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故事鲁迅课文出自哪册书
《好的故事》这篇课文选自鲁迅的散文集《野草》。创作于1925年。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都写到昏沉的夜,给读者营造出一种昏沉、悲凉的气氛。 让读者感到作者消极的情绪,本文的表达很有特色,主要运用对比的写法。 在文章的中间却描绘了美丽、优雅、有趣的梦境,反映出作者开朗的心境。这两种情绪形成鲜明的对比。
这首散文诗写于1925年1月28日,最初发表于1925年2月9日《语丝》周刊笫13期。关于这篇散文诗的写作时间,作者鲁迅于编成《野草》集子的时候,在文章的末尾注的是“1925年2月24日”,这个时间,比此篇散文诗在《语丝》杂志上发表的时间晚了两个多月,这应是鲁迅误记。
课文可以分成三个部分理解: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了旧历正月初五深夜的情景,以引出梦境。
第二部分(第3-9自然段):具体写了“我”梦境中看到的“好的故事”——水乡各种奇妙的景物以及“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
第三部分(第10-12自然段):写“好的故事”破灭了,“我”重新回到“昏沉的夜”。
相关内容
-
好的故事课文生字
好的故事课文生字,,搁:gē(耽搁、搁置、搁浅)综:zōng(综合、综述、错综复杂)澄:chéng(澄静、澄澈、澄净萍:píng(萍踪、浮萍、萍水相逢)藻:zǎo(水藻、绿藻、海藻)漾:yàng(荡漾、漾奶)焰:yàn(烈焰、火焰、气焰)削:xuē(削减、削除、剥削)瞬:shùn(瞬间、转瞬、瞬息万变)凝:níng(凝聚、凝视、屏气凝神)骤:zhòu(骤然、急骤、暴风骤雨)掷:zhì(抛掷、投掷、...
-
哲理故事(八)
哲理故事(八),,有一天动物园管理员们发现袋鼠从笼子里跑出来了,于是开会讨论,一致认为是笼子的高度过低。所以它们决定将笼子的高度由原來的十公尺加高到二十公尺。结果第二天他们发现袋鼠还是跑到外面来,所以他们又决定再将高度加高到三十公尺。沒想到隔天居然又看到袋鼠全跑到外面,于是管理员们大为紧张,决定一不做二不休,将笼子的高度加高到一百公尺。一天长颈鹿和几只袋鼠们在闲聊,“你们看,这些人会不会再继续加高...
-
故乡鲁迅课文原文
故乡鲁迅课文原文,,故乡第一部分:回故乡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蓬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阿!这不是我二十年来时时记得的故乡?我所记得的故乡全不如此。我的故乡好得多了。但要我记起他的美丽,说出他的佳处来,却又没有影像,没有言辞了。仿佛也就...
-
好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一个怎样的鲁迅
好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一个怎样的鲁迅,,《好的故事》给了我一个不一样的感动,我也重新认识了一 个不带批判和讽刺,对生活充满热爱和希望的鲁迅。”《少年闰土》向往自由的鲁迅;《好的故事》追求理想的鲁迅。《少年闰土》这篇文章塑造了一个在鲁迅眼中“聪明、机智勇敢、见多识广”的少年闰土形象。鲁迅先生用“我”和“我”的朋友做对比,突出了闰土的形象。与中年的闰土做了巨大的对比。《好的故事》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5...
-
疏粝亦足饱我饥指什么生肖
疏粝亦足饱我饥指什么生肖,,一说到疏粝亦足饱我饥,大家就会想到猪这个生肖,因为在大家的印象中猪就是吃粗饭长大的,但是大家可能不知道这首诗出自哪里,疏粝亦足饱我饥。这句诗出自唐朝 韩愈 所著的《山石》,而这句诗描写的的十分的形象,意思就是饭菜虽粗糙,却够填饱我的饥肠。这里疏粝亦作“踈糲”,意为粗糙的饭食。这首诗虽然是一首传统的纪游诗,但是在时中的字里行间表达了作者作者不愿为世俗羁绊的心情,同时也写出...
