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花鞋是什么体裁的文章
《芦花鞋》的体裁是小说,出自曹文轩长篇小说《青铜葵花》。
这篇课文讲述青铜一家编织芦花鞋,青铜冒雪坚持卖芦花鞋,最后因为一个人没有买到他的芦花鞋,他把自己脚上的鞋子脱下来,雪天赤脚追向买鞋人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青铜勤劳、善良、懂事的品质的赞美之情。
芦花鞋主要故事的梗概:
城市女孩葵花,她先和父亲在干校生活,然后随爸爸来到了一个叫大麦地的村庄生活,父亲不幸遇难后,被农村男孩青铜一家领养。
青铜一家一贫如洗,但就算每人省下一口吃的也要抚养葵花,葵花和青铜成了兄妹,青铜不会说话但是他几乎为葵花奉献了一切,他们一起生活,一起成长,一起面对饥荒、洪水、蝗灾等等一切苦难。葵花12岁那年,被召回她的城市,青铜从此常常遥望葵花所在的方向,痛苦的他仰天狂叫,喊出了葵花,找回了自己的声音。
相关内容
-
蟋蟀的住宅是一篇什么体裁的文章
蟋蟀的住宅是一篇什么体裁的文章,,属于记叙文。《蟋蟀的住宅》选自《昆虫记》,作者是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1823-1915)。该文章载入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7课、冀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26课,该文章主要介绍了蟋蟀洞穴的特点和修建过程等内容。赞扬了蟋蟀不辞劳苦和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作者在文中大量采用拟人手法,曾被收录进小学教材。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能正确...
-
爬天都峰是什么体裁的文章
爬天都峰是什么体裁的文章,,小学四年级语文部编版教材《爬天都峰》是中国作家黄亦波写的一篇记叙文。课文讲述了“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路遇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我们”相互鼓励,一起爬上天都峄的事。揭示了在困难面前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要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道理。课文第一部分即第1段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自然引出下文。第二部分(2——7自然段)写爬山的经过。讲“我”与老爷...
-
一块奶酪是什么体裁的文章
一块奶酪是什么体裁的文章,,童话。《一块奶酪》课文主题:这篇课文叙述了蚂蚁队长在搬运食物时抵制奶酪渣的诱惑,不搞特权,把奶酪渣让给了年龄最小的蚂蚁的事,赞扬了蚂蚁队长以身作则,关爱弱小的品质。《一块奶酪》重点句子解析:1.就在这时,蚂蚁队长发现了一块大奶酪。那块奶实在太大了,他左抬抬不起,右搬搬不动,只好叫来七八蚂蚁当助手。蚂蚁队长自己抬不动,需要七八只小蚂蚁帮忙,这块奶酪可真大啊!“只好”一词用...
-
芦花鞋四年级下册
芦花鞋四年级下册,,《芦花鞋》是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改选自曹文轩先生的《青铜葵花》。本文分四个部分,介绍了青铜一家做了101双芦花鞋,让青铜顶着刺骨的寒风去卖芦花鞋,他甚至还把自己脚上穿的一双芦花鞋也给卖了,回到家时,他的脚已经冻得通红。课文中讲的是青铜和葵花。课文主要讲了青铜和葵花采集芦花做芦花鞋的事。我感受了葵花与青铜那不掺杂质的孤独,领略了大麦地人民...
-
白杨礼赞体裁属于什么
白杨礼赞体裁属于什么,,白杨礼赞的体裁是散文,出自《见闻杂记》,作者矛盾。《白杨礼赞》是现代作家茅盾于1941年所写的一篇散文,出自《见闻杂记》,作者以西北黄土高原上“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的白杨树,来象征坚韧、勤劳的北方农民。歌颂他们在民族解放斗争中的朴实、坚强和力求上进的精神,同时对于那些“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也投出了辛辣的嘲讽。文章立意高远,形象鲜明,结构严谨,语言简练。...
-
短新闻两篇体裁
短新闻两篇体裁,,短新闻两篇体裁是新闻。1.别了,“不列颠尼亚”原文节选: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港督府于1885年建成,在以后的近一个半世纪中,包括彭定康在内的许多港督曾对其进行过大规模改建、扩建和装修。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晚6时15分,象征英国管治结束的告别仪式在距离驻港英军总部不远的添马舰军营东面举行。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临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
-
第一次抱母亲体裁是什么
第一次抱母亲体裁是什么,,记叙文。《第一次抱母亲》是当代作家张炜月的代表作品之一,主要体现母爱的伟大。主要内容是写母亲生病住院,在一次护士换床单时,作者把母亲抱起,但用力过猛,这是作者第一次抱母亲。因为母亲从小到大都是以力大无穷的形象出现在作者的面前,所以作者以为母亲应该很重,有很多斤,因为这样才能挑起那么重的担子。但是没想到母亲竟然那么轻,但就是这么轻的身体却撑起了整片天空。最后写作者突发奇想,...
-
手术台就是阵地是什么体裁
手术台就是阵地是什么体裁,,是一篇纪实性记叙文。《手术台就是阵地》是人民教育出版社课标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中的一篇课文,主要内容是写在抗日战争时期,加拿大共产党员白求恩大夫的忠于职守,无私奉献精神。《手术台就是阵地》是人民教育出版社课标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的一篇阅读课文,这篇课文所讲的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1939年春天,齐会战斗打响了,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派遣的加拿大共产党员白求恩大夫在...
