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中山陵

《巍巍中山陵》中“巍巍”既指陵园建筑群体的规模气势,创意磅薄,气势恢宏。也指它在广大人民心中的崇高地位,还指伟人的思想震古铄今,智存日月。其文章亦如高山大川,让人仰止。。可以说是文章文眼,全文或明或暗地扣住“巍巍”这个显著特征进行说明、描写。

《巍巍的中山陵》中用了很多说明方法,课文说明中山陵的地理位置、陵园的设计、建造和布局结构时,常常采用列数字的方法。如写祭堂“宽三十米、深二十四点七米、高二十八点七米。”“祭堂与南端入口处石坊的水平距离为七百米,垂直高差为七十三米。其间有三百九十二个踏级”等,以具体的数字表明了祭堂的规模,很好的体现了“巍巍”这一特征。给读者流下了深刻的印象。

还恰当的引用资料可增强说明的依据,充实说明的内容。达到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事物的作用。如文中“相传孙中山先生在1912年3月辞去临时大总统的职务以后,曾到中山来打猎,看到周围地势开阔,风物优美,气概雄伟,景象万千,就表示了身后要埋葬在这里的愿望。”资料的恰当引用,令人信服地说明了陵园建于此是根据孙中山先生的遗愿,增强了可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