-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原文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原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原文:伯父鲁迅先生在世的时候,我年纪还小,根本不知道鲁迅是谁,以为伯父就是伯父,跟任何人的伯父一样,没有什么特别了不起。伯父死了,他的遗体躺在万国殡仪馆的大礼堂里,许多人都来向他致敬,有的甚至于失声痛哭。数不清的挽联、花圈围绕着他,堆满了整间屋子。送挽联、花圈的有工人,有学生,各色各样的人都有。那时候我有点惊异了,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我呆呆地望...
-
鲁迅故事新编
鲁迅故事新编,,《故事新编》是鲁迅的最后的创新之作,里面8篇有5篇写于鲁迅生命的最后时期。面临死亡的威胁,处于内外交困、身心交瘁之中,《故事新编》整体的风格却显示出前所未有的从容、充裕、幽默和洒脱。尽管骨子里依旧藏着鲁迅固有的悲凉,却出之以诙谐的“游戏笔墨”,这表明鲁迅的思想与艺术都达到了一个新的环境,具有某种超前性。在它的很多篇中,都可以发现或隐或现、或浓或淡地存在着“庄严”与“荒诞”两种色彩和...
-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几年级课文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几年级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现代作家周晔于1945年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通过回忆伯父鲁迅的几件事,以及他给“我”的教育,反映了他读书一丝不苟,同情和关怀劳动人民的性格特征,赞扬了鲁迅“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优秀品质,同时又表达了作者对鲁迅的无比怀念、热爱与敬仰之情。全文构思、立意高明,脉络清晰,叙事清楚,行文童言真心,读来亲切感人。《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后被选入201...
-
好的故事中鲁迅的梦境是什么的
好的故事中鲁迅的梦境是什么的,,《好的故事》首先写的是使作者梦牵魂绕的故乡浙江绍兴城西南的记忆中“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的山阴道上的景物。作者坐船经过山阴道,看见河两岸美丽的风景和人物。这些景物中有植物乌桕、新禾、野花、丛树、枯树、竹;有动物鸡、狗;有建筑物茅屋、塔、伽蓝;有穿戴物件蓑笠、晒着的衣裳;有天、云;还有活动在这静止画面上的农夫、村妇、村女、和尚等人物,这些景物都按各自自身的特性安...
-
好的故事认识了怎样的鲁迅
好的故事认识了怎样的鲁迅,,《好的故事》认识了追求理想的鲁迅。《好的故事》,一篇描写梦境的散文诗。作品首先写出昏沉的夜,这是当时鲁迅所处黑暗社会环境的象征。正是在这种黑暗底色的对比中,描绘出一幅生动明艳的美丽画幅。作品写道:“这故事很美丽,幽雅,有趣。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紧接着具体抒写了梦境中“好的故事”。但当“正要凝视”这些“无数美的人和美的事”时,却只见“昏暗的灯光”“在...
-
在大海中永生哪个版本的课文
在大海中永生哪个版本的课文,,在大海中永生是苏教版的课文。《在大海中永生》这是一篇饱贮情谊的通讯,这篇通讯记叙了历史伟人邓小平的骨灰撒向大海的情景,歌颂了伟人的不朽功绩,表达了人民对伟人的一片深情。课文按照时间先后的顺序,分别叙写了飞机载着邓小平爷爷的骨灰飞向大海、骨灰撒向大海、向大海告别的整个过程,进而表达了人民祝愿这位一代伟人永生的怀念之情。全文七个自然段,可分三段。第一段(第一自然段):叙写...
