的结果,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坚持的方向和途径。

1、城镇化的概念

“城镇化”是一个国际上的概念,一般指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对生活在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较高的地方地区人口的需求与居住空间逐步扩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也随之发生着巨大变化,人口数量和就业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在这一过程中,居民与工业生产的距离越来越远,这就要求必须大力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实现经济发展与城镇环境的协调发展。从总体上说,城镇化是城市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程度较低、基础较差、矛盾比较突出的国家所面临的一个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所以城镇化是现代国家建设需要大力推进的重要方面。

2、城镇人口规模及其分布

城镇人口是在一定区域内,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或户口迁移人口相对应的概念。我国实行城乡一体化和户籍制度改革,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未来我国城镇人口也将进一步扩大,成为一个中等规模的城镇化进程。根据全国人口发展规划(2010-2020年),到2020年我国将形成以北京、上海、广州等特大城市为核心、多个中等城市为支撑的新型城镇化格局,常住人口将达到13.5亿人以上。与此同时,城镇人口平均年龄将下降1岁左右。由于文化程度越高人口越多,教育水平和就业机会也越高,因而城镇化率也就越高。

3、城市人口影响因素

影响城市人口的因素主要包括地理位置、交通状况、教育水平、就业情况、卫生条件、社会保障、公共设施等。其中,地理位置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之一。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自然流向也随之发生变化,因此,地理位置以及交通状况都会影响人口的流向。我国大部分城市都处在经济比较发达、生活环境较好、交通方便、社会保障齐全的地区。因此,人口自然流向也会发生变化。此外,人口在不同地区之间相互转移现象也十分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