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双手上下箭头打一成语

上下其手。

上下其手(拼音:shàng xià qí shǒu)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上下其手”的原义是楚国的穿封戌在攻打郑国时俘虏了郑国的守将皇颉,王子围欲与之争功,请伯州犁为其裁决,伯州犁有意偏袒王子围,以手高举和向下的动作示意皇颉承认自己为王子围所俘。后比喻玩弄手段,暗中作弊。

在句子中可充当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运用示例:

唐·周矩《为索元礼首按制狱疏》:“何以核之?陛下试取所告状,酌其虚实者,付令推之,微讽动以探其情,所推者必上下其手,希圣旨也。”

清·李伯元《文明小史》第二十九回:“那时刑部堂官,是个部曹出身,律例盤得极熟,大约部办也拿他不住,不能上下其手。”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四回:“因此他一到工上,先把前头委的几个办料委员,抓个错,一齐撤差,统通换了自己的私人,以便上下其手。”

现代·朱自清《“海阔天空”与“古今中外”》:“亏得尚有“巧妙不同”一句注脚,还可上下其手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