-
好的故事节选自鲁迅的哪篇文章
好的故事节选自鲁迅的哪篇文章,,《好的故事》选自鲁迅先生的《野草》,《好的故事》其实是在希望与失望的矛盾中,启示人们毁掉“昏沉的夜”,实现充满“好的故事”的生活的强烈愿望,表现了作者鲁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歌赞,对理想的热烈憧憬。全文景物写得真实、细致,且景中有情,景中有意。《野草》是现代文学家鲁迅创作的一部散文诗集,收1924年至1926年间所作散文诗23篇,书前有《题辞》1篇,1927年7月由北...
-
好的故事课文
好的故事课文,,《好的故事》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5年创作的一首散文诗。此文通过对梦境中"好的故事"的描绘,反映了作者鲁迅在希望与失望的矛盾中,启示人们毁掉"昏沉的夜",实现充满"好的故事"的生活的强烈愿望,表现了作者鲁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歌赞,对理想的热烈憧憬。全文景物写得真实、细致,且景中有情,景中有意。这篇散文以梦幻的形式,描写了一个没有"故事"的"好的故事",寄寓了作者深邃的思想和执著的...
-
鲁迅《祝福》原文赏析
鲁迅《祝福》原文赏析,,《祝福》是鲁迅小说代表作之一。《祝福》从不同角度表达出了封建社会对人们思想的约束和制约,导致了祥林嫂悲惨命运的出现。通过祥林嫂和富人们完全不同的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用富人的生活热闹忙碌来烘托祥林嫂的悲惨和痛苦,突出了反封建的主题和思想。文章通过祥林嫂一生悲惨遭遇的描写,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的社会矛盾以及中国农村的真实面貌,深刻地揭示了地主阶级对劳动人民特别是劳动妇女的摧残和...
-
好的故事选自鲁迅先生的哪部作品
好的故事选自鲁迅先生的哪部作品,,《好的故事》选自鲁迅先生的《野草》,《好的故事》其实是在希望与失望的矛盾中,启示人们毁掉“昏沉的夜”,实现充满“好的故事”的生活的强烈愿望,表现了作者鲁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歌赞,对理想的热烈憧憬。全文景物写得真实、细致,且景中有情,景中有意。《野草》是现代文学家鲁迅创作的一部散文诗集,收1924年至1926年间所作散文诗23篇,书前有《题辞》1篇,1927年7月由...
-
好的故事选自鲁迅散文集什么
好的故事选自鲁迅散文集什么,,《好的故事》选自鲁迅先生的《野草》,《好的故事》其实是在希望与失望的矛盾中,启示人们毁掉“昏沉的夜”,实现充满“好的故事”的生活的强烈愿望,表现了作者鲁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歌赞,对理想的热烈憧憬。全文景物写得真实、细致,且景中有情,景中有意。《野草》是现代文学家鲁迅创作的一部散文诗集,收1924年至1926年间所作散文诗23篇,书前有《题辞》1篇,1927年7月由北京...
-
好的故事出自鲁迅的什么书
好的故事出自鲁迅的什么书,,《好的故事》出自《野草》散文集,是一首散文诗,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5年创作的一首散文诗,此文通过对梦境中“好的故事”的描绘,反映了作者鲁迅在希望与失望的矛盾中。启示人们毁掉“昏沉的夜”,实现充满“好的故事”的生活的强烈愿望,表现了作者鲁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歌赞,对理想的热烈憧憬,全文景物写得真实、细致,且景中有情,景中有意。比此篇散文诗在《语丝》杂志上发表的时间晚了...
-
不懂就要问这篇课文
不懂就要问这篇课文,,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那时候上课,先生念,学生跟着念,咿咿呀呀,像唱歌一样。学生读熟了,先生就让他们一个一个地背诵。至于书里的意思,先生从来不讲。一天,孙中山来到学校,照例把书放到先生面前,流利地背出昨天所学的功课。先生听了,连连点头。接着,先生在孙中山的书上又圈了一段。他念一句,叫孙中山念一句。孙中山会读了,就回到座位上练习背诵。孙中山读了几遍,就背下来了。可是,书里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