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心理学读后感1500字

这本书是我在图书馆的书架行列间闲逛徘徊时发现,瞄到后便毫不犹豫地取出来。原因很简单,我认为自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拖延热衷者,而且越发有严重之势。比如与朋友赴约,我往往会把时刻预算得刚刚好,不迟也不早;又比如说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喜爱把作业拖到限期前一两天才开始做,像是此刻的读书笔记,我想着明天就务必打印,因此只好赶在周末的尾巴把这赶出来……

于是,我决定要透过这本书探究我沉溺上拖延的深层原因,以及期望找到解决的有效方法。

书的第一章就阐述了一个“拖延者怪圈”:

这次我想早点开始,我得立刻开始,我不开始又怎样样呢?还有时刻,我这个人有毛病,做还是不做?——不做,或者,背水一战。我永远不会再拖延。

我完全感同身受,这无疑是我一学期来的心路历程。开学初,我往往雄心壮志,想着这学期我务必时刻温故而知新,切勿期末临急抱佛脚,我得立刻开始。渐渐地,学习往往会被一些莫须有的琐事耽搁,于是我开始想:我不开始又怎样样呢?于是,临近期末,我又安慰自己:还有时刻……

对于拖延的原因,作者归结为:缺乏自信、反感心理、目标和回报过于遥远、无法自我约束。我想前两类原因的吧。仔细想想,我喜爱把赴约的时刻调得刚刚好,是由于我以前提早到达,一个人站在街角等待,我实在是不喜爱等待,于是选取了这个方法,可我每次看到朋友比我早到在等待,我又感到惭愧;至于在学习上临急抱佛脚,是由于我感觉那样的效率会比平时大大提高,同时我认为自己在高中三年都孜孜不倦,却在高考中功亏一篑,而眼看平时成绩不如我的同学都如愿以偿考上重本。我害怕就算平时温故而知新也抵但是别人临急抱佛脚的运气。但是,我似乎忘了一本最基本的道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探究了自己拖延的原因,我似乎能顺藤摸瓜找到解决方法,正如书中提到的:

慢慢来。我深知改变这坏习惯不能指望一朝一夕就完成,一切不能立竿见影,我会试着在日常生活中多给自己心理暗示,例如,在学习方面,我务必时刻提醒自己“笨鸟先飞”。

观察内心的抵抗。书中描述这这实际上是一个克服恐惧的过程,这个自我观察的过程同时也发挥着间接的提示作用。或许我须聆听内心的挣扎,然后透过理性告诉自己,如何做才是正确的。又比如在学习方面,当惰性与初衷对抗时,我务必告诉自己:我是学生。

笔记、日记、自由书写。我个人认为这是个个性的方法。记录下自己最真实的想法,证明自己的改变,又或是从这些资料中更深刻地探讨自己。拖延症是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我也是拖延症患者。突然有一天,在工作间隙我搜索相关信息起来,看到了推荐这么一本书,好像口碑还不错,又看到PDF版的,就顺手下载下来,看了一遍,现在来记观感。

这本书给我的最大印象就是掉书袋,恨不得每一页都提到一本书(事实上也差不多了);然后就是文字流畅,非常好读;最后,治愈拖延症方法是什么倒其次了,更多的还是分析根源,观点也算新奇有趣,可以一看。

里面最引起我观注的观点是对于人类动物本能的认识。按照书里的观点,我们是“摩登时代的原始人”,我们很多行动的根源性动力都可以归结到动物本能上来,例如,东西吃多了会长胖是因为原始人吃一顿饱饭不容易,身体把营养储存起来,而现代人基本不需要这样了,但本能还是留了下来。动物本能是一种强大的力量,我们需要让它成为我们达成目标的动力。(最近发现从生理角度分析心理学还是很多的呢)

另外一点就是童年阴影型拖延症,插一句,我对里面提到的“父母皆祸害”的豆瓣小组有点兴趣。这种拖延症我觉得还是挺科学的,我自己小的时候大概也是有一点,做的很多事情都有为父母的想法,为了达到他们的要求,达不到会受到教训,使自己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只在他们面前做事,而父母不在场的其他时间用来玩,而浪费大量的时间,更没法很好的集中做事情。还有就是达不到父母满意,反正做与不做都不会有奖励,更有甚者还要被批评,就形成了拖着的心理。这种大概只能长大了自己克服,以及吸取教训,不要在未来让自己的小孩子受到影响。迪克牛仔有一首歌这样唱道:“有多少爱可以重来,有多少人愿意等待,当懂得珍惜以后归来,却不知那份爱会不会还在?”

那份爱,或许还有可能再回来,但时间却无法倒退,生命也无法重来。

读书时,你以为青春永驻,岁月很长,大把的时间可以用来挥霍,该学的东西没有学会,该看的书也没有翻开,等到匆匆四年毕业了,没有一项技能、找不到工作时,才知道“书到用时方恨少”。

工作时,你以为时间还多,精力还够,大把的时间用在刷微博、聊QQ、侃八卦,白天的事拖到晚上,晚上的事拖到明天,直到Deadline就在眼前,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敷衍了事交了差遭到一通狠批,才知道什么叫做“悲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