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身工》原文解析

《包身工》原文解析: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也由这些工资不及男工三分之一的包身工担负了下来”),描述包身工的悲惨生活,并指出产生包身工的社会根源。包身工“住”的条件和“吃”的条件恶劣不堪,她们过的是一种令人难以想象的非人生活。“清晨四点一刻,天还没亮”,但包身工却已经被催逼着起身了。她们住在“用红砖墙严密地封锁着的”“鸽笼一般”的工房里,里面充满着汗臭、粪臭和湿气。一间“七尺阔,十二尺深”的空间里,要住上十六七个“专替别人制造纱的‘猪’”。吃早“粥”时,十几个人只吃到“一洋铅桶浆糊一般的薄粥”,而且还要“一窝蜂地抢着”,因为稍迟一些就要“捧着一只空碗”。文章从烧粥、抢粥和粥的成分的描述中,表明这些廉价的“机器”们正过着一种猪一般的生活。接着,文章介绍了包身工的来源。包身工是帝国主义勾结封建势力,从破产的农村中诱骗到都市来卖身做工的农民女儿。经过“带工”老板那张“可以将一根稻草讲成金条的嘴巴”的游说,大批贫苦农家的儿女被拐进了福临路工房。带工老板把包身工当作赚钱的“机器”,把剥削所得用来放债、卖田、造屋,并兼营茶楼等店铺,表现出他们那种流氓和奴隶主式的身份。最后,指出帝国主义特别愿意雇用包身工的三大原因,其中通过“芦柴棒”被殴辱的描写,形象地揭示出帝国主义对中国工人的残酷压迫和剥削以及包身工制度的掠夺本质。在“芦柴棒”被打的一段里,作者着力刻画“打杂的”凶狠残暴和老板娘的阴险冷酷,从而突出地表现了失去自由的包身工的的悲惨遭遇。

第二部分(从“五点钟”到“总在二万四千人以上”)描述包身工恶劣的劳动条件。文章介绍了包身工在劳动时受着音响、尘埃和湿气等三大威胁。在这里,作者一方面把车间的情况给以形象的描绘,同时又随时在唤起读者感觉上的经验。如关于尘埃威胁的描述:“爱作弄人的小恶魔一般地在空中飞舞的花絮”、“头发、鼻孔、睫毛和每一个毛孔,都是这些花絮寄托的场所”,“要知道这些花絮粘在身上的感觉,那你可以假想一下……”,这些细致的描述,使读者加深了对车间生活的感受。除了三大威胁之外,包身工还随时随地会遭到殴打、罚工钱和停生意三大危险,而其中主要是殴打。在拿摩温和东洋婆共同作弄包身工小福子一段描写中,说“东洋婆望了一会,也许是她要介绍一种更‘合理’的惩戒办法”,用语极为犀利,作者对东洋婆的切齿恨,溢于言表。这里写包身工“劳动”的条件和第一段写的“住”的条件、“吃”的条件合起来,就构成了包身工悲惨生活的全貌。最后,文章用具体材料和精确数字,说明日本纱厂由于对中国工人残酷压榨而迅速膨大的事实,特别指出帝国主义用增加劳动强度,减少工人,多用包身工等办法来获得巨额利润的事实,揭示了包身工制度是帝国主义对生产落后国家的一种最残暴、最野蛮的剥削方式,从而点明了全文的中心思想。

第三部分(从“两粥一饭”到结束),是全篇的总结,给包身工的生活处境作了全面的、概括的介绍。其中有包身工的繁重的工作负担,有惊人的残酷掠夺,有兽性的疯狂毒打。由于繁重的、强化的劳动,包身工们被摧残得不成人样:“手脚象芦柴棒一般的瘦,身体象弓一般的弯,面色象死人一般的惨”。写“芦柴棒”免除抄身时,说她被折磨得连冷酷无情的抄身婆也害怕“摸着她的骨头会做恶梦”,深刻地表现了“芦柴棒”等包身工备受折磨之深。改良机器和增加劳动强度的结果,产量增多了,而工人的工资却在减少。这对包身工来说没有直接关系,因为除了“包身费大洋二十元”以外,包身工的工资属于工头所有。工资减少,那就要剥削在带工头身上,而他们是不会承受这剥削的,结果是使包身工承受更残酷的压榨,“直到榨完了残留在她们皮骨里的最后一滴血汗为止”。文章结尾处,作者写道:“在这千万被饲养者的中间,没有光,没有热,没有同情,没有希望……没有法律,没有人道。”写了这六个“没有”之后,又指出:“这儿有的是二十世纪烂熟了的技术、机械、体制和对这种体制忠实服役的十六世纪封建制度下的奴隶。”通过“没有”和“有”的对照,表现了作者对包身工悲惨生活的无限同情和对这种不合理现象的强烈控诉。结尾一段愤怒地警告帝国主义者当心“锭子上的冤魂”,暗示在这样残酷的剥削制度下必将激起被压迫者的反抗。“黎明的到来,还是终于无法可以抗拒的”,透露出反抗的暴风雨就要到来的气势。这些话说得很含蓄,但意义深远,给人以极大的启示。其中某些词语,如“黎明”、“锭子上的冤魂”等,并非作者故意含蓄,而是在当时反动的政治环境下没有言论自由的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