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之道明德新民止于至善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高尚的德行,在于关爱人民,在于达到最高境界的善。
出处:《大学》
选段: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译文: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高尚的德行,在于关爱人民,在于达到最高境界的善。知道要达到“至善”的境界方能确定目标,确定目标后方能心地宁静,心地宁静方能安稳不乱,安稳不乱方能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方能达到“至善”。凡物都有根本有末节,凡事都有终端有始端,知道了它们的先后次序,就与《大学》的宗旨相差不远了。
相关内容
-
大学之道内圣外王
大学之道内圣外王,,大学之道中“齐家、治国、平天下”被视为“外王”之业。在《大学》所提到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一统治天下的准则,即把个人修身的好坏看成政治好坏的关键这一观点相吻合,而“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个条目(步骤)被视为实现儒家“内圣外王”的途径,其中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被视为内圣之业,而齐家、治国、平天下则被视为外王之业。“内...
-
威尼斯的小艇说课稿
威尼斯的小艇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学分析《威尼斯的小艇》是一篇精讲课文。课文通过介绍威尼斯小艇的样子、船夫驾驶小艇的高超技术以及小艇的重要作用,为我们展示了威尼斯这座水上名城旖旎的风光。在教学中,既要通过水城的迷人风光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又要让学生领会作者的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2、教学目标:认知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前四个自然段。技能目标:通...
-
大学之道与小学之道
大学之道与小学之道,,朱熹把道德教育过程分为“小学”与“大学”两阶段。认为“小学之事,知之浅而行之小者也”,在教育内容选择上应“教人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小学”是“直理会那事”,通过学习人伦规范,博以诗、书、礼、乐、射、御之文和践行心术之要、威仪之则、衣服之制、饮食之节的涵养,实现“成人”教育功效:“大学之事,知之深而行之大者也”,“大学”是在“小学”存养已熟的根基上“只就...
-
大学之道第六章
大学之道第六章,,“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是古典诗文《大学》里的句子。所谓“大学”,实质为大学问,人世间最重要的学问。原为《礼记》中的一篇。相传为曾子作,近代许多学者认为是秦汉之际儒家作品。全面总结了先秦儒家关于道德修养、道德作用及其与治国平天下的关系。南宋朱熹把它与《论语》、《孟子》、《中庸》合称为“四书”,从此《大学》成为儒家经典。朱熹把《大学》重新编排整理,分为“经”一...
-
大学之道意思
大学之道意思,,“大学之道”是儒学经典《大学》开篇第一句。《大学》原本是《礼记》中的一篇。宋代人把它从《礼记》中抽出来,与《论语》、《孟子》、《中庸》相配合,到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时,便成了“四书”之一。《大学》是孔子及其门徒留下来的遗书,是儒学的入门读物。所以,朱熹把它列为 “四书”之首。 朱熹又认为收在《礼记》中的《大学》本子有错乱,便把它重新编排了一番,分为“经”和“传”两个部分。其中“经...
-
愚公移山800字议论文
愚公移山800字议论文,,小时候,那样妈妈给我讲愚公移山的故事,我总是嘲笑愚公太蠢,那么大的山,他怎么可能移走呢?今天,学习了《愚公移山》这篇课文,我又深刻了解了愚公身上的精神,想想小时候,我还真是年少无知啊!愚公精神是指做事目标明确、乐观自信、勇于行动、坚持不懈。回想过往的时光,我在什么时候体现了愚公精神,什么时候又是智叟?物理那座大山之我是“愚公”刚升入年级,新增了一门科目——物理。刚上不到两...
-
大学之道公开课
大学之道公开课,,大学之道公开课教案:目标1、积累文学常识。2、理解文意,准确翻译。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词语和特殊句式。3、分析本文的论证特点。4、理解文章表达的思想及现实意义。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理解课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思维发展与提升:整体阅读,点面结合。在弄懂重点语句的基础上,理清各句和各段之间的联系,把握本文主旨。审美鉴赏与创造:了解《礼记》的有关知识,理解并把...
-
大学之道原文
大学之道原文,,大学之道礼记 〔两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
-
大学之道全文
大学之道全文,,《大学之道》全文:大学之道礼记〔两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
-
大学之道详解
大学之道详解,,“大学之道”是儒学经典《大学》开篇第一句。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学习和应用于生活,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才能够有所收获。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末,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
-
大学之道高二
大学之道高二,,大学之道是高二年级的课文。“大学之道”是儒学经典《大学》开篇第一句。《大学》原本是《礼记》中的一篇。宋代人把它从《礼记》中抽出来,与《论语》、《孟子》、《中庸》相配合,到朱熹撰《四书 章句集注》时,便成了“四书”之一。出处《大学》介绍:《大学》是孔子及其门徒留下来的遗书,是儒学的入门读物。所以,朱熹把它列为 “四书”之首。 朱熹又认为收在《礼记》中的《大学》本子有错乱,便把它重新编...
-
大学之道默写
大学之道默写,,《大学之道》翻译: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学习和应用于生活,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才能够有所收获。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末,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
-
大学之道核心
大学之道核心,,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 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 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祥;思虑 周祥才能够有所收获。 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未,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明白 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 己的国家;要想...
-
大学之道人教版
大学之道人教版,,《大学之道》提出“三纲”“八目”,强调修身是根本,修身的目的是治国平天下,说明治国平天下和个人修养的一致性。通过学习,我们可以得知,在长期占据中国封建统治思想主导地位的儒家文化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乃文人志士之所向往,个人、家族、民族、国家、天下联系密切。“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不歧视他人,人不与之立异。在古代中国人看来,个人、家族、民族、国家、天下并无具体...
-
堂吉诃德名言
堂吉诃德名言,,《堂吉诃德》名言:1.对坏人做好事,就好比往海里倒水。2.凶多吉少的情况下死撑一定不算聪明,聪明人会保全性命等待日后的机会。3.世上贵族的血统没有不掺杂的,血统高贵不以女方为准,况且真正的高贵还在于道德品行。你若剥夺我的名分,道德上就不比我高贵了。假如你自诩高贵,你的诺言就不该是谎话。你指天为誓,天也会作证,你的良心定会在你欢乐的时候让你不安。4.目标越高,志向就越可贵。5.拿枪杆...
-
水滴石穿读后感200字
水滴石穿读后感200字,,这篇课文是一个说明文、议论文,同时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只要你从小有自已的理想,那就让它去放飞吧。课文第一个讲的是在广德太极洞内,有一个很奇怪的石头,这个石头是水滴接连不断向这块石头的同一个地方滴,经过长时间的变化,终于把石头滴穿了,这个现象告诉我们只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一定能成功。课文第二个讲的是明代医学家李时珍,他从小就立志学医。长大他就翻山越岭地去访名医,尝草药,...
-
怎样善用媒介
怎样善用媒介,,善于利用媒介,发挥其积极的功能,将会有助于组织与公众的交流和危机的解决。善用“媒介”,要做到以下几点:(1)要选择指定的媒体代表发布信息。(2)对媒体应“一视同仁”。(3)召开媒体恳谈会。根据目标受众的特点选择传播媒介;受众是传播的目标和对象,是信息的最终归宿。首先,要根据目标受众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媒体。其次,根据目标受众对媒体的接触率及习惯来选择媒体。最后,要根据目标受众的居住区域...
-
大学之道文体
大学之道文体,,散文译文: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学习和应用于生活,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使内心安定;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才能够处事合宜。每一样东西都有根本有始末,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