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之美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四季之美是按照时间顺序写的。
本文作者从自己的主观感受出发,对四季之美进行了列举:春天的黎明、夏天的夜晚、秋天的黄昏、冬天的早晨。作者细致描写自然界中出现的各具特色的景物,从而赞美四季的美,表现了对生活及大自然的热爱。
《四季之美》这篇文章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按照时间的顺序,写出了作者眼中四个不同季节的美丽。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以及热爱四季的思想回感情。
文章语言简洁,仿佛一位邻答家女孩娓娓道来。但娴静委婉,韵味不尽,值得再三品味。
《四季之美》是一篇以时间为序的写景散文,全文四个自然段,春、夏、秋、冬各为一段。三百多个字,篇幅简短,结构简单,每段开头,作者开门见山点明季节中最美的时刻,后面语句作者就抓住这一时刻自己认为最美的景物进行描述。
相关内容
-
扬州慢淮左名都解析
扬州慢淮左名都解析,,开篇便与昔日繁华的扬州长街做对比,反衬此地“荠麦青青”,一片荒凉。自金兵侵犯过后,连“废池乔木”都对战争心生厌恶,借残破的古树与池台以拟人化的手法表达出作者内心的愤恨之情。直至黄昏最是凄清时刻,一声清角吹寒了空城,亦吹寒了人心。下片化用杜牧的诗,想象杜牧重游故地后的震惊与悲哀,从而体现作者沉重的心情。扬州二十四桥仍在,水面荡漾出层层波纹,在清冷的月光下万籁俱寂,作者营造出一种...
-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意象是什么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意象是什么,,1、《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是郭沫若于1919年9—10月间写的一首新诗。这首诗一方面通过对大自然景观的真实描写,展示了大自然雄伟壮丽的景色;另一方面,大自然形象成为社会现实和时代精神的鲜明反照,是五四时期那种时代狂飈的象征,是那种向旧世界、旧文化、旧传统猛烈冲击的时代精神的象征。作者借这首诗想要告诉人们:科学的文明,人民的觉醒,终将彻底推翻旧世界,创造一个新世界。这首诗...
-
今月曾经照古人的出处和作者
今月曾经照古人的出处和作者,,今月曾经照古人的作者是李白,出自他所写的《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这句话的意思就是现在的月亮曾经照过古人。这首诗属于李白比较有代表性的一首咏月抒怀的古诗,他端着酒杯问月亮从饮酒到邀月,反映了人们对宇宙的那种困惑。在这首诗里面淋漓尽致的体现了李白这位诗人的纵横恣意的特色,从不同的层次,不同的方面描写了明月的形象,通过描写明月来感叹人生的短暂,从而展现出作者的那种博...
-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立意是什么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立意是什么,,《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是郭沫若于1919年9—10月间写的一首新诗。这首诗一方面通过对大自然景观的真实描写,展示了大自然雄伟壮丽的景色;另一方面,大自然形象成为社会现实和时代精神的鲜明反照,是五四时期那种时代狂飈的象征,是那种向旧世界、旧文化、旧传统猛烈冲击的时代精神的象征。作者借这首诗想要告诉人们:科学的文明,人民的觉醒,终将彻底推翻旧世界,创造一个新世界。这首诗意境...
-
我与地坛人生感悟
我与地坛人生感悟,,作者对于生命意义的探索与感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对生命的感悟是在地坛这个特殊环境和背景中完成的。作者在文中开头便写到:“仿佛这古园就是为了等我,而历经沧桑在那儿等待了四百多年。”作者在二十一岁时双腿瘫痪,精神近于崩溃,于是就和离家咫尺的地坛结下了不解之缘。而地坛就像一位饱经风霜的老母亲,“为一个失魂落魄的人把一切都准备好了。”给他一个僻静的地方,静静地舔舐伤痕,思索自己...
-
扬州慢·淮左名都作者简介
扬州慢·淮左名都作者简介,,1、《扬州慢·淮左名都》是宋代词人姜夔的代表作。此词开头三句点明扬州昔日名满国中的繁华景象,以及自己对传闻中扬州的深情向往;接着二句写映入眼帘的只是无边的荠麦,与昔日盛况截然不同;“自胡马”三句,言明眼前的残败荒凉完全是金兵南侵造成的,在人们心灵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创伤;“渐黄昏”二句,以回荡于整座空城之上的凄凉呜咽的号角声,进一步烘托今日扬州的荒凉落寞。下片化用杜牧系列诗...
-
扬州慢淮左名都作者
扬州慢淮左名都作者,,《扬州慢·淮左名都》是宋代词人姜夔的代表作。此词开头三句点明扬州昔日名满国中的繁华景象,以及自己对传闻中扬州的深情向往;接着二句写映入眼帘的只是无边的荠麦,与昔日盛况截然不同;“自胡马”三句,言明眼前的残败荒凉完全是金兵南侵造成的,在人们心灵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创伤;“渐黄昏”二句,以回荡于整座空城之上的凄凉呜咽的号角声,进一步烘托今日扬州的荒凉落寞。下片化用杜牧系列诗意,抒写自...
