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作文

不忍人之心,什么意思?以前我也不懂这是什么意思。寒假里,我看了一本《孟子:行为与责任的故事》之后,我才懂得了什么叫“不忍人之心“。

还原《孟子》篇中所言一例经典:突见一小孩跌落井里,任何人都会立即生起一种惊骇而同情的心理情感,从而想办法去救那个小孩,在这一瞬间,人们既不会想到那样做可以获得小孩父母的感恩,也不会想由此可以博取邻里乡亲的赞誉,更不会是出于厌恶那个小孩可怕的哭喊声,人们在这一瞬间产生的这种惊骇是一种同情的心理情感,救是“不忍人之心”,这是人人皆有的。

“人之初,性本善”引自三字经开篇明义,不难理解人均有向善之心,“性善”乃孟子关于人性的根本看法,而所谓人性首先就表现在人人皆有“恻隐之心”,也即是“不忍人之心”。

所谓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即便是大奸大恶之人,在生命结束前,也有一段“其言也善”的告语,警示周人,汗颜泪毁,浮沫身生,更不说举义临危而相壑之人,多为世人代代相传。

成汤流放夏桀,而令人举国为主;武王伐纣是人心所向,拯救人于水深火热之中;汉高祖宽宏大度,而使天下归心;唐太宗不念旧恶,感念直言,而开创贞观盛;宋太祖举贤若渴,横扫乱世,而一统天下。这些无不显现出古代帝王为天下苍生所想的“恻隐之心”,由此为人们所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