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补天的石头
女娲炼石补青天的故事,想必大家都知道。中国后世文人根据女娲补天剩下的五彩神石,又写出了很多精彩的续集。其中最为出名的便是《西游记》中的齐天大圣孙悟空。他自从被女娲遗落人间后便天生地养,吸取日月精华,最后从石头中脱胎而出。然后他又学得一身高超法力,大闹天宫。保唐僧西天取经后,成为了斗战胜佛。
第二块,石矶娘娘。石矶娘娘也像孙悟空一样,在吸收了成千上万年的日月精华后,终于从石头中修炼出了灵智。后来她幻化为妖,拜入了通天教主的门下。通天教主是天地间最牛的几位大人物之一,又倡导有教无类。所以在通天的教导下,石矶娘娘不仅成功幻化了人形,而且还开宗立派。后来哪吒在城楼上发现了乾坤弓和震天箭,随意射了一下,没想到就射死了石矶娘娘的道童。石矶找李靖和哪吒父子讨公道,却被赶来的太乙真人用九龙神火罩打回原形。姜子牙封神时,她被封为“月游星”.
第三块,贾宝玉。女娲在炼石补天后,就将剩下的其中一块扔到了青埂峰下。这石头通过自我修炼已具备灵识,幻化人形。后来太虚幻境的警幻仙子命他做了赤霞宫神瑛侍者。由于他时常在西方灵河岸上行走,给绛珠仙草浇水,所以神瑛侍者便与绛珠仙草许下木石之约。后来神瑛侍者因动了凡心,被一僧一道带入凡尘,化为了贾宝玉。而绛珠仙草则托生凡间,成为了林黛玉。二人有缘却又无分,最后再次错过。
相关内容
-
天上的街市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
天上的街市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创作背景】这首诗最初发表于1922年3月出版的《创造季刊》第1卷第1期。1921~1922年,中国处于北洋军阀混乱时期,面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黑暗现实,作者感到极大的愤怒。他从地上的街灯联想到天上的明星,又联想到街灯,于是写下了《天上的街市》这一富有想象力的诗篇。[2]【作品分析】在郭沫若看来,无限的宇宙涵映在有限的个体生命之中:“我想诗人的心境譬如一湾清澄的海...
-
石头书文章
石头书文章,,一天,川川和磊磊在山上玩,看见一个勘探队员正趴在一块大石头上,聚精会神地看着什么。川川好奇地问:“叔叔,您在看什么呀?”“我在读书呢。”叔叔笑着说。“书?哪里有书哇?”他俩看了看面前这块光秃秃的石头,感到很奇怪。“石头就是书。你们看,这石头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川川不林笑了起来,说:“这书上有字吗?”“有哇,你们来看:这是雨点留下的脚印,叫雨痕;这是波浪留下的足迹,叫波...
-
石头书提出问题并解答
石头书提出问题并解答,,川川和磊磊高兴地说:“石头书里的学问还真不少呢。”这句话中“石头书里的学问”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石头书上的“字”是指雨痕、波痕和矿物,石头书上的“画”是指化石,石头书还能告诉我们地球演变的过程从而帮助勘探队员寻煤炭和矿石。石头书原文:一天,川川和磊磊在山上玩,看见一个勘探队员正趴在一块大石头上,聚精会神地看着什么。川川好奇地问:“叔叔,您在看什么呀...
-
第一朵杏花体裁
第一朵杏花体裁,,第一朵杏花是记叙文体裁。苏教版语文第八册课文《第一朵杏花》是一篇物候学的小故事。课文主要写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前后两次向孩子问询第一朵杏花开放的具体时间,并且郑重记下的故事,赞扬了他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一丝不苟的研究精神、平易近人的处世原则。竺可桢(1890.3.7-1974.2.7),字藕舫,浙江省绍兴县东关镇人(现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近...
-
石头书阅读答案四年级
石头书阅读答案四年级,,阅读《石头书》全文,回答问题。1.读句子,用“\”划去括号里不正确的读音。 (1)川川好(hào hāo)奇地问:“叔叔,您在看什么呀?” (2)又过了很多很多年,地壳(qiào ké)慢慢上升,这里又变成了高山。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1)聚精会神:(2)刨根问底:3.石头书上的“字”指的是();石头书上的“画”指的是()。 4.“学问”的意思是();“石头书里...
-
石头书评课稿
石头书评课稿,,张老师的课堂教学干脆利落,善于情境创设,把乐与趣呈现;注重以生为本,让情与智共生;使知识性课文的教学充满情趣和浓浓的语文味。具体体现在:一、注重读书方法指导重视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不动笔墨不读书”课堂上,老师指导学生运用“浏览”和“边读边想边划”的读书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读书。在让学生思考“川川和磊磊提出了哪些问题”这个环节上,教师让学生学习快速“浏览”的方法,学生根据教师的方法很快...
-
石头书刨根问底的意思
石头书刨根问底的意思,,刨根问底,汉语词语,拼音是 páo gēn wèn dǐ,意思是比喻追究底细。出自老舍《老张的哲学》第三二:“一辆汽车碰在一株老树上,并没伤人……谁能刨根问底的要证据。”【近义词】:寻根究底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比喻追究底细示例你~,是啥意思?你既不是治安组长,又不是民兵队长! --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九章。...
-
石头书课外阅读
石头书课外阅读,,1.李四光爷爷是我国著名的( )家。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1)不翼而飞: (2)欣喜若狂: 1.地质学2.(1)没有翅膀却能飞,比喻东西突然不见了。文中指小石头突然不见了。(2)开心得不得了。文中指找回了小石头,李四光非常高兴。...