-
记念刘和珍君作者
记念刘和珍君作者,,《记念刘和珍君》是民国时期文学家鲁迅收录在《华盖集续编》的散文。原文于1926年4月12日发表在《语丝》周刊第七十四期。刘和珍是北京学生运动的领袖之一,1926年在“三·一八惨案”中遇害,年仅22岁。鲁迅先生在参加了刘和珍的追悼会之后,亲作《记念刘和珍君》一文,追忆这位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学生,痛悼“为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歌颂“虽殒身不恤”的“中国女子的勇毅”。作者:鲁迅,原名...
-
大自然的语言分段
大自然的语言分段,,第一部分(1-3自然段)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第二部分(4-5自然段)物候观察对农业的意义。第三部分(6-10自然段)物候现象的决定因素。第四部分(11-12自然段)物候观测研究的意义。《大自然的语言》是现代科学家、教育家竺可桢创作的科学小品文。此文通俗生动地介绍了物候学及其研究的对象,阐述了物候学现象来临的有关因素以及研究物候学的意义与知识,说明了物候学的特性与本质。全文综合运...
-
大自然的语言提问
大自然的语言提问,,(一)阅读《大自然的语言》节选,完成15—18题(18分)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所...
-
大自然的语言日记
大自然的语言日记,,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到处都有自然现象,而且非常有趣,不信,我就给你说说吧!动物也有自己的语言。你听过公鸡啼鸣吗?“雄鸡一唱天下白”,它的意思就是公鸡一叫天就亮了。它不就像个不用定时的小闹钟吗?多可爱呀!母鸡咯咯叫,不用说就知道它下蛋了,你去鸡窝准能捡到鸡蛋。“母鸡下蛋咯咯叫,公鸡打鸣人起早。”这就是鸡的语言吧!多有趣呀!我再给你讲一讲无声的动物语言吧!小蚂蚁多勤劳,但你一看见蚂...
-
大自然的语言主要内容
大自然的语言主要内容,,《大自然的语言》,本文是知识性小诗。通过一些自然现象,告诉我们只要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大自然的一些规律。全诗共7节,诗歌语言生动活泼,适合朗读背诵。大自然的语言是人心灵的声音。文章简述了物候学研究对象,物候变化的一些规律和研究物候学的意义。课文开头一段将大自然一年四季的物候景观写得生动形象,寓说明于描写之中,如同展现一幅四季风光画卷,既引人入胜又使人联想,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
-
大自然的语言3句
大自然的语言3句,,关于大自然的语言的句子关于大自然的语言的句子 :1、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2、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3、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4、六月六秋,早收晚丢。5、日出红云升,劝君莫远行;日落红云升,来日是晴天。6、喜鹊枝头叫,出门晴天报。7、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燕子低飞蛇过道,蚂蚁搬家山戴帽。一场春雨一场暖。8、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9、不...
-
梅花魂500字
梅花魂500字,,《梅花魂》读后感我是一个五年级的小学生,我们前不久所学的课文,《梅花魂》让我的感受很深刻。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作者出生在东南亚星岛,从小和外祖父生活在一起。每当外祖父教她唐诗宋词时,当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之类的句子都会哭,都会勾起他的思乡之情。有一次,作者在外祖父的书房玩耍时,不小心把一副用水墨画...
-
项脊轩志和陋室铭的人生态度
项脊轩志和陋室铭的人生态度,,1、《陋室铭》是一篇托物言志的铭文。文章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它单纯、简练、清新像一首精粹的诗,充满了哲理和情韵。2、《项脊轩志》是明代文学家归有光所作的一篇回忆性记事散文。全文以作者青年时代朝夕所居的书斋项脊轩为经,以归家几代人的人事变迁为纬,真切再现了祖母、母亲、妻子的音容...
-
大自然的语言主旨
大自然的语言主旨,,1、大自然表达了自由奔放!清新脱俗,鸟语花香喜悦之情,大自然的春天表达了百花争艳的热烈之情,夏天的海滩表达了浪漫的激情,秋天表达了秋分萧瑟的伤感之情,冬天的腊梅凌寒独自开的坚强不屈之情! 2、大自然的语言说明是逻辑顺序。大自然的语言是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作者主要采用逻辑顺序进行说明,条理清楚,层次分明。从局部看,一些段落的安排也讲究条理性。3、如第三部分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
-
大自然的语言30
大自然的语言30,,《大自然的语言》这篇课文通俗而又生动地介绍了物候学及其研究的对象。《大自然的语言》一文在语言上是生动说明与平实说明相结合。本文主要采用逻辑顺序进行说明,条理清晰,层次分明。从整体看,文章的思路是:自然现象——物候、物候学及其研究的对象——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因素——研究物候学的意义。这样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由具体到抽象地进行说明,既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
-
大自然的语言作者
大自然的语言作者,,竺可桢(1890年3月7日—1974年2月7日),又名绍荣,字藕舫,汉族,浙江上虞人。中国卓越的科学家和教育家,当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和气象学家,物候学发展的推动者。1910年赴美国留学,曾在哈佛大学地学系学气象,1918年获博士学位。物候学也是他呕心沥血作出了重要贡献的领域之一。《大自然的语言》是现代科学家、教育家竺可桢创作的科学小品文。此文通俗生动地介绍了物候学及其研究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