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20分钟试讲稿

一、新课导入

秋天历来是文人墨客笔下永恒的题材,自古以来有曹操的“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杜甫的”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柳永的”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这些诗句都不约而同地展现了秋天的萧条、悲凉和感伤。但也有人发出不同的声音,如唐代刘禹锡《秋词》中的”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作者另辟蹊径,一反文人悲秋的伤感情调,赞秋气,吟秋色,唤起人们冲破云霄凌空直上的勇气,更表现出诗人宽广的胸怀和积极向上的精神。

许多年后,有位词人在长沙同样奏出了一首秋之壮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让我们走进词人的内心世界,领悟他对秋的所思、所想,感受词人青年时代的伟大抱负和革命情怀。

二、整体感悟,指导诵读

(一)初读词作

词最初是用于配乐吟唱的,讲究节奏和韵律,所以学习词一定要诵读。

1.首先请同学们自由诵读,力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并结合课下注释疏通词意。

2.好,同学们对这首词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在我们听录音,听听名家对这首词是如何诠释的,注意体味词中的意境和感情。

3.录音听完了,你们体味出什么样的感情呢?——壮阔、宏大、昂扬。现在就请同学们带着感情齐读这首词。

(二)整体感悟

1.我们先来看词的上阕,“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这三句交代了什么?

2.时间(寒秋)~地点(橘子洲头)~以及人物状态(独立),很好。

3.有没有同学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这幅画面呢?

好,小丽。

嗯,说得真好,请坐。老师仿佛已经看到了在深秋时节,毛泽东独立于橘子洲头,深情凝望着湘江水滚滚北去的画面,我们把它概括为“独立寒秋图”(板书)。

3.这三句创设了广阔的背景,为下文写景奠定了基础。那读这三句时,我们应该带着什么感情去读呢?

沉稳、有力,想象一位伟人卓然而立的场景

4.好,我们请一位同学为我们诵读一遍。小刚,你来。

非常好,已经读出伟人的气魄了。

5.词人紧接着写景,其中起到统领作用的是哪个字?

没错,(板书:看)从万山红遍到万类霜天竞自由都是词人所“看”之景。

6.词人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色呢?词人写景的顺序有什么特点呢?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三分钟后请小组回答。

好,第三组的同学。

群山、枫林、江水、行船、雄鹰、飞鱼,最后写到了“万类霜天竞自由”,“万类”也就是“万物”的意思,作者在这里运用了由点及面(板书)的手法。回答得非常全面,请坐。

我们再请第六组得同学来说说写景的顺序是什么,首先是远眺(板书),看到了群山被枫林染成了红色;然后近观(板书),看到了江水碧绿,行船疾驶;接着仰望(板书),看到了空中雄鹰展翅高飞;最后俯视(板书),看到了鱼儿在水中畅游。

观察这些景物,我们发现词人还运用了一种景物描写的手法是什么?

哎,没错。由静到动(板书),动静结合。山、林、江是静景,行船、雄鹰、飞鱼是动景。

7.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呢?

美好、生机勃勃、壮阔,这些词语都用的非常贴切,这些景物让我们看到了一幅生机盎然、色彩绚丽壮美的“湘江秋色图”(板书)。所以读这七句时,我们应该带着壮阔、激昂的感情,并且要读出层次感。下面请同学们齐声诵读这七句诗。

8.词人面对美丽壮观的“湘江秋色图”想到了什么?

“怅”——感慨,面对大自然深沉的思考。那词人思考的结果是什么呢?

想到了祖国命运和革命未来,提出了谁是大地主宰的问题,也就是革命领导权问题。这一问便写出了词人的博大胸怀和凌云壮志。

9.那读这三句的时候,我们应该要带着什么样的感情去读?

沉思,我们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这三句。小明,你手举得最快,你来试试。读得真投入啊,同学们给他掌声!

10.齐声朗诵词的上阕。

三、小结(可由学生总结)

回顾一下上阕的内容,词的上阕写景,描绘了美丽壮观的湘江深秋景色,并即景抒情,提出了苍茫大地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那今天的作业就是回去之后在词的下阙中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好,下课!

我的试讲完毕,谢谢各位评委老师!各位评委老师!