-
石头书学问的意思
石头书学问的意思,,石头书里的“学问”指的是:知识石头书是中国古代原始的书籍.即把文字刻在石头上.它起源于东汉,而最大的石头书出于唐朝.中国现存的最早石刻文字,是唐初于陈仓(今陕西宝鸡)发现的春秋时期10个石鼓上的刻文.唐朝时印刷术还不很发达,为避免人们在学习经书时传抄错误,唐文宗下令将《诗经》《论语》等十二部儒家经书,刻成石经,立于长安城务本坊的国子学内,供学员们抄录、诵读.当时共刻了114块石...
-
石头书的主要内容
石头书的主要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笫17课>《石头书》通过川川和磊磊两个孩子与勘探队员的交谈介绍了许多有关岩石的知识也表现了两个孩子热爱科学探求知识的强烈愿望。课外拓展:起源于东汉,而最大的石头书出于唐朝。中国现存的最早石刻文字,是唐初于陈仓(今陕西宝鸡)发现的春秋时期10个石鼓上的刻文。唐朝时印刷术还不很发达,为避免人们在学习经书时传抄错误,唐文宗下令将《诗经》《论语》等十二部儒家经书,刻成石...
-
石头书中的学问的意思是什么
石头书中的学问的意思是什么,,石头像书册。上面有雨点留下的脚印;波浪留下的足迹;树叶、贝壳、小鱼……的图纹。这些小小的化石上能传达出这么多的信息,这是一本充满奥秘的“书”。这样的书还会告诉我们,哪座山下埋着煤炭,哪块地下藏着矿石……。一块普普通通的石头竟有这么多学问,还真有趣。川川和磊磊的经历告诉我们,只有保持“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勤于思考和研究,才能从生活中学到更多的知识。这篇课文通过川川磊...
-
三国演义第十八回感悟100字
三国演义第十八回感悟100字,,读了《三国演义》一书,使我受益匪浅。 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学名著。《三国演义》刻划了近200个人物形象,其中最为成功的有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等人。《三国演义》以三国时期魏、蜀、吴三个统治集团相互斗争为主要描写内容。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其中有庸主献帝刘禅,气量狭隘的周瑜,忠厚的鲁肃,勇猛的张飞...
-
乡土中国批判了乡土社会的本色土气
乡土中国批判了乡土社会的本色土气,,乡土社会的本色是土气,由此产生了生于斯、长于斯的社会模式。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假如在一个村子里的人都是这样的话,在人和人的关系上也就发生了一种特色,每个孩子都是在人家眼中看着长大的,在孩子眼里周围的人也是从小就看惯的。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熟悉是从时间里、多方面、经常的接触中所发生的亲密的感...
-
相信未来分段
相信未来分段,,全诗共三个层次:一段(1—3节)描述残酷的现实的同时表达了自己的信念。第1—2节:恶势力横行,我们希望破灭,果实被窃痛斥现实第3节:面对着困难,我们信念更强,豪情更浓表明信念。二段(4—6节)交代“相信未来”的理由。第4节:想信未来有人能够看清历史,辨明真相相信未来第5节:面对表层的创伤,继续前进,任人评说第6节:相信历史会给中国的脊梁以公正的评价。三段(7节),年轻的诗人发自内心...
-
石头书 小说
石头书 小说,,石头书即把文字刻在石头上,是中国古代原始的书籍。石头书上的字是指雨痕、波痕、矿石,石头书上的画是指鱼、树叶、贝壳。的化石。《石头书》 它起源于东汉,而最大的石头书出于唐朝。中国现存的最早石刻文字,是唐初于陈仓(今陕西宝鸡)发现的春秋时期10个石鼓上的刻文。唐朝时印刷术还不很发达,为避免人们在学习经书时传抄错误,唐文宗下令将《诗经》《论语》等十二部儒家经书,刻成石经,立于长安城务本坊...
-
石头书是几年级课文
石头书是几年级课文,,三年级上册课文一天,川川和磊磊在山上玩,看见一个勘探队员正趴在一块大石头上,聚精会神地看着什么。川川好奇地问:“叔叔,您在看什么呀?”“我在读书呢。”叔叔笑着说。“书?哪里有书哇?”他俩看了看面前这块光秃秃的石头,感到很奇怪。“石头就是书。你们看,这石头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川川不禁笑了起来,说:“这书上有字吗?”“有哇,你们来看:这是雨点留下的脚印,叫雨痕;这...
-
记念刘和珍君教材分析学情分析
记念刘和珍君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记念刘和珍君》是民国时期文学家鲁迅收录在《华盖集续编》的散文。原文于1926年4月12日发表在《语丝》周刊第七十四期。刘和珍是北京学生运动的领袖之一,1926年在“三·一八惨案”中遇害,年仅22岁。鲁迅先生在参加了刘和珍的追悼会之后,亲作《记念刘和珍君》一文,追忆这位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学生,痛悼“为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歌颂“虽殒身不恤”的“中国女子的勇毅”。创作...
-
呼兰河传(节选)从中可以感受到作者怎样的
呼兰河传(节选)从中可以感受到作者怎样的心情?,,呼兰河小城的生活在萧红看来是寂寞的,而她的童年生活也是寂寞的,从童年起寂寞就深深地烙在了萧红的心上。为了摆脱寂寞,萧红从中国的最北端走到了最南方,从童年走到青年再到中年,许多年过去了,萧红的寂寞依旧深重,始终如影随形。可以说,寂寞伴随了萧红一生。多年的漂泊之后,萧红在人生的末端,重新回顾童年的生活,提笔写下《呼兰河传》,想必是在为了替自己的心灵寻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