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的云雾听课评价

第一, 巧妙渗透,为学生搭建掌握总分构段结构的阶梯。

《庐山的云雾》这篇课文的第2、3自然段是按着“总——分”的结构,让学生掌握这一结构,即有助于学生体会文本的内容,又有助于学生运用此构段方式进行写作。这针对三年级学生而言,非常重要。徐岩老师在教学中,就尊重中年段学生的认知规律,教给学生阅读认识“总——分”结构段,巧妙渗透,授之以渔,为学生搭建掌握“总——分”结构段的阶梯。徐老师在教学第2自然段时,首先让学生找到四种描写四种姿态的云雾。学生找到了笼罩在山头的云雾;缠绕半山腰的云雾;弥漫山谷的云雾;遮挡山峰的云雾。然后引导学生朗读体悟不同姿态的云雾的美,这样学生感受到庐山的云有各种姿态而且很美,这为体会这段第一句和后几句的总分关系做好了情感的铺垫。接着教师运用了师生合作读的方法,巧妙地让学生感知“总——分”的结构。教师读第一句,四个小组分别读四种姿态的云,并提出一个巧妙的问题就是:“通过这种形式的读你发现了什么?”学生有了前面的铺垫,有了这样合作的读,学生悟出:“老师读的句子是说庐山云雾特点千姿百态。我们读的句子是具体写庐山云雾都有什么样的姿态。”老师趁热大铁:“我读的这句就像首领一样,统领整个一个自然段。我们把这样的句子叫做总起句。就把这三个字标在这句话的旁边。”就是这样巧妙地渗透,学生初步认识了“总——分”的构段方式。接下来教师又巧妙地引导学生运用由第2自然段学习的内容,来学习第3自然段,让学生找一找哪个自然段也运用了先总述,再分述的方法。学生找到了第3自然段,并循着“总——分”的结构,知道了庐山云雾瞬息万变的特点,并通过分述的句子更好地体会了这个特点。中年级的阅读教学要求中有一点就是体会文章布局谋篇的方法,达到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我想像徐老师这样训练,久而久之,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定会越来越强。

第二,巧妙铺垫,为学生搭建积累背诵的阶梯。

对于中年段特别是三年级的孩子来说,丰富语言积累非常关键,这对学生阅读、表达和思维都起着重要作用。徐老师在教学生抓出积累点,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她引导学生积累语言是有章法的。首先让学生充分地读,形成语感,感受语言的美,让学生对庐山云雾的姿态的美产生喜爱之情,对语言有了喜欢的情感,当老师提出背诵时才饶有兴趣。接着引导学生掌握本段的总分结构,为背诵理清了层次,然后屏幕上打出背诵支柱点的词——即云雾的方位词,学生背起来就有章可循了,然后去掉支柱点的词,学生背诵下来了。这种“情感的铺垫、结构认知的铺垫、方位支柱点的词语的铺垫,为学生丰富语言积累架设了阶梯。

第三,巧妙结合,为学生搭建运用语言的阶梯。

教师在教学第3自然段时,教师巧妙地抓住了读写结合点,先引导学生朗读感受到云雾变化的姿态多,速度快,学生对文本中的语言产生感受,在播放云雾变化之快的课件,看看云又变成了什么,写在课文的结尾处。学生积极投入练笔之中,通过学生的补充更深刻地感受到云雾的瞬息万变,学生的写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还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一举三得。

总之,徐岩老师的课,注重交给学生阅读的方法,为学生阅读搭建了阶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有了阅读的方法终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