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的发明中心思想
![纸的发明中心思想](https://www.zdzd.net/z/no/298.jpg)
作者通过《纸的发明》向学生们介绍了“纸”的发展历程以及各种纸的优缺点。表明了造纸术的发明和传播,极大的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影响了全世界。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古代人民的赞美和对祖国悠久历史文化的敬仰。表达了作者对于古人聪明才智的赞美之情。
远古时代没有纸。商朝时,将字刻于龟甲、兽骨之上(既甲古文)。周朝时,用竹简(即竹片)、木简、帛写字著书。西汉时,劳动人民发明用丝絮造纸,后来用麻纤维造纸。
东汉元兴元年(公元105)年,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术,采用树皮、麻头、破布、旧鱼网为原料造纸。从此,纸的产量大增。唐朝时,造纸术开始外传朝鲜、日本和阿拉伯、欧洲等地。
相关内容
-
纸的发明课文
纸的发明课文,,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早在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创造了文字。可那时候还没有纸,要记录一件事情,就用刀把文字刻在龟甲和兽骨上,或者把文字铸刻在青铜器上。后来,人们又把文字刻在竹片和木片上。这些竹片、木片用绳子穿起来,就成了一册书。但是,这种书很笨重,阅读、携带、保存都很不方便。古时候用“学富五车”形容一个人学问高,是因为书多的时候需要用车来拉。再后来,有了蚕丝...
-
中考满分作文读后感300字
中考满分作文读后感300字,,《中考满分作文》读后感昨天我看完了《中考满分作文》这本书。本书收录了许许多多的作文。有写景的、写物的、写事的、自拟题、考场命题、半命题等等,其中有好几篇我很喜欢,有《你是那颗闪烁的星星》,作者肖思瑶;《李白重返人间》,作者陈秋伊;《神奇的魔力豆种》,作者龚悦铭;《与爱的对话》,作者胡雨珂;《我家的“开心果”》,作者潘奕露等。其中《神奇的魔力豆种》是篇寓言作文,讲述了兄...
-
白杨礼赞作者简介
白杨礼赞作者简介,,茅盾(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茅盾是他的一个笔名,他还用过郎损、玄珠、方璧、止敬、蒲牢、微明、沈仲方、沈明甫等笔名。茅盾出生在一个思想观念颇为新颖的家庭里,从小接受新式的教育。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毕业后入商务印书馆工作,从此走上了改革中国文艺的道路,他是新文化运...
-
纸的发明教案
纸的发明教案,,一、复习导入:电脑屏幕出示术、创、录、册、保、存、约、验、阿、伯、欧、洲、社。创造、阅读、携带、蚕茧、蔡伦、均匀、传承。检查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二、浏览课文初步感知请同学们浏览课文思考:1.这篇文章给我们讲了一件什么事呢?【设计意图:重视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能力的形成,培养学生概括的表达能力。】2.蔡伦为什么要改进这个造纸的方法呢?3.蔡伦用什么方法改进造纸呢?你从中体会到...
-
先秦姓氏的区别
先秦姓氏的区别,,1、先秦时代,姓与氏有区别,姓不变,而氏则不断变 化。 春秋时晋国叔向说, “胖之宗十一族,唯羊舌氏在而已”’ 同是姬姓贵族,却存许多不同的氏,羊舌氏只是叔向所在的 “宗”的十一个氏族之一。姓和氏的产生和区别是由氏族制和宗 法制决定的。2、姓与氏来源于原始时代氏族,胞族或部落的名称。那队每 一个氏族都有一个用图腾物作标志的名称。图腾物既是氏族感生 神灵,又是族名。当氏族经过发展,...
-
列文虎克为了观察什么发明显微镜
列文虎克为了观察什么发明显微镜,,在每个实验室里面,都会有一个显微镜,它的作用就是发现肉眼看不见的纤维组织以及细胞,为工作提供便利。那么下面就来和大家说说列文虎克观察什么东西造出显微镜的,答案是观察细菌和原生动物。1674年,列文虎克通过观察细菌和原生动物这些微小的生物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光学显微镜,并且利用它首次观察到了血红细胞,从而开启了研究微观世界的纪元。显微镜是一种用来观察的仪器,它可以看到...
-
火烧云课文作者
火烧云课文作者,,《火烧云》的作者是中国近现代女作家萧红。《火烧云》是现代文学作品,萧红创作的《呼兰河传》中的一段文字。摘入沪教版五年级课文,以及人教版三年级课文。《火烧云》(节选)萧红: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脸红红的,大白狗变成红的了,红公鸡变成金的了,黑母鸡变成紫檀色的了。喂猪的老头儿在墙根站着,笑盈盈地看着他的两头小白猪变成小金猪了。他刚想说:“你们也变了……”旁边走来个乘...
-
呵呵的含义骂人
呵呵的含义骂人,,一开始呵呵是笑声的拟声词而已,但是正面谈话中要避免使用呵呵,显得不太尊重别人,但是时代不断发展在网络用语中呵呵已经变成了嘲讽不屑的意思,强调对对方的否认。一个呵字代表了无语,两个呵字代表冷汗都属于网络生产物,一种万能的词汇。呵呵两个字给人感觉就是不舒服,一种嘲弄感。更衍生出一句话:流言止于智者,聊天止于呵呵。呵呵两个字一出现多半聊天内容就会结束。一般在打出呵呵两个字的时候内心一定...