-
手术台就是阵地体裁
手术台就是阵地体裁,,《手术台就是阵地》是人民教育出版社课标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选读课文第24课的一篇课文。《手术台就是阵地》是人民教育出版社课标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的一篇阅读课文,这篇课文所讲的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1939年春天,齐会战斗打响了,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派遣的加拿大共产党员白求恩大夫在这次战斗中,把手术台当作阵地,在形势越来越危险的情况下,不顾个人安危,谢绝了卫生部长恳请他...
-
第一朵杏花体裁
第一朵杏花体裁,,第一朵杏花是记叙文体裁。苏教版语文第八册课文《第一朵杏花》是一篇物候学的小故事。课文主要写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前后两次向孩子问询第一朵杏花开放的具体时间,并且郑重记下的故事,赞扬了他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一丝不苟的研究精神、平易近人的处世原则。竺可桢(1890.3.7-1974.2.7),字藕舫,浙江省绍兴县东关镇人(现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近...
-
最大的麦穗教案第一课时
最大的麦穗教案第一课时,,教材简析:本文是一篇借事说理的散文,富有哲理。叙述古希腊学者苏格拉底让弟子们在有限的时间内到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的事,揭示了人的一生必须实实在在地抓住眼前的机遇,而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课文叙事简洁,说理深刻,围绕“最大的麦穗”,按照“事情起因→经过结果→即事明理”的顺序安排结构。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是本课学习的难点和重点。因此,要通过反复地朗读课文,抓主要的问题...
-
宇宙的边疆体裁
宇宙的边疆体裁,,《宇宙的边疆》是一部电视纪录片的解说词,它节 选自卡尔·萨根的作品《宇宙》。《宇宙》被 翻译成10多种语言,在60多个国家和地区放映,观众达5亿。与这部电视剧相配套的科普书籍《宇宙》是《纽约时报》连续70周的最佳畅销书,是历史上英语出版的科普书籍中发行量最大 ——在80多个国家发行了500多万册。作者简介:卡尔·萨根(Carl Sagan,1934—1996),美国天文学家。19...
-
海滨小镇体裁
海滨小镇体裁,,《海滨小城》是记叙文。《海滨小城》第一部分写海滨的景象。由远及近,先写浩瀚大海的景色,再写海滩的景观。这部分突出景物色彩的描写,文中描绘的景物色彩斑斓:有蓝色、棕色、银白色、灰色、金黄色、青色。这些丰富多彩的颜色,展示了海滨的美丽。第二部分写小城美丽的景色。分别描写了小城的庭院、公园、街道三处景物,突出了美丽、整洁的特点。...
-
采薇体裁
采薇体裁,,《小雅·采薇》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此诗以一个返乡戍卒的口吻,唱出从军将士艰辛的生活和思归的情怀。全诗六章,每章八句。前五章着重写戍边征战生活的艰苦、强烈的思乡情绪以及久久未能回家的原因,从中透露出士兵既有御敌胜利的喜悦,也深感征战之苦,流露出期望和平的心绪;末章以痛定思痛的抒情结束全诗,感人至深。这首诗运用了重叠的句式与比兴的手法,集中体现了《诗经》的艺术特色。...
-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体裁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体裁,,《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现代作家周晔于1945年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通过回忆伯父鲁迅的几件事,以及他给“我”的教育,反映了他读书一丝不苟,同情和关怀劳动人民的性格特征,赞扬了鲁迅“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优秀品质,同时又表达了作者对鲁迅的无比怀念、热爱与敬仰之情。全文构思、立意高明,脉络清晰,叙事清楚,行文童言真心,读来亲切感人。《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后被选入2017年人...
-
景泰蓝的制作体裁
景泰蓝的制作体裁,,说明文《景泰蓝的制作》是叶圣陶写作的一篇文章,出自他的《小记十篇》 ,记录了景泰蓝这一工艺品的制作过程。 [1] [3] 现收录在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教科书中。泰蓝制作技艺,北京市崇文区地方传统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景泰蓝技艺是外传珐琅技艺和本土金属珐琅工艺相结合的产物。明清两代,御用监和造办处均在北京设有专为皇家服务的珐琅作坊,技艺从成熟走向辉煌。近代以来,社会...
-
蝙蝠和雷达是什么体裁
蝙蝠和雷达是什么体裁,,蝙蝠和雷达是一篇科学说明短文。《蝙蝠和雷达》中心感受:要有一颗善于发现的眼睛,善于动脑思考,发现问题,敢于创新。读后感:学习了《蝙蝠和雷达》,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讲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经过多次试验研究,由此发明了雷达。你也许会问吧:蝙蝠和雷达可以说是“八竽子打不着”,它们怎么会有牵连呢?好了,我来告诉你吧,你在电视里或许看到过一些蝙蝠在夜晚飞出洞穴去寻找食物吧,可你见...
-
湖心亭看雪体裁
湖心亭看雪体裁,,小品文,散文的流派之一,其内容经常是在生活中,作者经过省思想传达给读者的讯息,内容题材不限,所传达的道理或想法也没有限制。短小灵活、简练隽永,具有议论、抒情、叙事的多重功能,偏重于即兴抒写零碎的感想、片断的见闻和点滴的体会,是一种轻便自由的文学形式。《湖心亭看雪》是明末清初文学家是张岱小品的传世之作,选自《陶庵梦忆》卷三。文章以精炼的笔墨,记叙了作者自己湖心亭看雪的经过,描绘了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