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之道修身的关键

修身是根本。

下面“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这一句太重要了!因为前面说了“物有本末,事有终始”,我们做任何事就是要抓住本才行。这个本就是修身。修身之本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放到任何人头上都是百分之百正确不管是帝王将相还是普通老百姓,从国家的最高领导人到我们这些平凡人家统统都是要以修身作为自己的根本。修身怎么修呢?就是前面讲的“七证”的次第。整个《大学》的本就在修身上,而修身的步骤就在“七证”上。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本乱,就像是一棵树,主干都烂了,让虫子蛀朽了,那它的枝枝叶叶还会好吗?还可能枝繁叶茂吗?根本不可能,因为没有了本就不会有末。“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如果自己的修身修不好,一切东西都免谈,所以大学的根本在修身。

我们看历朝历代的皇帝,基本上都想在自己的统治下天下大治、天下太平都想创造一个太平盛世;每一个皇帝也都想名垂千古,让后人把自己当成世上的圣主、尧舜之君,但是,又有多少皇帝能够如愿以偿呢?为什么做不到?就是因为能够从自己修身做起的皇帝是少之又少。中国历史几千年,真正称得上是太平盛世的,可以说是很难得的,就是因为这些天子、皇帝们,虽然有美好的愿望,但是不愿意在修身上面下功夫。在皇宫里住的、吃的都是天下最好的享受的都是世间绝无仅有的东西,自然就没有办法去卧薪尝胆,就没有办法去艰苦奋斗,所以想要天下大治,成为让后代万世景仰的圣明之君,也只能是空中楼阁。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这也是一个比喻,说是一个人自己所重视的东西,就是“厚”。一个人自己所喜欢的、重视的东西,却希望别人不喜欢、看得轻一点,这是不可能的。你自己都爱财如命,却希望别人都视钱财如粪土,可能吗?你自己自私自利从不考虑别人,却希望别人大公无私,人人都对你无私贡献,这可能吗?根本是不可能的。这体现了儒家精神中的一个很朴素的理念,那就是推己及人。自己喜欢的,你就要想到别人也会喜欢;自己不喜欢的,也要想到别人不喜欢。这是儒家为人处世的一个基本原则。我们在自己的单位里、企业里做事也是如此。我们每个人都想从单位、企业里获得丰厚的报酬,都想多发工资奖金,但是,如果自己不想努力工作,不想为单位、企业多作贡献,这样合理吗?不看自己的作为、不顾自己的贡献只想得到丰厚的报酬,这在哪里都是说不过去的。

所以在中国传统文化里面,有一个很基本的观念,那就是“天道好还,因果不虚”。你自己以什么方式对待别人,老天爷就会以这个方式来对待你;你自己做了好事,老天爷也会把这样的好事还给你;自己做了不好的事情,老天爷也会把这个不好的事情奉送给你。这也就是因果的道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福得福种祸得祸。所以,“天道好还,因果不虚”可以说是一条基本定律,正是我们学习传统文化特别要留意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