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修身篇读后感800字

《论语》修身篇读后感

我在《论语》这部书中认识了一个迂阔率性、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孔子,一个多才多艺、诲人不倦的孔子,一个食不厌精、懂得生活乐趣的孔子。《论语》有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读书,可以修身齐家。

“甫昔少年时,尝做观国宾。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诗圣杜甫正是年少读书“破万卷”,才有下笔时的“如有神”,更有完成后的“笔落惊风雨”。多年的读书积累,是杜甫对自身的荣辱看的又为轻淡,对于人性的审视更加深刻。在成都草堂漂泊的日子,即使面对茅屋被秋风所破,仍然能铿锵的说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壮语。此时的诗圣,博览群书半世,修身养性,个人品质已到极高境界。

宋濂,明初第一文学家,曾也是寒门出身。“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能屈伸,弗敢怠”,正是此种读书的态度,终于改变命运,鲤跃龙门。“昨系就棉袄,今嫌紫莽长”,光耀门楣,从此家庭也为书香门第,子孙后代享受福泽。

读书,可以治国。

商鞅,饱读法家著作,得与明主秦孝公,值天下六国意欲分秦之际,立木为信,奖励耕织,赏罚军功,实行井田,使弱秦在秦孝公时期一跃成为强秦。“纠纠老秦,共赴国难”一时响彻三秦大地,“因遗策,取汉中,定巴蜀。奋六世之余列,振长策而御域内”,终于实现天下一统。赵普,北宋丞相,中年时方读《论语》,“即薨,家人发箧视之,乃半部论语”,自宋后,半部论语治天下成为美谈。《论语》中,论述了大量的为君为王之道,提出布施“仁证”。北宋初立,经历唐末以及五代十国的连年战争,社会需要修生养息。赵普仁政的布施,国力大增,面对北方南下的游牧民族,丝毫不惧。自古治国之臣,往来均为“鸿儒”,有几人系白丁?

读书,可以平天下。

诸葛孔明,在南阳隆中边读天下典籍,得以天时地利人和无一不精,用兵之道更是神乎其神。东汉末年,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刘备三顾茅庐访得贤士,孔明“奉命危难之间,受任败军之际”,提出隆中对,划定天下三分局势,后依刘表占荆襄,连孙权抗曹魏,赤壁火攻定天下三分,西进四川稳蜀国地位,七擒七纵孟获保的北伐稳定,以一己之力,改三国风云变换,此等人物,没有隆中时期读书所积累丰富的知识,绝不可如此谈笑风生!抗战时期,国祚衰败,我党领导人有谁系白丁?毛主席博览书,从无产阶级理论中吸取精华,使以适合中国国情,游击战理论,将敌人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理论,使得抗战胜利结束,国家民族避免了沦丧。真正做到“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正是读书的作用,从典籍处学习经验,从历史中找到出路,从读书中获取平定天下的方法。

“光射斗牛知剑气,腹有诗书气自华”,是的,读书可以改变一个人气质修养,倘若人人读书,便可改变整个国家的气质。浩瀚的典籍,优秀的中华文化,等待一个个国人去发掘感悟,我相信自读读书人的宏愿: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定可以在读书中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