-
鸟啼的作者是什么
鸟啼的作者是什么,,鸟啼朝代:宋朝|作者:陆游野人无历日,鸟啼知四时:二月闻子规,春耕不可迟;三月闻黄鹂,幼妇闵蚕饥;四月鸣布谷,家家蚕上簇;五月鸣鸦舅,苗稚忧草茂。人言农家苦,望晴复望雨;乐处谁得知?生不识官府。葛衫麦饭有即休,湖桥小市酒如油。夜夜扶归常烂醉,不怕行逢灞陵尉。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
-
月季花的介绍
月季花的介绍,,月季原产于中国,有二千多年的栽培历史,相传神农时代就有人把野月季挖回家栽植,汉朝时宫廷花园中已大量栽培,唐朝时更为普遍。由于中国长江流域的气候条件适于蔷薇生长,所以中国古代月季栽培大部分集中在长江流域一带。中国的六朝南齐(公元497-501年)诗人谢眺有《咏蔷薇》诗句描述蔷薇花为红色。而古代月季的栽培,见之记载的则要比蔷薇晚二、三百年左右。宋代宋祁著《益都方物略记》记载:“此花即东...
-
桂花雨两个浸字不同的意思
桂花雨两个浸字不同的意思,,第一个“浸”字写出了桂花的香气不是一缕,而是弥漫在空气中,人们好像就浸泡在桂花的香气里。“浸” 字将桂花香无处不在展示得淋漓尽致。这句话体现了作者喜爱桂花的感情。第二个“浸”说明桂花迷人的原因是它不仅可以闻,还可以吃,一年四季带给全村人花香和甜蜜。桂花的香气不受季节的限制永远甜在人们的心里。使村子里的人的生活更加甜美。《桂花雨》作者先写了自己最喜欢的桂花,接着写了摇桂花...
-
愚公移山后续编写
愚公移山后续编写,, 自从老愚公一家人开始搬山以来,已匆匆过了数十年,他的儿子愚老公继承了父亲的志愿,继续搬山,而老愚公的孙子愚小公却总想用科学的力量把这两座大山给搬走。一天,愚小公放学回家,老愚公对他说:“孙儿啊,你也老大不小的了!也该帮着家里搬山啦!”愚小公一听,可不乐意了,就反驳道:“爷,您和我爸思想都太迂腐了,现在都已经是高科技时代了,您不能总用老眼光看问题,如果这样搬下去,恐怕几百年也搬...
-
我爱这土地500字赏析
我爱这土地500字赏析,,1、《我爱这土地》赏析:这首诗以“假如”开头,这个头开得突兀、新奇,有凝神沉思之感。诗中的“鸟”是泛指,是共名,它不像历代诗人所反复咏唱的杜鹃、鹧鸪那样,稍一点染,即具有一种天然的特殊的情味和意蕴,而是全靠作者在无所依傍的情况下作出新的艺术追求。2、再则,诗中特地亮出“嘶哑的喉咙”,也和古典诗词中栖枝的黄莺、啼血的杜鹃、冲天的白鹭等大异其趣,它纯粹是抗战初期悲壮的时代氛围...
-
记念刘和珍君作者是谁
记念刘和珍君作者是谁,,《记念刘和珍君》是民国时期文学家鲁迅收录在《华盖集续编》的散文。原文于1926年4月12日发表在《语丝》周刊第七十四期。刘和珍是北京学生运动的领袖之一,1926年在“三·一八惨案”中遇害,年仅22岁。鲁迅先生在参加了刘和珍的追悼会之后,亲作《记念刘和珍君》一文,追忆这位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学生,痛悼“为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歌颂“虽殒身不恤”的“中国女子的勇毅”。综观全文的思...
-
名人传读后感1000左右
名人传读后感1000左右,,寒假里我的生活过得很充实,读书是其中最令人愉悦的。一本好书,不仅能鼓舞人,还能使人更深刻的认识世界,了解人生。《名人传》就是一部让我感悟最深的书,它是由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的《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组成的。《名人传》描述了处于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三位伟大艺术家的精神力量和心灵之美,他们是19世纪德国伟大音乐家贝多芬、文艺复兴时代意大利著名雕塑家米...
-
巴金的家经典语录及感悟
巴金的家经典语录及感悟,,1、我们是青年,不是畸人,不是愚人,应当给自己把幸福争过来。赏析:这句话表达了新一代青年对新思想的热衷,在那个时代,他们是清醒的人,不愿再被封建思想所毒害。2、无论是在白天或黑夜,世界都有两个不同的面目,为着两种不同的人而存在。赏析:白天代表了接受了新思想的青年,例如五四运动的倡导者和追随者们,而黑夜则代表了腐朽的封建社会和旧思想,在巴金描写的那个时代,这两种思想进行了激...
-
爱之链作者
爱之链作者,,杰尼.巴尼特,美国作家 。《爱之链》是一首爱的赞歌,作者是美国作家杰尼·巴尼特,罗依·李。文章极其细腻地描写了发生在一个严寒的冬夜中的充满爱的故事:下岗的乔依无偿帮助老妇人修好汽车,老妇人在用餐时又得到了乔依妻子的悉心照顾,也受到了了爱的感染,留下一些钱,悄悄地走了。...
-
声声慢400字赏析
声声慢400字赏析,,综观全词,作者以通俗自然的语言、铺叙的手法写景抒情,而抒情又比较含蓄曲折,心中极愁,景景含愁,通篇是愁,然而这一愁情作者却始终不说破,只是极力烘托渲染,层层推进,营造出一种“一重未了一重添”的凄苦氛围,给人留下更多的思索空间。全词写来尽管没有一滴泪,然而给人们的感党却是“一字一泪,满纸呜咽”。这比直写痛哭和泪水涟涟更为深刻、凄酸,也更能感染人。要注意的是,这首词中作者抒发的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